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38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4
本公开涉及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本节叉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本节叉不开设开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将连接轴与节叉本体进行连接固定,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情况,也不必担心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衰减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能够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转向系统中的部分结构主要采用节叉来实现相互连接。
[0003]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系统中的节叉为开口式,主要通过拧紧螺栓提供预紧力,节叉在受到预紧力后产生弹性和塑性形变,将连接轴夹紧,实现连接固定。但是,随着节叉的耐久性能下降,节叉的弹性形变能力下降,此时节叉与连接轴之间会产生间隙,会导致节叉与连接轴的连接处产生松动,影响连接强度,可能存在脱落的风险,进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节叉,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
[0006]可选地,所述连接孔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压紧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节叉本体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紧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构造为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四周倾斜,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能够紧密贴合。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连接,以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发生相对转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节叉本体包括连接柱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形成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的连接支脚,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心,所述连接孔构造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能够经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0011]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管柱、转向器、中间轴和上述的节叉,所述中间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节叉,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器上均具有连接轴,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分别插入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上的所述节叉的连接孔中。
[0012]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均
形成有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能够与所述节叉的第一压紧部抵顶。
[0013]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均设置有与所述节叉的连接件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能够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开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纹孔,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或者,
[0015]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柱,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
[0016]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均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连接。
[0017]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系统。
[0018]上述技术方案,节叉本体采用封闭式结构,不开设开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将连接轴与节叉本体进行连接固定,不再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来夹紧连接轴,从而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情况,也不必担心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衰减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从而能够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另外,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实现连接轴与节叉本体的连接,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变形刚度等问题,也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上的开口的程度的问题,从而对于节叉本体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能够利于对节叉本体的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00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正视图;
[0024]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0025]图5是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节叉本体,101、连接支脚,102、连接柱,103、装配孔,2、连接轴,3、连接孔,301、第一孔,302、第二孔,4、连接件,5、第一压紧部,6、第一定位部,7、第二压紧部,8、第二定位部,9、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1]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
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朝向车尾的方向为“后”,朝向顶棚的方向“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朝向左车轮的方向“左”,朝向右车轮的方向为“右”。
[0032]另外,本公开中的“横梁”是指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所有的“纵梁”是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梁。本公开中的“前碰”是指车辆的前部遭受撞击的情况,“侧碰”是指车辆的侧面遭受撞击的情况。此外,在没有其他特殊解释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前围板”、“地板面板”、“门槛内板”等名词的含义是其在本领域内公知含义。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此外,在未做特殊说明和限定的情况下,诸如“连接”、“安装”、“相连”、“固定”等术语可做广义解释,其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螺栓等可拆卸的方式,或者模制等一体成型的方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实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35]以上定义仅用于辅助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叉,其特征在于,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压紧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节叉本体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构造为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四周倾斜,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能够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连接,以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发生相对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叉本体包括连接柱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形成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的连接支脚,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心,所述连接孔构造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能够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雅新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