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19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化肥技术领域。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2~0.006):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通过特定比例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土壤铵态氮、无机氮、硝态氮向玉米体内转移,提升了玉米的生物量,缓解玉米体内氮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促进玉米生长。从而促进玉米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作为饲料,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种植者的青睐,但随着种植经济效益下降和市场需求增加,如何增加玉米产量是一大问题。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作物秸秆生物炭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包括复合微生物菌剂、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免疫诱抗剂和作物秸秆生物炭。这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玉米的穗长、穗粗,并且提高玉米的行粒数以及百粒重。然而,其并未针对玉米体内生物量的提高以及玉米体内氮含量降低的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生物炭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体内生物量的提高和玉米体内氮含量降低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通过特定比例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土壤铵态氮、无机氮、硝态氮向玉米体内转移,提升了玉米的生物量,缓解玉米体内氮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促进玉米生长。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在提高玉米生物量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在提高玉米植株磷浓度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在提高土壤氮含量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2~0.006):1。
[0010]本专利技术利用特定比例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与生物炭复配,利用AMF能够与玉米的根系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地下部分、玉米地上部分和总的生物量,促进玉米生长。生物炭能够促进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率,促进AMF与玉米根系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产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以特定比例复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总的生物量、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0011]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是构成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重要组分,由于生物炭会使得玉米地上部分和根系的氮含量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AMF与生物炭复配,能够防止玉米体内氮含量的显著降低。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AMF与生物炭复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体内的磷含量。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AMF与生物炭复配,能够促进土壤铵态氮、无机氮、硝态氮向玉米体内转移。
[0014]优选地,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5:1。
[0015]优选地,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G.mosseae)、地表球囊霉
(G.versiform)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
[0016]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200705M,保藏编号为CGMCC N0.11662。
[0017]AMF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200705M,保藏编号为CGMCC N0.1166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18]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影响玉米植株的侵染率,也影响与玉米根系的共生关系。
[0019]摩西球囊霉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株高。
[0020]优选地,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热解花生壳得到炭化物;
[0022]S2.研磨S1中的炭化物,得到所述生物炭;
[0023]其中,热解温度为400~600℃,热解时间为1~3h;
[0024]生物炭的粒径为0.5~5mm。
[0025]生物炭的原料直接影响生物炭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中AMF的生存环境。
[0026]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也会影响生物炭的结构,从而影响玉米体内的磷含量。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花生壳作为生物炭的原料主要是因为花生壳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木质素,而且花生壳作为原料热解后得到的生物炭的孔隙度有利于提高玉米体内的生物量。
[0028]而且,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热解碳的碳氮比较低,孔隙度较小,有利于促进生长期较短的玉米的生长。
[0029]优选地,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2h。
[0030]优选地,生物炭的粒径为小于等于2mm。
[0031]优选地,所述丛枝菌根真菌的宿主植物为黑麦草。
[0032]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项所述组合物在提高玉米生物量中的应用。
[0033]本专利技术组合物通过将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以特定比例复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总的生物量、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0034]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项所述组合物在提高玉米植株磷浓度中的应用。
[0035]本专利技术组合物通过AMF与生物炭复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体内的磷含量。
[0036]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项所述组合物在促进土壤中氮向玉米体内转移中的应用。
[0037]本专利技术组合物通过AMF与生物炭复配,能够促进土壤铵态氮、无机氮、硝态氮向玉米体内转移。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通过特定比例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土壤铵态氮、无机氮、硝态氮向玉米体内转移,提升了玉米的生物量,缓解玉米体内氮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促进玉米生长。
[0040]本专利技术的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能够将玉米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提高到10.26g/株,将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提高到18.41g/株,将玉米总生物量提高到28.67g/株,并且能够将菌根侵染率达到42%。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另有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试剂为常规购买的原料试剂。
[0042]实施例1
[0043]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5:1。
[0044]其中,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200705M,保藏编号为CGMCC N0.11662。采用黑麦草为宿主植物,在灭菌河砂中扩繁4个月后,获得了由孢子、根外菌丝和根细定殖段组成的AMF接种体。
[0045]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6]S1.热解花生壳得到炭化物;
[0047]S2.研磨S1中的炭化物,得到所述生物炭;
[0048]其中,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2h;
[0049]生物炭的粒径为≤2mm。
[0050]上述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的应用如下:
[0051]供试土壤:将土壤和沙子都经过2mm的筛孔,然后以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2~0.006):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丛枝菌根真菌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0.00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球囊霉(G.mosseae)、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促进玉米生长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热解花生壳得到炭化物;S2.研磨S1中的炭化物,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雄飞李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