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间接液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32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包括:气化炉单元;变换炉单元,与气化炉单元连接,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通入至变换炉单元内,通过变换炉单元调整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第一储气部件,设置在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之间,第一储气部件分别与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气化炉单元之间,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变换炉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容易造成气体资源浪费的问题。接液化系统容易造成气体资源浪费的问题。接液化系统容易造成气体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间接液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煤间接液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煤化工行业中,绝大多数煤化工工艺采用煤炭气化制取合成气,然后通过合成技术制备天然气、烯烃、甲醇和油品等化工产品。在煤化工工艺中,水煤气变换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工艺过程,变换反应的原理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工艺气体中的CO和H2O(g)发生变换反应生成H2和CO2。其反应式为:CO+H2O=CO2+H2+Q。
[0003]通过变换反应降低了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生成了更多的氢气,因此通过变换反应调节了碳氢比,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因此,水煤气变换对于下游工业合成是至关重要的。
[0004]水煤气变换主要利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现有的煤间接液化技术中,气化炉单元投煤后,当变换系列不具备接气条件时,气化炉单元产生的粗煤气将在短时间内由气化区域燃烧,当下游净化设备不具备接气条件时,变换炉单元内的气体将会燃烧,这样严重浪费了气体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容易造成气体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包括:气化炉单元;变换炉单元,与气化炉单元连接,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通入至变换炉单元内,通过变换炉单元调整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第一储气部件,设置在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之间,第一储气部件分别与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气化炉单元之间,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变换炉单元之间。
[0007]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净化装置;第二储气部件,第二储气部件设置在变换炉单元和净化装置之间,第二储气部件分别与变换炉单元和净化装置连通。
[0008]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二储气部件与变换炉单元之间;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二储气部件与净化装置之间。
[0009]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一通气管件,第一通气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气化炉单元和第一储气部件连通,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通气管件上,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件流入至第一储气部件内;第一泵体,设置在第一通气管件上并与第一通气管件连通。
[0010]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气管件,第二通气管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气部件和变换炉单元连通,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通气管件上,第一储气部件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件流入至变换炉单元内;第二泵体,设置在第二通气管件上并与第二通
气管件连通。
[0011]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三通气管件,第三通气管件的两端分别与变换炉单元和第二储气部件连通,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三通气管件上,变换炉单元内的气体通过第三通气管件流入至第二储气部件内;第三泵体,设置在第三通气管件上并与第三通气管件连通。
[0012]进一步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四通气管件,第四通气管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储气部件和净化装置连通,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四通气管件上,第二储气部件内的气体通过第四通气管件流入至净化装置内;第四泵体,设置在第四通气管件上并与第四通气管件连通。
[0013]进一步地,第一储气部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壳体的第一连通口与气化炉单元连通,第一壳体的第二连通口与变换炉单元连通;第一活塞部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活塞部件的侧面与第一壳体的内壁面贴合。
[0014]进一步地,第一储气部件还包括:第一支撑骨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一支撑骨架包括周向加强肋和竖向加强肋;其中,周向加强肋沿第一壳体的周向延伸,竖向加强肋与周向加强肋连接并沿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0015]进一步地,周向加强肋为多个,多个周向加强肋沿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和/或竖向加强肋为多个,多个竖向加强肋沿第一壳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包括气化炉单元、变换炉单元、第一储气部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变换炉单元与气化炉单元连接,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通入至变换炉单元内,通过变换炉单元调整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第一储气部件设置在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之间,第一储气部件分别与气化炉单元和变换炉单元连通;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气化炉单元之间,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与变换炉单元之间。通过在气化炉单元与变换炉单元之间设置第一储气部件,当变换炉单元暂不具备接气条件时,为了避免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燃烧,将气化炉单元内的气体导流至第一储气部件内进行存储,由于在气化炉单元与第一储气部件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避免第一储气部件内的气体回流到气化炉单元内,当变换炉单元具备接气条件时,打开第二单向阀,使第一储气部件内的气体流入到变换炉单元内,避免了过多的气体在气化炉单元内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煤间接液化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煤间接液化系统的第一储气部件的正视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煤间接液化系统的第一储气部件的剖视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气化炉单元;2、变换炉单元;3、第一储气部件;31、第一单向阀;32、第二单向阀;
4、净化装置;5、第二储气部件;51、第三单向阀;52、第四单向阀;30、第一通气管件;33、第一泵体;34、第二通气管件;35、第二泵体;50、第三通气管件;53、第三泵体;54、第四通气管件;55、第四泵体;36、第一壳体;360、第一连通口;361、第二连通口;37、第一活塞部件;38、第一支撑骨架;380、周向加强肋;381、竖向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包括:气化炉单元1;变换炉单元2,与气化炉单元1连接,气化炉单元1内的气体通入至变换炉单元2内,通过变换炉单元2调整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第一储气部件3,设置在气化炉单元1和变换炉单元2之间,第一储气部件3分别与气化炉单元1和变换炉单元2连通;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二单向阀32,第一单向阀31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3与气化炉单元1之间,第二单向阀32设置在第一储气部件3与变换炉单元2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间接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炉单元(1);变换炉单元(2),与所述气化炉单元(1)连接,所述气化炉单元(1)内的气体通入至所述变换炉单元(2)内,通过所述变换炉单元(2)调整所述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第一储气部件(3),设置在所述气化炉单元(1)和所述变换炉单元(2)之间,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分别与所述气化炉单元(1)和所述变换炉单元(2)连通;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二单向阀(32),所述第一单向阀(31)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与所述气化炉单元(1)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32)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与所述变换炉单元(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净化装置(4);第二储气部件(5),所述第二储气部件(5)设置在所述变换炉单元(2)和所述净化装置(4)之间,所述第二储气部件(5)分别与所述变换炉单元(2)和所述净化装置(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三单向阀(51),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5)与所述变换炉单元(2)之间;第四单向阀(52),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5)与所述净化装置(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一通气管件(30),所述第一通气管件(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化炉单元(1)和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3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件(30)上,所述气化炉单元(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件(30)流入至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内;第一泵体(33),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件(30)上并与所述第一通气管件(3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间接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气管件(34),所述第二通气管件(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和所述变换炉单元(2)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32)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气管件(34)上,所述第一储气部件(3)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件(34)流入至所述变换炉单元(2)内;第二泵体(35),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气管件(34)上并与所述第二通气管件(3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琴杨绍华李天波王腾野安良成董先营武祥元闫峰张静段永亮王伟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