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08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前后左右设置的四根劲性梁,四根所述劲性梁的顶部设置有楼承板,所述楼承板与劲性梁之间设置有快速安装机构;所述快速安装机构中包括转动连接在前后两根劲性梁相远离一侧的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块,前后两根所述劲性梁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横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L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该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快速安装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楼承板与劲性梁之间的快速安装固定,避免了传统的打孔安装方式,省时省力,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工程
,具体为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被称为压型钢板,又叫楼承板、钢承板。
[0003]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将钢桁架楼承板安装在劲性梁上,现有的安装方式,是通过在劲性梁上钻孔,再利用膨胀螺栓将楼承板拧紧在劲性梁上,但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打孔,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另外现有的楼承板之间缺少组装连接组件进行快速一体化安装,对此我们提出了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楼承板与劲性梁之间的安装方式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以及现有的楼承板之间缺少组装连接组件进行快速一体化安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前后左右设置的四根劲性梁,四根所述劲性梁的顶部设置有楼承板,所述楼承板与劲性梁之间设置有快速安装机构;所述快速安装机构中包括转动连接在前后两根劲性梁相远离一侧的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块,前后两根所述劲性梁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横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L型板,两个所述横杆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L型板并延伸至L型板的外部,两个所述横杆的外表面均与L型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板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二转动块,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均贯穿L型板并延伸至L型板的外部,两个所述L型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压板,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均与压板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压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L型板的一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压板的底部均与楼承板的顶部接触挤压。
[0006]优选的,所述楼承板顶部的前侧固定有固定块,所述楼承板顶部的后侧固定有插块。
[0007]优选的,所述插块的一侧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
[0008]优选的,所述插块的后侧与滑板的前侧接触挤压,所述滑板的后侧与固定块的内表面之间固定有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插块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板。
[0010]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插槽的内部,所述竖板与插槽的尺寸相适配。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楼承板放置在劲性梁顶部,进一步转动前后两个第一转动块,使得第一转动块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同时第一螺纹杆带动前后两个L型板沿着横杆的外表面对向滑动,进一步转动两个第二转动块,使得第二转动块带动两个第二螺纹杆转动,同时第二螺纹杆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压板向下滑动,最终使得压板对楼承板进行压紧,通过快速安装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楼承板与劲性梁之间的快速安装固定,避免了传统的打孔安装方式,省时省力,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0014](2)、该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两个楼承板的前后侧对接,进一步使得插块插进固定块的内部,进一步插块开始挤压滑板,同时滑板开始挤压压缩弹簧,进一步向下推动竖板,使得竖板插进插槽内部,弹簧复位的同时使得竖板与插槽受力卡紧,从而实现了两个楼承板之间的安装连接,操作简单,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两个楼承板连接状态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块剖视图。
[0020]图中:1

劲性梁、2

楼承板、3

快速安装机构、31

第一螺纹杆、32

第一转动块、33

横杆、34

L型板、35

第二螺纹杆、36

第二转动块、37

压板、4

固定块、5

插块、6

滑板、7

弹簧、8

插槽、9

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前后左右设置的四根劲性梁1,四根劲性梁1的顶部设置有楼承板2,楼承板2与劲性梁1之间设置有快速安装机构3;快速安装机构3中包括转动连接在前后两根劲性梁1相远离一侧的第一螺纹杆31,两个第一螺纹杆31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块32,前后两根劲性梁1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横杆33,两个第一螺纹杆31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L型板34,两个横杆33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L型板34并延伸至L型板34的外部,两个横杆33的外表面均与L型板3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L型板34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5,两个第二螺纹杆35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二转动块36,两个第二螺纹杆35的底端均贯穿L型板34并延伸至L型板34的外部,两个L型板34的下方均设置有压板37,两个第二螺纹杆35的底端均与压板37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压板37相远离的一侧均与L型板34的一侧滑动连接,两个压板37的底部均与楼承板2的顶部接触挤压,楼承板2顶部的前侧固定有固定块4,楼承板2顶
部的后侧固定有插块5,插块5与固定块4内表面的尺寸相适配,插块5的一侧贯穿固定块4并延伸至固定块4的内部,固定块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6,插块5的后侧与滑板6的前侧接触挤压,滑板6的后侧与固定块4的内表面之间固定有弹簧7,插块5的顶部开设有插槽8,固定块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板9,竖板9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插槽8的内部,竖板9与插槽8的尺寸相适配。
[002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4]工作时,首先将楼承板2放置在劲性梁1顶部,进一步转动前后两个第一转动块32,使得第一转动块32带动第一螺纹杆31转动,同时第一螺纹杆31带动前后两个L型板34沿着横杆33的外表面对向滑动,进一步转动两个第二转动块36,使得第二转动块36带动两个第二螺纹杆35转动,同时第二螺纹杆35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劲性梁与钢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前后左右设置的四根劲性梁(1),四根所述劲性梁(1)的顶部设置有楼承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2)与劲性梁(1)之间设置有快速安装机构(3);所述快速安装机构(3)中包括转动连接在前后两根劲性梁(1)相远离一侧的第一螺纹杆(31),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31)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块(32),前后两根所述劲性梁(1)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横杆(33),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31)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L型板(34),两个所述横杆(33)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L型板(34)并延伸至L型板(34)的外部,两个所述横杆(33)的外表面均与L型板(3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L型板(34)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5),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5)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二转动块(36),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5)的底端均贯穿L型板(34)并延伸至L型板(34)的外部,两个所述L型板(34)的下方均设置有压板(37),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5)的底端均与压板(37)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压板(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权泽杨巽徐素芳盛昂健姚雅琪刘晓刚谢杉陈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