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98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属于黄花菜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提前选择黄花菜的种植地块;S2、选种,对栽培品种进行分株;S3、栽培前将种植地块进行翻耕;S4、在翻耕好的土地上采用宽窄行栽培;S5、定植后进行浇水管理;S6、进行中耕除草管理;S7、对黄花菜进行科学施肥;S8、进行病虫害防治管理;S9、进行采收以及追肥处理;S10、对采收后的种植地块进行深中耕一次。该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通过对黄花菜在翻耕、选种、施肥以及采摘的全流程进行科学化的有机栽培管理,有效的补充了黄花菜发育期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维持了养分平衡,克服了营养失衡所导致的弱果、落果等问题。落果等问题。落果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黄花菜种植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健脑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含苞未放的花蕾,该花蕾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营养价值很高。黄花菜的性味甘凉,还具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健脑,抗衰老等功效。另据研究表明,黄花菜还具有降脂、降压、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不难看出,黄花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
[0003]但是,随着土地贫瘠化的严重以及种植户未科学、系统的种植黄花菜,导致黄花菜因土质下降、营养不良、病虫害等原因产量有所下降,且传统的方法黄花的生长周期长、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前选择黄花菜的种植地块,所述种植地块的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以及排灌方便;S2、选择具有高产、早熟、肉质厚、抗病虫的黄花菜品种,对栽培品种进行分株,方便后续选用分株繁殖的栽培方法;S3、栽培前将种植地块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

30cm,在翻耕土壤底部施底肥;S4、在翻耕好的土地上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黄花菜,栽植4.5万~7.5万株/公顷;S5、定植后进行浇水管理,并在抽薹期和蕾期浇水2

3次;S6、在春苗出土时以及抽薹期时,分别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管理;S7、对黄花菜进行科学施肥,进行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的工作;S8、对黄花菜进行病虫害防治管理;S9、对处在采摘期的黄花菜进行采收以及追肥处理;S10、对采收后的种植地块进行深中耕一次。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2中,分株繁殖的时间从花蕾采收完毕至抽生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后到翌年发春苗前均可栽植。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2中,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纯度高的坵块作为黄
花菜种苗分株的对象,黄花菜栽植前,对种苗进行修剪,切去主根上的黑蒂,清除腐朽根系,剪除支根上的根痘,修剪过长的支根,保留长度5

7cm。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3中,底肥结合亩施腐熟堆肥、猪牛栏淤的有机肥4000

5000kg,与土壤拌均,对酸性过重的土壤,每亩施石灰50公斤,以中和酸性。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6中,中耕除草管理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进行松土除草,用于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00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7中,所述冬肥基肥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施农家肥25000kg/公顷、过磷酸钙700kg/公顷;所述苗肥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200kg/公顷、硫酸钾80kg/公顷;所述薹肥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50kg/公顷、过磷酸钙150kg/公顷、硫酸钾80kg/公顷;所述蕾肥在开始采摘后5

8天内,追施尿素80kg/公顷。
[00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8中,黄花菜需要防治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红蜘蛛和蚜虫。
[00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8中,病虫害防治管理的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
[00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9中,黄花菜的追肥内容包括在采摘期每隔6天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加1%

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通过对黄花菜在翻耕、选种、施肥以及采摘的全流程进行科学化的有机栽培管理,有效的补充了黄花菜发育期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维持了养分平衡,克服了营养失衡所导致的弱果、落果等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黄花菜的产量,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前选择黄花菜的种植地块,所述种植地块的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以及排灌方便。
[0018]S2、选择具有高产、早熟、肉质厚、抗病虫的黄花菜品种,对栽培品种进行分株,方便后续选用分株繁殖的栽培方法。
[0019]其中,分株繁殖的时间从花蕾采收完毕至抽生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后到翌年发春苗前均可栽植,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纯度高的坵块作为黄花菜种苗分株的对象,黄花菜栽植前,对种苗进行修剪,切去主根上的黑蒂,清除腐朽根系,剪除支根上的根痘,修剪过长的支根,保留长度5

7cm。
[0020]S3、栽培前将种植地块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

30cm,在翻耕土壤底部施底肥。
[0021]其中,底肥结合亩施腐熟堆肥、猪牛栏淤的有机肥4000

5000kg,与土壤拌均,对酸性过重的土壤,每亩施石灰50公斤,以中和酸性。
[0022]S4、在翻耕好的土地上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黄花菜,栽植4.5万~7.5万株/公顷。
[0023]S5、定植后进行浇水管理,并在抽薹期和蕾期浇水2

3次。
[0024]S6、在春苗出土时以及抽薹期时,分别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管理。
[0025]其中,中耕除草管理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进行松土除草,用于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0026]S7、对黄花菜进行科学施肥,进行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的工作。
[0027]其中,所述冬肥基肥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施农家肥25000kg/公顷、过磷酸钙700kg/公顷;所述苗肥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200kg/公顷、硫酸钾80kg/公顷;所述薹肥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50kg/公顷、过磷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前选择黄花菜的种植地块,所述种植地块的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以及排灌方便;S2、选择具有高产、早熟、肉质厚、抗病虫的黄花菜品种,对栽培品种进行分株,方便后续选用分株繁殖的栽培方法;S3、栽培前将种植地块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

30cm,在翻耕土壤底部施底肥;S4、在翻耕好的土地上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黄花菜,栽植4.5万~7.5万株/公顷;S5、定植后进行浇水管理,并在抽薹期和蕾期浇水2

3次;S6、在春苗出土时以及抽薹期时,分别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管理;S7、对黄花菜进行科学施肥,进行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的工作;S8、对黄花菜进行病虫害防治管理;S9、对处在采摘期的黄花菜进行采收以及追肥处理;S10、对采收后的种植地块进行深中耕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分株繁殖的时间从花蕾采收完毕至抽生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后到翌年发春苗前均可栽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纯度高的坵块作为黄花菜种苗分株的对象,黄花菜栽植前,对种苗进行修剪,切去主根上的黑蒂,清除腐朽根系,剪除支根上的根痘,修剪过长的支根,保留长度5

7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花菜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底肥结合亩施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捷薄伟王松王怡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