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13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是由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乳糖醇、低聚果糖、植物乳杆菌、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组合物从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定值与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修复等原因入手,通过各组分的相互配合,协同作用,达到有效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添加蔗糖、麦芽糊精、色素、香精等辅料,同时添加益生元、膳食纤维,促进益生菌在肠道定植,安全可靠,可作为长期食用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疾病的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性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具体涉及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物经由胃和小肠分解、消化后进入大肠。肠道菌群利用人体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成分、部分代谢产物以及肠道粘液等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并维持自身的数量平衡,通过自身的各项生理活动在多个方面影响宿主的健康。人体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约1000

1150种,超过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人体肠道菌群从婴儿出生开始就与人类相伴,组成了人体不可或缺的功能强大的微生态系统,在人类营养、代谢、疾病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的发育和健康。人的一生中胃肠道正常菌群几乎变化不大。正常成年人胃肠道菌群型态是相当稳定的,只有患病或用药时才被干扰,发生紊乱。当从青壮年过渡到老年,随着梭菌、乳杆菌和肠杆菌的增加,双歧杆菌逐渐减少,人体衰老也逐渐表现出来。随年龄增长,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当正常菌群受到来自于机体内外的理化、生物因素的刺激时,就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引发疾病。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饮食改变、疾病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0003]肠道黏膜是机体的重要屏障,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和肠黏膜屏障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稳态。一旦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并通过各种途径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进而有害病原菌入侵。肠黏膜机械屏障是由肠黏膜上皮间的紧密连接、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黏液、表面的菌膜等构成的一道内毒素和细菌不能自由逾越的物理屏障。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一旦发生变异、减少或缺失,上皮细胞间隙通透性就会增加,细菌、内毒素及大分子物质就可通过间隙进入体循环。肠黏膜生物屏障是由肠道内自身菌群与肠道黏膜结合形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平衡系统。肠道细菌通过分泌各种酶,参与生物屏障的形成,阻止或抑制致病菌入侵,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肠黏膜化学屏障由消化道分泌的胃酸、溶菌酶、黏多糖、胰蛋白酶和胆盐等组成。肠黏膜免疫屏障由肠黏膜分泌的IgA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等构成。大多数肠道中IgA是以sIgA的形式存在,起到抑制肠道细菌黏附、阻止细菌定植、抑制抗原吸收及中和毒素等作用。肠道正常菌群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分泌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菌素等途径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增殖,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菌群失衡时致病菌分泌的肠毒素使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其分泌的免疫抑制性蛋白可致黏膜免疫失调。目前国内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产品多集中在增加有益菌的摄入量,达到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目的,忽略了有益菌在肠道的定值及对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因此,对于有益菌的种类、数量的选定同时,也需要对引起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因素加以控制,从而更好地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0004]鉴于此,申请此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乳糖醇、低聚果糖、植物乳杆菌、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为原料组成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通过各组分协同作用,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腹痛、腹胀、便秘、返酸、肥胖、过敏、口臭等症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乳糖醇、低聚果糖、植物乳杆菌、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25份

45份、菊粉10份

30份、乳糖醇6份

14份、低聚果糖3.5份

15份、植物乳杆菌3份

7份、水苏糖4份

12份、抗性糊精3份

12份、乳双歧杆菌0.6份

1.4份、两岐双歧杆菌0.3份

0.9份、嗜酸乳杆菌0.8份

1.2份、长双歧杆菌0.4份

1.2份、短双歧杆菌0.4份

0.8份和鼠李糖乳杆菌0.8份

1.6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30份

40份、菊粉15份

25份、乳糖醇8份

12份、低聚果糖7.7份

14份、植物乳杆菌4份

6份、水苏糖6份

10份、抗性糊精4份

8份、乳双歧杆菌0.8份

1.2份、两岐双歧杆菌0.4份

0.7份、嗜酸乳杆菌0.9份

1.1份、长双歧杆菌0.6份

1.0份、短双歧杆菌0.5份

0.7份和鼠李糖乳杆菌1.0份

1.4份。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35份、菊粉20份、乳糖醇10份、低聚果糖11.9份、植物乳杆菌5份、水苏糖8份、抗性糊精5份、乳双歧杆菌1份、两岐双歧杆菌0.5份、嗜酸乳杆菌1份、长双歧杆菌0.8份、短双歧杆菌0.6份和鼠李糖乳杆菌1.2份。
[0012]制备根据所述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植物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植物乳杆菌冰浴溶解后,培养复壮,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植物乳杆菌冻干粉;
[0014](2)嗜酸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嗜酸乳杆菌取出培养,获得新鲜的生产菌株,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植物乳杆菌冻干粉;
[0015](3)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鼠李糖乳杆菌取出培养,获得新鲜的生产菌株,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
[0016](4)混合:将植物乳杆菌冻干粉、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冻干粉、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均匀混合,再加入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乳糖醇和低聚果糖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乳糖醇、低聚果糖、植物乳杆菌、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25份

45份、菊粉10份

30份、乳糖醇6份

14份、低聚果糖3.5份

15份、植物乳杆菌3份

7份、水苏糖4份

12份、抗性糊精3份

12份、乳双歧杆菌0.6份

1.4份、两岐双歧杆菌0.3份

0.9份、嗜酸乳杆菌0.8份

1.2份、长双歧杆菌0.4份

1.2份、短双歧杆菌0.4份

0.8份和鼠李糖乳杆菌0.8份

1.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30份

40份、菊粉15份

25份、乳糖醇8份

12份、低聚果糖7.7份

14份、植物乳杆菌4份

6份、水苏糖6份

10份、抗性糊精4份

8份、乳双歧杆菌0.8份

1.2份、两岐双歧杆菌0.4份

0.7份、嗜酸乳杆菌0.9份

1.1份、长双歧杆菌0.6份

1.0份、短双歧杆菌0.5份

0.7份和鼠李糖乳杆菌1.0份

1.4份。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低聚异麦芽糖35份、菊粉20份、乳糖醇10份、低聚果糖11.9份、植物乳杆菌5份、水苏糖8份、抗性糊精5份、乳双歧杆菌1份、两岐双歧杆菌0.5份、嗜酸乳杆菌1份、长双歧杆菌0.8份、短双歧杆菌0.6份和鼠李糖乳杆菌1.2份。5.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一种调节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植物乳杆菌冰浴溶解后,培养复壮,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植物乳杆菌冻干粉;(2)嗜酸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嗜酸乳杆菌取出培养,获得新鲜的生产菌株,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植物乳杆菌冻干粉;(3)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的制备:将冷冻的鼠李糖乳杆菌取出培养,获得新鲜的生产菌株,再经发酵后,进行蝶式离心、乳化包埋、液氮深冷造粒,最后冻干,得到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4)混合:将植物乳杆菌冻干粉、水苏糖、抗性糊精、乳双歧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冻干粉、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鼠李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砥砥田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磐康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