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56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涉及管道主体防泄漏技术领域,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两端管口处连接有弹性外密封圈,且弹性外密封圈套装在止逆阀体外部,并且管道主体两端管口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管道主体相连通;所述止逆阀体安装于两个管道主体连通部位内,且止逆阀体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相连通;所述管道主体外部连接有活动夹持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内密封圈和弹性外密封圈相互配合,起到内外双重密封效果,保障管道主体连接部位防漏效果。解决了传统火力发电设备用管道主体结构,普遍采用单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其密封效果较差,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极易出现泄漏状况的发生,影响管道主体输送的安全性的问题。题。题。

A leak proof pipeline structure for thermal power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主体防泄漏
,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煤炭或可燃气体的燃烧作为能够量供给,从而使产生的热量能够将锅炉中的水分加热至沸腾,再通过沸腾的水分产生的水蒸气来推动电力转化机组,从而使电力转化机组能够蒸气带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以供使用,在火力发电设备在安装应用时,需要连接大量配套管道主体,对于管道主体防泄漏尤为重要。
[0003]然而,就目前传统火力发电设备用管道主体结构,多采用法兰连接方式进行密封,需要人工手持扳手依次扭动各螺栓,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且普遍采用单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其密封效果较差,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极易出现泄漏状况的发生,影响管道主体输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当两个管道主体的管口相互对接时,活动夹持环外侧L型夹持钩连接于对接缺口内,转动活动夹持环,L型夹持钩受对接缺口倾斜端面影响带动两个管道主体向内移动,缩小两个管道主体之间间距,使弹性外密封圈两侧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的管口紧密贴合,止逆阀体两端弹性内密封圈受两个管道主体间距变小影响分别与两个内圈紧密贴合,通过弹性内密封圈和弹性外密封圈相互配合,起到内外双重密封效果,保障管道主体连接部位防漏效果,操作更加简便。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具体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两端管口处连接有弹性外密封圈,且弹性外密封圈套装在止逆阀体外部,并且管道主体两端管口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管道主体相连通;所述止逆阀体安装于两个管道主体连通部位内,且止逆阀体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相连通;所述管道主体外部连接有活动夹持环,且活动夹持环与另一个管道主体相连;所述管道主体外部连接有止逆齿圈,止逆齿圈一侧为齿状结构,且止逆齿圈的齿状结构与活动夹持环相接触。
[0006]可选地,所述弹性外密封圈两侧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的管口处相贴。
[0007]可选地,所述管道主体两端管口内侧均设有内圈,止逆阀体外侧两端分别套装有弹性内密封圈,两个弹性内密封圈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内部内圈相接触。
[0008]可选地,所述管道主体一端管口外侧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对接缺口,活动夹持环转动连接于管道主体另一端管口外侧,活动夹持环外侧设有六个L型夹持钩,L型夹持钩连接于对接缺口内。
[0009]可选地,所述止逆齿圈滑动连接于管道主体外部,管道主体外部呈环绕状设有六个导向凸条,止逆齿圈内侧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导向滑槽,导向凸条滑动连接于导向滑槽内。
[0010]可选地,所述活动夹持环外部呈环绕状设有倒齿,止逆齿圈与倒齿相啮合。
[0011]可选地,所述管道主体外部套装有弹簧B,弹簧B一端与止逆齿圈相接触,弹簧B另一端与管道主体相接触。
[0012]可选地,所述止逆阀体由外壳、活动堵头和弹簧A构成,活动堵头滑动连接于外壳内,活动堵头外部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通孔,弹簧A安装于外壳内,弹簧A一端连接于活动堵头。
[001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与传统火力发电设备用管道主体结构相比,当两个管道主体的管口相互对接时,活动夹持环外侧L型夹持钩连接于对接缺口内,转动活动夹持环,L型夹持钩受对接缺口倾斜端面影响带动两个管道主体向内移动,缩小两个管道主体之间间距,使弹性外密封圈两侧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的管口紧密贴合,止逆阀体两端弹性内密封圈受两个管道主体间距变小影响分别与两个内圈紧密贴合,通过弹性内密封圈和弹性外密封圈相互配合,起到内外双重密封效果,保障管道主体连接部位防漏效果。
[0014]2.通过止逆齿圈和弹簧B的设置,当活动夹持环转动调节完毕后,止逆齿圈受弹簧B推力影响与活动夹持环外部倒齿相啮合,通过止逆齿圈对活动夹持环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活动夹持环发生反转,保障管道主体连接部位防漏紧固效果;并且配合止逆阀体的设置,当液体正向流通时,液体将活动堵头推开,弹簧A处于蓄力状态,液体通过通孔实现流通,当液体发生反向倒流时,活动堵头受弹簧A推力影响与外壳内壁接触,止逆阀体处于封闭状态,起到液体止逆效果,防止液体倒流状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
[0016]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两个管道主体对接部位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两个管道主体对接部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两个管道主体对接部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管道主体一端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止逆阀体与弹性内密封圈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止逆阀体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活动夹持环轴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止逆齿圈与弹簧B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列表1、管道主体;101、对接缺口;102、导向凸条;103、内圈;2、弹性外密封圈;3、止逆阀体;301、外壳;302、活动堵头;3021、通孔;303、弹簧A;4、弹性内密封圈;5、活动夹持环;501、L型夹持钩;502、倒齿;6、止逆齿圈;601、导向滑槽;7、弹簧B。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20]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处连接有弹性外密封圈2,且弹性外密封圈2套装在止逆阀体3外部,并且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管道主体1相连通;弹性外密封圈2两侧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的管口处相贴;止逆阀体3安装于两个管道主体1连通部位内,且止逆阀体3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相连通;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内侧均设有内圈103,且止逆阀体3外侧两端分别套装有弹性内密封圈4,并且两个弹性内密封圈4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内部内圈103相接触;止逆阀体3由外壳301、活动堵头302和弹簧A303构成,活动堵头302滑动连接于外壳301内,活动堵头302外部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通孔3021,弹簧A303安装于外壳301内,弹簧A303一端连接于活动堵头302,当液体正向流通时,液体将活动堵头302推开,弹簧A303处于蓄力状态,液体通过通孔3021实现流通,当液体发生反向倒流时,活动堵头302受弹簧A303推力影响与外壳301内壁接触,止逆阀体3处于封闭状态,起到液体止逆效果,防止液体倒流状况的发生。管道主体1外部连接有活动夹持环5,且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1);所述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处连接有弹性外密封圈(2),且弹性外密封圈(2)套装在止逆阀体(3)外部,并且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管道主体(1)相连通;所述止逆阀体(3)安装于两个管道主体(1)连通部位内,且止逆阀体(3)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相连通;所述管道主体(1)外部连接有活动夹持环(5),且活动夹持环(5)与另一个管道主体(1)相连;所述管道主体(1)外部连接有止逆齿圈(6),止逆齿圈(6)一侧为齿状结构,且止逆齿圈(6)的齿状结构与活动夹持环(5)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密封圈(2)两侧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的管口处相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两端管口内侧均设有内圈(103),止逆阀体(3)外侧两端分别套装有弹性内密封圈(4),两个弹性内密封圈(4)分别与两个管道主体(1)内部内圈(103)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火力发电设备的防泄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一端管口外侧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对接缺口(101),活动夹持环(5)转动连接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虎王云江张吉兴苏宁刘传芳于君仇立国徐小芹泮珍珍王茵牛常宁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众泰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