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20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挡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及车辆。自动换挡结构包括换挡摇臂、可变电阻机构、控制单元和壳体,所述换挡摇臂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换挡摇臂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和所述控制单元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包括滑片和电阻线圈,所述滑片和所述电阻线圈的两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滑片与所述电阻线圈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连接;当所述换挡摇臂转动时,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带动所述滑片在所述电阻线圈上滑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变化。自动换挡结构包括具有可靠性高,且电磁兼容性更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换挡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
,会使用电子换挡器进行更换挡位。电子换挡器一般是通过操作杆的拨动来碰触位于各个位置的感应器,由此通过各个感应器的信号对应各个挡位,利用电机驱动换挡机构,以带动拨叉拨动同步器齿套,从而使得同步器齿套与相应挡位的主动齿轮配合,实现换挡操作,电子换挡器的操作杆在每次拨动后其均复位至N位。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换挡器,通过电磁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感应操作杆的动作,由于电磁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感具有受电磁干扰风险,使得电子换挡器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自动换挡结构,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电子换挡器具有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包括换挡摇臂、可变电阻机构、控制单元和壳体,所述换挡摇臂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换挡摇臂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和所述控制单元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包括滑片和电阻线圈,所述滑片和所述电阻线圈的两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滑片与所述电阻线圈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连接;当所述换挡摇臂转动时,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带动所述滑片在所述电阻线圈上滑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变化。
[0006]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设置圆环状的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套设在所述电阻线圈的外侧,所述滑片与所述套接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阻线圈呈弧形筒状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包括伸缩部,所述伸缩部能够在所述换挡摇臂一端转动形成弧形的半径方向上伸长或缩短,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套接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套接环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向所述套接环中部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阻线圈接触。
[0010]进一步的,远离所述换挡摇臂一端的所述限位凸起包括贯通孔,所述滑片设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滑片与所述电阻线圈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阻机构还包括保持弹簧,所述保持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挡摇臂另一端和所述滑片固定连接,所述保持弹簧使得所述滑片与所述电阻线圈抵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阻机构还包括绝缘筒和设于所述绝缘筒两端的固定杆,所述绝缘筒和所述固定杆垂直且与所述固定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电阻线圈套设于所述绝缘筒的外侧,所述固定杆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至少具有一组对边不平行;所述壳体包
括安装槽,所述固定杆适于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可变电阻机构的电动势变化。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换挡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15]本技术的自动换挡结构,当推动或拉动换挡摇臂转动时,换挡摇臂另一端带动滑片在电阻线圈上滑动,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会变化,控制单元通过获取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变化,可以获得驾驶员推动或拉动换挡摇臂的各个位置,从而确定驾驶员的换挡意图,相对于通过电磁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感应操作杆的动作,通过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变化获得换挡摇臂的动作,可以降低了电磁干扰风险,可靠性高,且电磁兼容性更好,而且,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电子换挡器具有可靠性差的问题。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自动换挡结构。
[0019]所述车辆与上述自动换挡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挡结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分解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变电阻机构和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种换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种换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6中C部分另一角度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筒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P挡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图1中A

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图1中B

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挡结构的原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

换挡摇臂;11

套接环;12

伸缩部;13

限位凸起;131

贯通孔;14

握持部;15

第一杆状部;16

旋转部;161

限位槽;17

第二杆状部;
[0037]21

滑片;22

电阻线圈;221

第一引线;222

第二引线;23

保持弹簧;24

绝缘筒;25

固定杆;26

限位板;
[0038]30

控制单元;31

插件;
[0039]40

壳体;41

安装槽;42

第一凸起;43

第一开口;441

圆柱部;442

限位弧部;443

加强筋;451

板状限位部;452

容纳槽;461

卡接凸起;462

板状卡接部;463

卡接开口;47

安装孔;48

第二开口;491

第一壳体;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摇臂(10)、可变电阻机构、控制单元(30)和壳体(40),所述换挡摇臂(10)的中部与所述壳体(40)可转动连接,所述换挡摇臂(10)一端伸出所述壳体(40),所述换挡摇臂(10)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40)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和所述控制单元(30)均设于所述壳体(40)内;所述可变电阻机构包括滑片(21)和电阻线圈(22),所述滑片(21)和所述电阻线圈(22)的两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30)电连接,所述滑片(21)与所述电阻线圈(22)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换挡摇臂(10)另一端连接;当所述换挡摇臂(10)转动时,所述换挡摇臂(10)另一端带动所述滑片(21)在所述电阻线圈(22)上滑动,所述控制单元(30)用于获取所述可变电阻机构的阻值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摇臂(10)另一端设置圆环状的套接环(11),所述套接环(11)套设在所述电阻线圈(22)的外侧,所述滑片(21)与所述套接环(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线圈(22)呈弧形筒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摇臂(10)另一端包括伸缩部(12),所述伸缩部(12)能够在所述换挡摇臂(10)一端转动形成弧形的半径方向上伸长或缩短,所述伸缩部(12)与所述套接环(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朋王国彪代雪超康永存马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