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63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泵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包括盖体本体、油分离器、油过滤器、逆止阀部件、泄压阀、静涡盘和排气口橡胶密封圈;通过上述结构,解决了压缩机的油气分离、各结构件间的密封、排气腔内的过压保护;实现了盖体与壳体的连接紧固、所述静涡盘的定位;通过辅助进气口及补气通道实现了给压缩机压缩中间腔补充中压气体,增加了排气量,降低了排气温度,提升了制热能力,使热泵空调器在低环境温度下能提供足够的制热能力,在高环境温度能提供足够的制冷能力,使得整车在制冷和采暖时可以共用一套设备,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用空调电动压缩机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的核心部件,如今电动汽车普遍采用电动涡旋压缩机,效率高,更节能。
[0003]但在低温环境中,电动涡旋压缩机的传统热泵技术并未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其制热量过少,不能满足供暖和蓄电池加热的需要,在冬季的应用受到了很多限制;特别是当环境温度低至-15℃时甚至不能开机运行,电动汽车传统的方式是配置PTC辅助电加热系统以辅助制热,制热时的效率低,电耗大,而且温度提升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还得为电动汽车在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配置两套不同的设备,提高了成本、减少了整车的续行里程和增加了操作的繁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使得整车在制冷和采暖时可以共用一套设备,节约了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包括盖体本体、油分离器、油过滤器、逆止阀部件、泄压阀、静涡盘和排气口橡胶密封圈;所述盖体本体具有圆柱形腔体、异形法兰盘、“Ω”形环形壁、内腔体、外腔体、压缩机前安装支承、“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8”字形排气口凸台、压缩机排气口、压缩机辅助进气口、油分离壳体、油分离壳体进气孔、油分离壳体出油口、“U”形管状体、盖体第一补气通道、盖体第二补气通道、泄压阀螺纹孔和定位销孔;所述泄压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下部右侧圆柱面上,从圆柱面贯通至内腔体内,用于安装所述泄压阀;所述定位销孔设置在前端面的左右两侧,用于所述静涡盘的安装定位;所述异形法兰盘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开口端连接;所述“Ω”形环形壁底部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部连接,另一面为盖体前端面;所述“Ω”形环形壁将圆柱形腔体分隔为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内腔体与静涡盘排气腔构成压缩机的高压腔体,所述外腔体与壳体的内腔相通,构成压缩机的低压腔体;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设于所述盖体本体的后端面中部,呈梯形凸台,凸台中心由圆孔贯通构成安装支承通孔,中间设有安装支承减重凹槽;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位于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下部;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的大圆台中心设有两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辅助进气口螺纹孔位于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的小圆台中心;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设在盖体本体正上方圆柱形外面上,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大圆台中心设有三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气口螺纹孔位于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小圆台中心,所述油分离壳体由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大圆台及第三级沉孔向下延伸,贯通外壁、外腔体、环形壁、内腔体与下端外壁连接构成管状体;所述油分离壳体进气孔位于所述内腔体
段内的所述油分离壳体上端为一圆台中心圆孔,连通压缩机高压腔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内腔,所述油分离壳体出油口位于所述内腔体段内的所述油分离壳体下端为一圆台中心的圆孔,连通所述静涡盘进油孔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内腔底部;所述“U”形管状体位于所述内腔体内,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左侧连接,所述“U”形管状体的外切面向外倾斜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内腔体底面,其两端平面与盖体第一台阶面在同一面内;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位于所述“U”形管状体上部管道中心,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出口位于盖体第一台阶面上部,设有一圆形沉孔与静涡盘第一中间腔补气通道中心对应连通,沉孔底面与所述“U”形管状体上部管中心线垂直,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入口位于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底部,构成压缩机第一中间腔体的补气通道;所述盖体第二补气通道位于所述“U”形管状体下部管道中心,所述盖体第二补气通道出口位于盖体第一台阶面下部,设有一圆形沉孔与静涡盘第二中间腔补气通道中心对应连通,沉孔底面与“U”形管状体下部管中心线垂直,所述盖体第二补气通道入口位于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底部连通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构成压缩机第二中间腔体的补气通道,所述油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的第二、三阶梯圆孔内;所述逆止阀部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的第二阶梯圆孔内;所述油过滤器安装在所述油分离壳体出油口内;所述泄压阀安装在所述泄压阀螺纹孔处。
[0006]其中,所述异形法兰盘上均匀分布有六个法兰盘圆通孔,在所述盖体前端面上六个法兰盘圆通孔中心分布在同一个圆上。
