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传递电路分别与处理电路、接收电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外设的MCU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传递电路和接收电路均分别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处理电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连接,能够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实现对开关电源的控制也得到大家的重视,这样可以通过对开关电源的控制,以到达对产品的远程控制。在目前的开关电源中,小型化、高度低、低成本已成为发展趋势。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优化空间,需在原开关电源的线路上做优化,以最少的器件以达到功能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能够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传递电路分别与处理电路、接收电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外设的MCU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传递电路和接收电路均分别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传递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传递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传递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分别与处理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分别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接收电路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和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接收电路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压基准源芯片U1,所述电压基准源芯片U1的型号为CJ431,所述电压基准源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传递电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压基准源芯片U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基准源芯片U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
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方案设计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当电阻R9的一端接收到MCU的控制信号时,通过电阻R9和电阻R10分压,当电阻R10的电压达到三极管Q3的开启电压时,三极管Q3导通;当三极管Q3导通时,传递电路有电流流过,传递电路工作,接着处理电路工作;当处理电路工作时,主功率芯片的VCC端上面的电通过处理电路到地将电放完,当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压低于芯片开启电压,开关电源关闭,实现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当接收电路有电流流过时,传递电路工作,接着处理电路工作,当处理电路工作是,主功率芯片的VCC端上面的电通过通过处理电路到地将电放完,当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的电压低于芯片开启电压,开关电源关闭,实现过压功能;在未触发到接收电路与三极管Q3的导通电压,传递电路是没有电流流过,开关电源此时正常工作,只要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触发到接收电路或者三极管Q3导通,就会使传递电路工作,光传递电路会将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的电压拉低,达到关闭开关电源,能够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两个功能共存且互不干扰;再通过参数调整可以实现过压锁死,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开启与关断。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3]标号说明:
[0014]1、处理电路;2、传递电路;3、接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
[0017]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传递电路分别与处理电路、接收电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外设的MCU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传递电路和接收电路均分别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001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方案设计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当电阻R9的一端接收到MCU的控制信号时,通过电阻R9和电阻R10分压,当电阻R10的电压达到三极管Q3的开启电压时,三极管Q3导通;当三极管Q3导通时,传递电路有电流流过,传递电路工作,接着处理电路工作;当处理电路工作时,主功率芯片的VCC端上面的电通过处理电路到地将电放完,当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压低于芯片开启电压,开关电源关闭,实现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当接收电路有电流流过时,传递电路工作,接着处理电路工作,当处理电路工作是,主功率芯片的VCC端上面的电通过通过处理电路到地将电
放完,当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的电压低于芯片开启电压,开关电源关闭,实现过压功能;在未触发到接收电路与三极管Q3的导通电压,传递电路是没有电流流过,开关电源此时正常工作,只要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触发到接收电路或者三极管Q3导通,就会使传递电路工作,光传递电路会将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的电压拉低,达到关闭开关电源,能够同时满足过压功能与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两个功能共存且互不干扰;再通过参数调整可以实现过压锁死,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开启与关断。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传递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传递电路、接收电路、三极管Q3、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传递电路分别与处理电路、接收电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外设的MCU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传递电路和接收电路均分别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片的VCC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传递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传递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开关电源的主功率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余溪,万锋,黄洪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能瑞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