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05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包括基板,基板包括A区域、B区域、C区域和D区域;其中,A区域内设置太阳能电池器件,B区域内设置电致发光器件,C区域为光致发光显示区,D区域为静电图案显示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器件将有机发光、发电及显示技术集成到一个电子器件内,提高了防伪器件的防伪水平。伪器件的防伪水平。伪器件的防伪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及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产品设计及制造。具体涉及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消费品及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强劲。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各种高档产品不断被爆出以次充好的伪造品的情况,以及采用完全相同的外包装并附有防伪条码的假冒伪劣产品,造假方式层出不穷,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的销售量及市盈率受到极大的冲击,对正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鉴于这种不正当的社会风气日益盛行,正规的生产企业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的防伪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种采用新型显示技术器件作为识别产品真伪的辅助性产品,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例如,生产企业可以在产品出货的原始包装中,附送一种事先写入了产品信息等防伪编码或防伪图案的超薄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及预置的显示信息与产品是一一对应的,并且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就能够破解相关信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防伪技术门槛。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高档消费品及奢侈品的防伪级别提升,也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急需研制出更先进的防伪技术,提高防伪器件的防伪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更先进的防伪技术,采用更高级的有机电子学技术,将有机发光、发电及显示技术同时集成到一个电子器件内。该器件不仅外形轻薄,并且无法通过其它类型的显示器件替代来以假乱真。只有掌握相关高新技术并具备量产能力的极少数量企业才能够制作出来。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包括基板,基板包括A区域、B区域、C区域和D区域;其中,A区域内设置太阳能电池器件,B区域内设置电致发光器件,C区域为光致发光显示区,D区域为静电图案显示区;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设于基板的同一表面或相对设置于基板的正面和反面;太阳能电池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A、空穴传输层A、活性层A、电子传输层A及阴极层A;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层B、空穴注入层B、空穴传输层B、发光层B、电子传输层B、电子注入层B及负极层B;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和阴极层A分别与电致发光器件的正极层B和负极层B相对连接;静电图案显示区包括电荷产生层D和空穴传输层D;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层A和阴极层A分别与静电图案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D的两端电性连接。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光致发光显示区内设有OLED器件或有机变色油墨。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静电图案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D外设有包封层D,包封层D的材料为透明的无机透明材料或非极性有机高分子材料;包封层D与空穴传输层D之间填充有碳粉颗粒、硒粉颗粒、由重掺杂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研磨成的颗粒或有色高分子极性树脂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粉颗粒、硒粉颗粒、由重掺杂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研磨成的颗粒或有色
高分子极性树脂颗粒的粒径为0.01~10μm。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或阴极层A延伸至接近静电图案显示区;包封层D与电荷产生层D和空穴传输层D呈非接触状态的环形分布。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基板为玻璃或聚合物型透明基材;或为各类纸质基材或纸质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不透明基材。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阴极层A为透明材质时,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为层叠结构设置,设置于基板的一侧表面;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与电致发光器件的正极层B相连接,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阴极层A和电致发光器件的负极层B共用一个电极层。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基板为透明材质时,太阳能电池器件层叠设置于基板上,电致发光器件层叠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器件上,用户透过基板获得显示信息。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基板为不透明材质时,电致发光器件层叠设置于基板上,太阳能电池器件层叠设置于电致发光器件上,用户透过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一侧获得显示信息。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相对设置于基板的正面和反面,通过FPC将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相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防伪用电子器件以金属或合金片、玻璃或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封装,延长器件寿命。
[001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集合在一个电子器件上,在进行产品真伪验证时,晴朗的白天在室内靠近透明的玻璃窗,或在室内照明情况下采用普通的手电筒照射器件表面时,太阳能电池就可以吸收足够的光能发电,并利用转化的电能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显示,实现防伪图案显示;(2)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防伪功能,该电子器件还设置光致发光显示区域和静电图案显示区域等先进的功能,光致发光显示区设有OLED器件结构或采用有机变色油墨,在受到短波紫外光照射时,会激发出大于吸收光波长的有色光,如红色光或绿色光;将任意不透光的图案貼附于静电图案显示区表面,将太阳能电池置于照度在1000Lux的光源下照射,同时,采用UV光照射静电显示区覆盖物的图案,然后撤掉UV光及覆盖物,上下左右或颠倒防伪器件,此时,在静电显示区域将呈现出与覆盖物上完全相同的图案,进而实现更高级别的防伪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静电图案显示区与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静电图案显示区与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设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设置加封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设置加封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在同一平面层叠设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背靠背或背靠面的方式使用FPC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与电致发光器件水平相邻排布使用FPC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基板;
[0028]11

A区域;11'

太阳能电池器件;111

阳极层A;112

空穴传输层A;113

活性层A;1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A区域、B区域、C区域和D区域;其中,所述A区域内设置太阳能电池器件,所述B区域内设置电致发光器件,所述C区域为光致发光显示区,所述D区域为静电图案显示区;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设于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或相对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正面和反面;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A、空穴传输层A、活性层A、电子传输层A及阴极层A;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层B、空穴注入层B、空穴传输层B、发光层B、电子传输层B、电子注入层B及负极层B;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和阴极层A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的正极层B和负极层B相对连接;所述静电图案显示区包括电荷产生层D和空穴传输层D;所述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层A和阴极层A分别与所述静电图案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D的两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显示区内设有OLED器件或有机变色油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图案显示区的空穴传输层D外设有包封层D,所述包封层D的材料为透明的无机透明材料或非极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所述包封层D与所述空穴传输层D之间填充有碳粉颗粒、硒粉颗粒、由重掺杂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研磨成的颗粒或有色高分子极性树脂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粉颗粒、硒粉颗粒、由重掺杂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研磨成的颗粒或有色高分子极性树脂颗粒的粒径为0.01~1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用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阳极层A或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谢雄才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