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40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涉及药物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子或块茎,将其用营养物质混合碎木屑,再使用水溶性塑料袋将其包裹,以形成种植包,存储待用;在户外或野外选取药用植物适合种植的区域,使用时会粉,画出大致的区域边界,以形成种植保护区,种植保护区尽量以方形为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特制的栅栏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护圈,使得药用植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野外的大量种植,并在药用植物生长期间对其进行一定的自然保护,而由于药物能够种在自然环境里,能够利用天然环境相对密集生长,不会形成农业形态,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增强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增强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增强其本身的药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药的,如: 人参、曼陀罗、原珍向天果、射干、桔梗、满山红等;需提炼后入药的,如: 金鸡纳霜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药用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野生的药用植物采摘麻烦,成本较高,所以越来越多的药用植物开启了人工种植时代,但由于人工种植难以模拟野外种植环境,导致药用植物难以向野生药物一样自然生长,且人工干预较多,导致其本身药用价值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选取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子或块茎,将其用营养物质混合碎木屑,再使用水溶性塑料袋将其包裹,以形成种植包,存储待用;
[0006]步骤二、在户外或野外选取药用植物适合种植的区域,使用时会粉,画出大致的区域边界,以形成种植保护区,种植保护区尽量以方形为主,根据实际地势可作出相应变化;
[0007]步骤三、将种植保护区植株较大的植物全部连根拔除,保留一些植株较小且对药用植物生长有益无害的植株,随后在种植保护区内挖出多个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坑,将步骤一中制作的种植包种入种坑中,再用土覆盖,轻轻压实;
[0008]步骤四、使用农业喷雾剂,人工在种植保护区内喷水,使每个种坑均可有水渗入,左后就地取材,将区域内原有的腐叶覆盖在种坑之上,用腐叶的继续腐烂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
[0009]步骤五、根据石灰粉画出的区域边界,使用特制的栅栏逐个连接将种植保护区围设起来,并在栅栏的底部设置插地杆,使插地杆紧插入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护圈,避免野生动物闯入践踏,影响后期药用植物生长;
[0010]步骤六、在栅栏的顶部设置绕线柱,当药用植物发芽生长后,利用绕线柱做支撑,用绳索不断缠绕出一个网格保护网,利用网格位置对药用植株进行标记定位,同时,也可防止飞禽闯入,破坏植株生长,随后静待药用植物生长,并在生长期内定期观察,等待收获即可。
[0011]优选的,当需要建设较大的种植区时,可以设置多个栅栏所围成的小块种植保护
区,且每个种植保护区间均预留一定间隔,以供行走。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所使用的栅栏主体部分使用塑料制作,其主体高度根据种植药物的植株高度设置,其主体高度要高出种植药物的植株高度 20

50cm。
[0013]优选的,在药用植物生长期间,应定期人工观察,及时发现大型非药用植株,并将其连根拔除。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使用的栅栏的两侧均需要设置套环,并配套设置高于栅栏主体高度的定位钉,在栅栏拼接时,将两侧的套环对齐,再将定位钉从两个栅栏的套环中插入至地底,对栅栏进行连接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选用金属制作成主体,并将其外部通过注塑成型包裹设置一层塑料层。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特制的栅栏逐个连接插入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护圈,避免野生动物闯入践踏,影响后期药用植物生长,将种植保护区植株较大的植物全部连根拔除,保留一些植株较小且对药用植物生长有益无害的植株,避免其他植物过分影响药用植物生长,随后在种植保护区内挖出多个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坑,进行种植,而当药用植物发芽生长后,利用绕线柱做支撑,用绳索不断缠绕出一个网格保护网,利用网格位置对药用植株进行标记定位,同时,也可防止飞禽闯入,破坏植株生长,从而使得药用植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野外的大量种植,并在药用植物生长期间对其进行一定的自然保护,从而提高后期的收获量,而由于药物能够种在自然环境里,能够利用天然环境相对密集生长,不会形成农业形态,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增强其本身的药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圈的设置效果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篱笆间的连接效果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栅栏;2、插地杆;3、绕线柱;4、套环;5、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2所示的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选取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子或块茎,将其用营养物质混合碎木屑,再使用水溶性塑料袋将其包裹,以形成种植包,存储待用;
[0026]步骤二、在户外或野外选取药用植物适合种植的区域,使用时会粉,画出大致的区域边界,以形成种植保护区,种植保护区尽量以方形为主,根据实际地势可作出相应变化;
[0027]步骤三、将种植保护区植株较大的植物全部连根拔除,保留一些植株较小且对药
用植物生长有益无害的植株,随后在种植保护区内挖出多个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坑,将步骤一中制作的种植包种入种坑中,再用土覆盖,轻轻压实;
[0028]步骤四、使用农业喷雾剂,人工在种植保护区内喷水,使每个种坑均可有水渗入,左后就地取材,将区域内原有的腐叶覆盖在种坑之上,用腐叶的继续腐烂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
[0029]步骤五、根据石灰粉画出的区域边界,使用特制的栅栏1逐个连接将种植保护区围设起来,并在栅栏1的底部设置插地杆2,使插地杆2紧插入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护圈,避免野生动物闯入践踏,影响后期药用植物生长;
[0030]步骤六、在栅栏1的顶部设置绕线柱3,当药用植物发芽生长后,利用绕线柱3做支撑,用绳索不断缠绕出一个网格保护网,利用网格位置对药用植株进行标记定位,同时,也可防止飞禽闯入,破坏植株生长,随后静待药用植物生长,并在生长期内定期观察,等待收获即可;
[00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建设较大的种植区时,可以设置多个栅栏1所围成的小块种植保护区,且每个种植保护区间均预留一定间隔,以供行走,进而可以大量种植;
[00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五中所使用的栅栏1主体部分使用塑料制作,其主体高度根据种植药物的植株高度设置,其主体高度要高出种植药物的植株高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植物野化种植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子或块茎,将其用营养物质混合碎木屑,再使用水溶性塑料袋将其包裹,以形成种植包,存储待用;步骤二、在户外或野外选取药用植物适合种植的区域,使用时会粉,画出大致的区域边界,以形成种植保护区,种植保护区尽量以方形为主,根据实际地势可作出相应变化;步骤三、将种植保护区植株较大的植物全部连根拔除,保留一些植株较小且对药用植物生长有益无害的植株,随后在种植保护区内挖出多个药用植物种植所需的种坑,将步骤一中制作的种植包种入种坑中,再用土覆盖,轻轻压实;步骤四、使用农业喷雾剂,人工在种植保护区内喷水,使每个种坑均可有水渗入,左后就地取材,将区域内原有的腐叶覆盖在种坑之上,用腐叶的继续腐烂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步骤五、根据石灰粉画出的区域边界,使用特制的栅栏(1)逐个连接将种植保护区围设起来,并在栅栏(1)的底部设置插地杆(2),使插地杆(2)紧插入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护圈,避免野生动物闯入践踏,影响后期药用植物生长;步骤六、在栅栏(1)的顶部设置绕线柱(3),当药用植物发芽生长后,利用绕线柱(3)做支撑,用绳索不断缠绕出一个网格保护网,利用网格位置对药用植株进行标记定位,同时,也可防止飞禽闯入,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城自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