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21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包括:快插本体;壳体,壳体具有壳体腔,以及用于联通壳体腔与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限流器,限流器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二弹性缓冲件,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在壳体腔内没有流体流通的情况下,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均处于压缩状态,限流器的一侧靠近第一流体口设置,限流器与第一流体口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优化限流阀的设计,使得快插体积大大减小,限流阀内置于快插,降低了限流阀的损坏率。坏率。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水路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启动后发动机迅速升温,水冷系统水温也逐步升温,发动机水循环节温器打开,发动机冷却液进入到大循环,发动机驱动冷却风扇转动进行发动机散热。同时发动机冷却液因温度升高,一部分流向膨胀水壶。当发动机冷却后,发动机冷却液因温度降低,冷却液从高位膨胀水壶流向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3]在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向膨胀水壶的过程中,要求装在膨胀水壶上的快插具备单向限流功能,目的是要保证发动机中的冷却液以一定的流量流入膨胀水壶,同时防止膨胀水壶中的空气反向进入发动机,目前汽车上使用的限流阀,外壳为注塑体,并且连接方式复杂。由于这种限流阀的连接形式,在限流阀的连接位置处容易发生损坏,并且“膨胀水壶

限流阀

快插”的连接结构将占用较大的空间。
[0004]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快插内置限流阀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优化限流阀的设计,使得快插体积大大减小,限流阀内置于快插,降低了限流阀的损坏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限流阀,外壳为注塑体,并且连接方式复杂,在限流阀的连接位置处容易发生损坏,并且“膨胀水壶

限流阀

快插”的连接结构将占用较大的空间;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快插内置限流阀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优化限流阀的设计,使得快插体积大大减小,限流阀内置于快插,降低了限流阀的损坏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包括:快插本体,快插本体具有流体通道;壳体,壳体具有壳体腔,以及用于联通壳体腔与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流体经过第一流体口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二流体口自壳体腔流出,或者流体经过第二流体口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一流体口自壳体腔流出;壳体固设于快插本体内,或者壳体与快插本体一体构造;限流器,限流器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限流器远离第一流体口的一侧,第一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流体口位置处;第二弹性缓冲件,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二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限流器远离第二流体口的一侧,第二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流体口位置处;其中,第一流体口的径向尺寸沿着朝向第二流体口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阶梯增大;在壳体腔内没有流体流通的情况下,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均处于压缩状态,限流器的一侧靠近第一流体口设置,限流器与第一流体口之间留有间隙。
[0007]优选地,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
[0008]优选地,限流器的材质为不锈钢、塑料、或橡胶。
[0009]优选地,当流体经过第一流体口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二流体口自壳体腔流出的情况下,限流器朝向第二流体口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缓冲件进一步被压缩,第二弹性缓冲处于压缩状态或平衡状态。
[0010]优选地,当流体经过第二流体口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一流体口自壳体腔流出的情况下,限流器朝向第一流体口的方向运动,第二弹性缓冲件进一步被压缩,限流器与第一流体口之间留有间隙。
[0011]优选地,当流体经过第二流体口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一流体口自壳体腔流出的情况下,第一弹性缓冲处于压缩状态或平衡状态。
[0012]优选地,若壳体固设于快插本体内,则壳体的外侧面与快插本体的内壁过盈配合,过盈配合量为1~3mm。
[0013]优选地,若壳体固设于快插本体内,壳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环槽。
[0014]优选地,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均为弹簧。
[0015]优选地,限流器的形状为球体,第一流体口的内壁为圆锥面。
[0016]实施本技术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优化限流阀的设计,使得快插体积大大减小,限流阀内置于快插,降低了限流阀的损坏率,有效限制冷却液流向膨胀水壶流量,同时可以防止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混杂空气流回发动机,大幅提升了发动机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中:1:第二流体口;2:限流器;3:密封圈;4:第一流体口;5:壳体;6:快插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图1是本技术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包括:快插本体6,快插本体6具有流体通道;壳体5,壳体5具有壳体腔,以及用于联通壳体腔与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口4和第二流体口1;流体经过第一流体口4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二流体口1自壳体腔流出,或者流体经过第二流体口1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一流体口4自壳体腔流出;壳体5固设于快插本体6内,或者壳体5与快插本体6一体构造;限流器2,限流器2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限流器2远离第一流体口4的一侧,第一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流体口1位置处;第二弹性缓冲件,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壳体腔内,第二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限流器2远离第二流体口1的一侧,第二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流体口4位置处;其中,第一流体口4
的径向尺寸沿着朝向第二流体口1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阶梯增大;在壳体腔内没有流体流通的情况下,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均处于压缩状态,限流器2的一侧靠近第一流体口4设置,限流器2与第一流体口4之间留有间隙。
[0022]技术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内部增加单向限流结构,通过内部限流器2和第一流体口4、第二流体口1的配合,实现设计正向流量为5~10L/min,反向流量≤1L/min。通过优化限流阀的设计,使得快插体积大大减小,限流阀内置于快插,降低了限流阀的损坏率,有效限制冷却液流向膨胀水壶流量,同时可以防止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混杂空气流回发动机,大幅提升了发动机冷却效率。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管路内置单向阀,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限流器2的材质为不锈钢、塑料、或橡胶。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管路内置单向阀,当流体经过第一流体口4流入壳体腔,并通过第二流体口1自壳体腔流出的情况下,限流器2朝向第二流体口1的方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插本体(6),所述快插本体(6)具有流体通道;壳体(5),所述壳体(5)具有壳体腔,以及用于联通所述壳体腔与所述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口(4)和第二流体口(1);流体经过所述第一流体口(4)流入所述壳体腔,并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口(1)自所述壳体腔流出,或者流体经过所述第二流体口(1)流入所述壳体腔,并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口(4)自所述壳体腔流出;所述壳体(5)固设于所述快插本体(6)内,或者所述壳体(5)与所述快插本体(6)一体构造;限流器(2),所述限流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第一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流器(2)远离第一流体口(4)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流体口(1)位置处;第二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壳体腔内,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流器(2)远离第二流体口(1)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流体口(4)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口(4)的径向尺寸沿着朝向所述第二流体口(1)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阶梯增大;在壳体腔内没有流体流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均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限流器(2)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流体口(4)设置,所述限流器(2)与所述第一流体口(4)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水路单向限流快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器(2)的材质为不锈钢、塑料、或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振华赵容达孙伟超夏雷鸣李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