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433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8
本申请涉及消费电子产品技术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底座、壳体和用于储存烟弹的吸筒,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底座与壳体连接,壳体内部中空设置有负压传感器和电池;壳体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吸筒连接,吸筒上设置有吸嘴,且吸嘴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吸槽;吸筒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和吸油棉,发热丝与吸油棉连接,发热丝和电池以及负压传感器电性连接,负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从吸槽内吸气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在使用雾化装置时,无需在使用时一直按压发热丝开关,可以更方便地使用雾化装置。地使用雾化装置。地使用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消费电子产品
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器通常是将烟液经过雾化器雾化供使用者使用,烟液在制作时,去除了尼古丁、焦油等危害身体的物质,有利于消除对于人的危害,而且正因为烟液中没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人们使用电子雾化器后,烟瘾也会渐渐地变小,因此,电子雾化器具有辅助戒烟的效果。
[0003]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器由烟弹、雾化器、电池组成,雾化器内部安装有发热丝,在使用电子雾化器前需将电池充满电,将烟弹、雾化器、电池三个部件安装在一起,安装后等待几分钟让雾化器和烟弹充分混合,按住发热丝开关使雾化器内的烟弹雾化,此时可以正常使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电子雾化器的时候需要一直按着发热丝开关,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让使用者在使用电子雾化器时可以更加地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和用于储存烟弹的吸筒,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底座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部中空设置有负压传感器和电池;所述壳体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吸筒连接,所述吸筒上设置有吸嘴,且所述吸嘴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吸槽;所述吸筒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和吸油棉,所述发热丝与吸油棉连接,所述发热丝和电池以及负压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负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从吸槽内吸气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壳体和吸筒三者依次连接,烟弹储存于吸筒内,使用时,手持雾化装置,从吸槽内吸气,吸槽与第一通气孔连通,气流作用于负压传感器,从而触发电池对发热丝进行加热;发热丝与吸油棉连接,吸油棉吸附烟弹,发热丝发热可使得烟弹开始雾化。在使用雾化装置时,无需在使用时一直按压发热丝开关,可以更方便地使用雾化装置。
[0009]可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发光件,所述壳体可透光,所述负压传感器与发光件电性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雾化装置时,负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从吸槽内吸气,且负压传感器与发光件电性连接,在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的同时可触发发光件发光,光亮透过可透光的壳体,可增加雾化装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0011]可选的,所述底座远离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第一通气孔的开闭。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控制板,当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连通时,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二通气孔与外部空气连通从而形成空气循环,人体通过从吸槽内吸气,负压传感器可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转动控制板,闭合第一通气孔时,人体无法从吸槽内吸入空气,无法触发负压传感器,即无法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通过设置控制板,可方便地控制雾化装置处于使用或者关闭状态。
[0013]可选的,所述控制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设置于控制板远离壳体的一侧,可更方便的转动控制板,控制第一通气孔的开闭。
[0015]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与发光件电性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有与发光件电性连接的按键,使用者不用使用雾化装置时也可以使发光件发光,可增加雾化装置的实用性与观赏性。
[0017]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电性给电池充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有充电口,可尽量避免电池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减少对雾化装置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
[0019]可选的,所述吸筒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互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卡接于定位槽内实现壳体与吸筒过盈配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块,吸筒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块与定位槽的卡接配合,更便捷地实现吸筒与壳体的过盈配合,从而将吸筒连接于壳体上。
[0021]可选的,所述吸筒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减少烟弹溢出的胶塞,所述胶塞上开设有两个注油孔,所述胶塞上设置有与两个注油孔相匹配的第一柱塞。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添加烟弹时,烟弹通过其中一个注油孔注入至吸筒内部,另一个注油孔保持开启状态形成空气循环,注油完成后依次塞入两个第一柱塞以闭合注油孔。由于第一柱塞位于吸筒靠近底座的一侧,在使用雾化装置时不易触碰到胶塞及第一柱塞,可尽量避免在使用雾化装置时发生烟弹遗漏的情况。
[0023]可选的,所述吸槽内相对的两侧壁设置为斜面,两侧壁远离所述吸筒顶部的一侧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吸槽内相对的两侧壁设置为斜面,可增加被雾化后的烟弹与吸槽的接触面积,进而尽量避免被雾化后的烟弹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嘴部的情况发生,可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0025]可选的,所述吸筒上设置有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与吸槽内相对两侧壁远离吸筒顶部一侧均抵接,所述第二柱塞远离壳体的一端突出吸槽远离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柱塞用于减少运输过程中烟弹的溢漏。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柱塞可抵接于吸槽内相对两侧壁远离吸筒顶部一侧,即第二柱塞可将堵住吸槽靠近底座一侧的槽口,运输时烟弹不易由吸槽侧溢出。第二柱塞远离壳体的一端突出吸槽远离底座的一侧,在使用雾化装置的时候,先将第二柱塞抽出,即可正常使用。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底座、壳体和吸筒三者依次连接,烟弹储存于吸筒内,使用时,手持雾化装置,从
吸槽内吸气,吸槽与第一通气孔连通,气流作用于负压传感器,从而触发电池对发热丝进行加热;发热丝与吸油棉连接,吸油棉吸附烟弹,发热丝发热可使得烟弹开始雾化,在使用雾化装置时,无需在使用时一直按压发热丝开关,可以更方便地使用雾化装置;
[0029]2.在使用雾化装置时,负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从吸槽内吸气,且负压传感器与发光件电性连接,在触发发热丝通电发热的同时可触发发光件发光,可增加雾化装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0030]3.通过设置控制板,控制第一通气孔的开闭,可方便地控制雾化装置处于使用或者关闭状态。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控制板和按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胶塞和第二柱塞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通气孔;2、壳体;21、负压传感器;22、电池;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壳体(2)和用于储存烟弹的吸筒(3),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11);所述底座(1)与壳体(2)连接,所述壳体(2)内部中空设置有负压传感器(21)和电池(22);所述壳体(2)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吸筒(3)连接,所述吸筒(3)上设置有吸嘴(31),且所述吸嘴(3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气孔(11)连通的吸槽(311);所述吸筒(3)内部设置有发热丝(32)和吸油棉(33),所述发热丝(32)与吸油棉(33)连接,所述发热丝(32)和电池(22)以及负压传感器(21)电性连接,所述负压传感器(21)检测到人体从吸槽(311)内吸气触发发热丝(32)通电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还设置有发光件(23),所述壳体(2)可透光,所述负压传感器(21)与发光件(23)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壳体(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1),所述控制板(4)用于控制第一通气孔(11)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4)远离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42)。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国刘洪涛王汉滨康真刘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光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