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60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聚酰亚胺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包括聚酰亚胺膜本体,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抗弯防折层,所述抗弯防折层的底部固定设有导热层,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上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之间设置有形变变色层,随着聚酰亚胺膜本体弯折幅度的增大,形变变色层的颜色随之变化,使用者可通过观察形变变色层的颜色特征直观可靠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是否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抗弯防折层能够为聚酰亚胺膜本体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被局部凸起的物体顶压变形。聚酰亚胺膜本体被局部凸起的物体顶压变形。聚酰亚胺膜本体被局部凸起的物体顶压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


[0001]本技术属于聚酰亚胺膜
,具体涉及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

200~300℃,部分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 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属F至H,根据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聚酰亚胺可以分为脂肪族、半芳香族和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根据链间相互作用力,可分为交联型和非交联型,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

CO

N

CO

)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聚酰亚胺膜包括均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和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两类。
[0003]现有的聚酰亚胺膜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适当的弯折时,使用者仅能凭经验大略的判断膜体弯折幅度是否超过弹性形变的范围,当局部位置的膜体产生了超出弹性形变范围的弯折时,聚酰亚胺膜就会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严重降低膜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使用者仅能凭经验大略的判断膜体弯折幅度是否超过弹性形变的范围,当局部位置的膜体产生了超出弹性形变范围的弯折时,聚酰亚胺膜就会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严重降低膜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随着聚酰亚胺膜本体弯折幅度的增大,形变变色层的颜色随之变化,使用者可通过观察形变变色层的颜色特征直观可靠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是否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抗弯防折层能够为聚酰亚胺膜本体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被局部凸起的物体顶压变形。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包括聚酰亚胺膜本体,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抗弯防折层,所述抗弯防折层的底部固定设有导热层,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上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之间设置有形变变色层。
[0006]其中,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的边部平齐,且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相向的端面的边部固定连接;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可保护隔离内部夹置的形变变色层。
[0007]其中,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为厚度相同、无色透明的TPU薄膜结构;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可有效提高本膜体的耐磨性。
[0008]其中,所述形变变色层为固定在下耐磨层的顶面上、并呈网格状设置的变色凝胶结构层;聚酰亚胺膜本体发生形变时,形变变色层的反射颜色产生变化,使用者透过透明的上耐磨层直观的观察到形变变色层的颜色,通过对比颜色特征直观准确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的形变是否接近塑性形变量程,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
[0009]其中,所述抗弯防折层为由多根直径3~10μm的玻璃纤维编织成的具有蜂窝状网格的网状结构;抗弯防折层可为聚酰亚胺膜本体提高结构支撑,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膜本体
的结构强度。
[0010]其中,所述导热层的边部与聚酰亚胺膜本体的边部平齐,所述导热层为酚醛树脂薄膜结构;导热层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绝缘性,配合聚酰亚胺膜本体使用时可起到导热作用,避免电气元件发生局部热量淤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可保护隔离内部夹置的形变变色层;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可有效提高本膜体的耐磨性;聚酰亚胺膜本体发生形变时,形变变色层的反射颜色产生变化,使用者透过透明的上耐磨层直观的观察到形变变色层的颜色,通过对比颜色特征直观准确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的形变是否接近塑性形变量程,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抗弯防折层可为聚酰亚胺膜本体提高结构支撑,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膜本体的结构强度;导热层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绝缘性,配合聚酰亚胺膜本体使用时可起到导热作用,避免电气元件发生局部热量淤积。
[00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抗弯防折层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形变变色层的俯视图;
[0016]图中:1、聚酰亚胺膜本体;2、抗弯防折层;3、导热层;4、下耐磨层; 5、上耐磨层;6、形变变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包括聚酰亚胺膜本体1,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抗弯防折层2,所述抗弯防折层2的底部固定设有导热层3,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1 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耐磨层4,所述下耐磨层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上耐磨层5,所述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之间设置有形变变色层6。
[0018]所述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的边部平齐,且所述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相向的端面的边部固定连接;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可保护隔离内部夹置的形变变色层6。
[0019]所述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为厚度相同、无色透明的TPU薄膜结构;下耐磨层4和上耐磨层5可有效提高本膜体的耐磨性。
[0020]所述形变变色层6为固定在下耐磨层4的顶面上、并呈网格状设置的变色凝胶结构层;聚酰亚胺膜本体1发生形变时,形变变色层6的反射颜色产生变化,使用者透过透明的上耐磨层5直观的观察到形变变色层6的颜色,通过对比颜色特征直观准确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1的形变是否接近塑性形变量程,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1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
[0021]所述抗弯防折层2为由多根直径3~10μm的玻璃纤维编织成的具有蜂窝状网格的网状结构;抗弯防折层2可为聚酰亚胺膜本体1提高结构支撑,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膜本体1的结构强度。
[0022]所述导热层3的边部与聚酰亚胺膜本体1的边部平齐,所述导热层3为酚醛树脂薄膜结构;导热层3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绝缘性,配合聚酰亚胺膜本体1使用时可起到导热作用,避免电气元件发生局部热量淤积。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导热层3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绝缘性,配合聚酰亚胺膜本体1使用时可起到导热作用,将电气元件局部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导出,避免发生热量淤积,在使用者根据使用需要对本膜体进行适当的弯折时,膜体整体产生形变,在聚酰亚胺膜本体1发生形变时,抗弯防折层2可为聚酰亚胺膜本体1提高结构支撑,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膜本体1 的结构强度,同时夹装在下耐磨层4与上耐磨层5之间的形变变色层6受到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产生颜色产生变化,使用者透过透明的上耐磨层5直观的观察到形变变色层6的颜色,通过对比颜色特征直观准确的判断聚酰亚胺膜本体1的形变是否接近塑性形变量程,避免聚酰亚胺膜本体1产生塑性形变乃至破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亚胺膜本体,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抗弯防折层,所述抗弯防折层的底部固定设有导热层,所述聚酰亚胺膜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上耐磨层,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之间设置有形变变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的边部平齐,且所述下耐磨层和上耐磨层相向的端面的边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形变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资马巧杨乐王明明汪称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微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