[0007]其中,所述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还包括排气口橡胶密封圈,所述盖体本体的所述盖体第一台阶面为精加工面,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出口与所述静涡盘第一中间腔补气通道入口、盖体第二补气通道出口与所述静涡盘第二中间腔补气通道入口、所述油分离壳体出油口与所述静涡盘进油孔、所述内腔体与所述静涡盘的排气腔所述在盖体第一台阶面上接合部位,均通过排气口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排气口橡胶密封圈位于所述静涡盘密封槽内。
[0008]其中,所述盖体前端面为精加工面,与壳体端面通过异形密封垫进行密封,异形密封垫材料采用丁晴橡胶与铁板的复合板材料。
[0009]其中,所述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还包括O形橡胶密封圈,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安装排气管,采用螺栓紧固,连接空调系统冷凝器;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安装补气管,采用螺栓螺固,连接补气装置的经济器,管口均采用所述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所述异形法兰盘与所述带底部的圆柱形腔体开口端连接,内孔与圆柱形腔体口部形状尺寸相同;所述“Ω”形环形壁底部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部连接,另一面为盖体的前端面;所述“Ω”形环形壁将圆柱形腔体分隔为所述的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的内腔体与静涡盘排气腔构成压缩机的高压腔体,所述的外腔体与壳体的内腔相通,构成压缩机的低压腔体;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设于所述盖体本体的后端面中部,呈梯形凸台,凸台中心由圆孔贯通构成安装支承通孔,中间设有安装支承减重凹槽;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位于所述盖体本体后端部的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下部,大圆台中心设有两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的压缩机辅助进气口,辅助进气口螺纹孔位于小圆台中心,用于紧固补气管;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设在盖体本体正上方圆柱形外面上,大圆台中心设有三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的压缩机排气口,排气口螺纹孔位于小圆台中心,用于紧固排气管;所述油分离壳体由“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大圆台及第三
级沉孔向下延伸,贯通外壁、外腔体、环形壁、内腔体与下端外壁连接构成管状体,所述油分离壳体进气孔位于内腔体段内的油分离壳体上部为一圆台中心圆孔,连通压缩机高压腔与油分离壳体内腔,所述油分离壳体出油口位于内腔体段内的油分离壳体下部为一圆台中心的圆孔,连通静涡盘进油孔入口与油分离壳体内腔底部;所述“U”形管状体位于内腔体内,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左侧连接,“U”形管状体的外切面向外倾斜并向下延伸至内腔体底面,其两端平面与盖体第一台阶面在同一面内,补气通道与排气通道通过管壁隔开且方便模具拔模;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位于“U”形管状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本体、油分离器、油过滤器、逆止阀部件、泄压阀、静涡盘和排气口橡胶密封圈;所述盖体本体具有圆柱形腔体、异形法兰盘、“Ω”形环形壁、内腔体、外腔体、压缩机前安装支承、“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8”字形排气口凸台、压缩机排气口、压缩机辅助进气口、油分离壳体、油分离壳体进气孔、油分离壳体出油口、“U”形管状体、盖体第一补气通道、盖体第二补气通道、泄压阀螺纹孔和定位销孔;所述泄压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下部右侧圆柱面上,从圆柱面贯通至内腔体内,用于安装所述泄压阀;所述定位销孔设置在前端面的左右两侧,用于所述静涡盘的安装定位;所述异形法兰盘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开口端连接;所述“Ω”形环形壁底部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部连接,另一面为盖体前端面;所述“Ω”形环形壁将圆柱形腔体分隔为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内腔体与静涡盘排气腔构成压缩机的高压腔体,所述外腔体与壳体的内腔相通,构成压缩机的低压腔体;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设于所述盖体本体的后端面中部,呈梯形凸台,凸台中心由圆孔贯通构成安装支承通孔,中间设有安装支承减重凹槽;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位于所述压缩机前安装支承下部;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的大圆台中心设有两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压缩机辅助进气口,辅助进气口螺纹孔位于所述“8”字形辅助进气口凸台的小圆台中心;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设在盖体本体正上方圆柱形外面上,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大圆台中心设有三级阶梯圆孔,构成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气口螺纹孔位于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小圆台中心,所述油分离壳体由所述“8”字形排气口凸台的大圆台及第三级沉孔向下延伸,贯通外壁、外腔体、环形壁、内腔体与下端外壁连接构成管状体;所述油分离壳体进气孔位于所述内腔体段内的所述油分离壳体上端为一圆台中心圆孔,连通压缩机高压腔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内腔,所述油分离壳体出油口位于所述内腔体段内的所述油分离壳体下端为一圆台中心的圆孔,连通所述静涡盘进油孔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内腔底部;所述“U”形管状体位于所述内腔体内,与所述油分离壳体左侧连接,所述“U”形管状体的外切面向外倾斜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内腔体底面,其两端平面与盖体第一台阶面在同一面内;所述盖体第一补气通道位于所述“U”形管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春刘红梅胡浪王宏新周月汤昕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