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6377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可以延长尿酸酶在体内循环半衰期,提高尿酸酶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免疫原性,可以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治疗。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领域,涉及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本专利中以下简称为: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

技术介绍

[0002]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的终末代谢物,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均会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我国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约有1.7亿高尿酸血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2%。痛风是由于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关节、肌腱和其他组织中尿酸钠晶体沉积,引发反复发作的明显急性炎症,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代谢疾病有关。高尿酸血症通常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治疗。传统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排泄来治疗高尿酸血症,但存在严重胃肠道反应,心血管风险和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和别嘌醇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浓度,但患者易存在心血管风险和肝功异常等毒副作用。丙磺舒和碳酸氢钠等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中尿酸重吸收或碱化尿液酸碱度而促进尿酸排泄,但会引起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对体内已产生的尿酸并没有作用,对于已发展为痛风的患者这些药物收效甚微。尿酸酶可以通过将尿酸降解为5

羟基异氰酸盐,并最终转化为尿囊素来快速高效分解尿酸,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但包括人类在类灵长类哺乳动物因基因突变,体内并不存在尿酸酶。酶替代疗法是通过补充体内缺失的酶或替换体内缺失的酶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尿酸酶可以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但存在低稳定性、低催化活性和高免疫原性等缺点,导致体内酶活性较低,易产生不良反应,极大地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尿酸酶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已有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尿酸氧化酶制品已有三代产品,但这些尿酸氧化酶制品存在的体内外稳定性差、免疫原性高、易发生过敏反应和治疗成本高的缺点局限了其广泛的推广应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最小的细胞外囊泡,由带负电荷的脂质双层小泡、RNA、DNA和胞浆蛋白等组成,与结构类似的脂质体相比,外泌体由生物细胞分泌,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特点。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和物质传递途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药物载体外泌体具有可跨越生物膜,克服单核吞噬系统清除等优势。外泌体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仿生纳米技术通过利用天然细胞膜伪装合成的纳米颗粒使其具有免疫逃逸和良好的靶向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中。仿生纳米粒子不仅保留了内部的纳米粒的物理化学特征,而且具有外面包裹的细胞膜的生物功能。近年来,利用融合细胞膜伪装纳米粒子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单一细胞膜相比,融合膜可以使合成的纳米粒子具有不同来源细胞的多种生物功能。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能延长尿酸酶在体内循环半衰期,提高尿酸酶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免疫原性,为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新剂型,为解决递送治疗酶等生物技术药物难题提供实验参考。
[0003]经查询专利及文献,目前尚未见外泌体包裹的治疗酶纳米粒,尚未见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包裹治疗酶的纳米粒。目前尚无载带尿酸酶的仿生纳米粒的任何报道,尚无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的任何报道,当然,目前也尚无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的任何报道。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和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延长尿酸酶在体内循环半衰期,提高尿酸酶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免疫原性,可以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5]外泌体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和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克服了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差、免疫原性高、易发生过敏反应等缺点,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具有缓释作用,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降低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控制,易于工业化生产。本研究为尿酸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型制剂,可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治疗。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尿酸酶纳米粒和仿生膜包裹层,所述的仿生膜包括(1)外泌体,即牛奶外泌体、羊奶外泌体、兔奶外泌体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奶源外泌体的一种;(2)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即外泌体与红细胞膜形成的融合膜。
[0007]制剂中尿酸酶含量为0.1

10U/mL,缓冲液pH为6.5

9,制剂中其余各组分质量比为: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10

200份,环糊精600

1200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制备步骤如下:(1)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或自己合成。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将透明质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加入5

11mL硼酸缓冲液pH 8.5,搅拌0.5

1.5小时得到液体A;称取处方量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基(mPEG

NH2),加入4

8mL硼酸缓冲液pH 8.5溶解后,并入液体A中,在氮气保护下反应12

16小时,然后在超纯水中透析20

26小时,冻干即得到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2)尿酸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将处方量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溶于Tris

HCl缓冲液pH 6.5

9得到1%

3%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溶液;将处方量环糊精溶于Tris

HCl缓冲液pH 6.5

9得到2%

6%环糊精溶液;将处方量尿酸酶溶于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溶液中,然后将其缓慢滴加入环糊精溶液,磁力搅拌1.5

2.5小时,即得尿酸酶纳米粒;(3)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取牛奶、羊奶、兔奶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奶,离心20

40分钟,取上清液,离心50

70分钟,取上清液,再离心80

100分钟,收集沉淀,分散于磷酸盐缓冲液pH 7.4,即得外泌体;(4)红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取血液,离心4

10分钟后,除去上清液后加入适量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尿酸酶纳米粒和仿生膜包裹层;所述的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中尿酸酶含量为0.1

10U/mL,缓冲液pH为6.5

9,其余各组分质量比为: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
ꢀꢀꢀꢀꢀꢀꢀꢀꢀꢀ
10

200份,环糊精
ꢀꢀꢀꢀꢀꢀꢀꢀꢀꢀꢀꢀꢀꢀꢀꢀꢀꢀꢀꢀꢀꢀꢀꢀꢀꢀꢀꢀꢀꢀꢀꢀꢀꢀ
600

1200份;所述的仿生膜包括外泌体、或者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即:(1)外泌体,即牛奶外泌体、羊奶外泌体、兔奶外泌体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奶源外泌体的一种;(2)外泌体和红细胞膜的融合膜,即外泌体与红细胞膜形成的融合膜;所述的环糊精包括:羟丙基

α

环糊精、磺丁基

α

环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磺丁基

β

环糊精、甲基

β

环糊精、羟丁基

β

环糊精、羟丙基

γ

环糊精、磺丁基

γ

环糊精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一种仿生膜包裹尿酸酶纳米粒的制备包括下列步骤:(1)尿酸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将处方量透明质酸

甘氨酸

甲氧基聚乙二醇溶于Tris

HCl缓冲液pH 6.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勍胡娟陈云袁誉铭杨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