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85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该管柱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所述上管柱的下端为外连接分段,所述下管柱的上端为内连接分段,所述的内连接分段插入外连接分段内;所述的外连接分段与内连接分段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分段内壁的凸起部,及设置在内连接分段外侧面的凹陷部,所述的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以上所述的管柱连接结构以连接组件取代溃缩衬套,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因加工误差而造成的溃缩力波动,提高产品使用和溃缩的稳定性。和溃缩的稳定性。和溃缩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在惯性作用下会快速前冲,此时驾驶员前冲的动能通常会被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吸收,避免驾驶员与车辆发生硬性撞击,保证人员安全。但如果汽车的碰撞较为剧烈,驾驶员前冲的速度过大,安全带和气囊无法完全吸收驾驶员向前运动的能量,驾驶员即会进一步与转向盘发生撞击。为了避免驾驶员因与转向盘撞击而受到过大伤害,通常会在汽车转向系统中设置溃缩结构,用以吸收撞击时驾驶员前冲的部分动能。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见转向系统溃缩结构的设置形式包括在管柱连接结构中设置溃缩结构。具体的,管柱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柱1、下管柱2和溃缩衬套3,其中上管柱1的下端为外连接分段11,下管柱2的上端为内连接分段21,内连接分段21插入外连接分段11内。溃缩衬套3设置在内连接分段21与外连接分段11之间,并与内连接分段21和外连接分段11分别过盈锁紧。溃缩时,驾驶员撞击转向盘,能量传递至管柱连接结构,并驱动上管柱相对于下管柱轴向运动,完成溃缩吸能。
[0004]上述管柱连接结构的溃缩力主要由溃缩衬套与内连接分段和外连接分段的过盈配合提供,但由于溃缩衬套的加工存在一定误差,而各个零部件的尺寸误差对溃缩力的大小影响很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过程中发现,上述管柱连接结构的溃缩力大小波动较大,转向系统工作及溃缩的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以连接组件取代溃缩衬套,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因加工误差而造成的溃缩力波动,提高产品使用和溃缩的稳定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所述上管柱的下端为外连接分段,所述下管柱的上端为内连接分段,所述的内连接分段插入外连接分段内;
[0007]所述的外连接分段与内连接分段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分段内壁的凸起部,及设置在内连接分段外侧面的凹陷部,所述的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
[0008]内连接分段和外连接分段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与传统的以溃缩衬套连接的形式相比,减少了零件数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零件之间加工误差的累计值,降低因加工而成导致的溃缩力波动,提高产品使用和溃缩的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连接分段的内壁面呈光滑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起部呈点状或线状设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起部呈多边形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在圆周方向上均布。
[0013]作为优选,在沿轴向上,设有至少两行连接组件,每行内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4]作为优选,相邻两行连接组件在圆周方向上交错分布。
[0015]通过连接组件在周向上和轴向上的合理分布,减小溃缩力在周向上和轴向上的分布差异,进一步提高管柱溃缩的稳定性。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组件以在上管柱外侧面径向铆压的形式加工而成。保证每一个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配合均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管柱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0018]图2为现有管柱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
[0023]如图3

图5所示,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柱1和下管柱2,所述上管柱1的下端为外连接分段11,所述下管柱2的上端为内连接分段21,所述的内连接分段21插入外连接分段11内。
[0024]如图3

图5所示,所述的外连接分段11与内连接分段2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4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分段11内壁的凸起部,及设置在内连接分段21外侧面的凹陷部,所述的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
[0025]所述的连接组件4以在上管柱1外侧面径向铆压的形式加工而成。保证每一个连接组件4之间的连接配合均可靠稳定。
[0026]内连接分段21和外连接分段1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与传统的以溃缩衬套连接的形式相比,减少了零件数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零件之间加工误差的累计值,降低因加工而成导致的溃缩力波动,提高产品使用和溃缩的稳定性。
[0027]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了降低对其他部件的影响,所述内连接分段21的内壁面呈光滑设置。具体的,在铆接完成后,对内连接分段21的内壁面进行打磨。
[002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凸起部呈点状或线状设置。
[0029]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凸起部呈多边形设置。
[003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在圆周方向上均布。在沿轴向上,设有至少两行连接组件,每行内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行连接组件在圆
周方向上交错分布。
[0031]通过连接组件在周向上和轴向上的合理分布,减小溃缩力在周向上和轴向上的分布差异,进一步提高管柱溃缩的稳定性。
[0032]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溃缩力稳定的管柱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所述上管柱的下端为外连接分段,所述下管柱的上端为内连接分段,所述的内连接分段插入外连接分段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连接分段与内连接分段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外连接分段内壁的凸起部,及设置在内连接分段外侧面的凹陷部,所述的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分段的内壁面呈光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部呈点状或线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振邦蔡黎明张晓刚赵攀登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