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造金刚石生产
,具体为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石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也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自18世纪证实了金刚石是由纯碳组成的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高压研究和高压实验技术获得真正的成功和迅速的发展。
[0003]利用静态超高压(50~100kb,即5~10GPa) 和高温(1100~3000℃)技术,通过石墨等碳质原料和某些金属(合金)反应生成金刚石,其典型晶态为立方体(六面体)、八面体和六-八面体以及它们的过渡形态。
[0004]近年来,超硬磨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线锯人造金刚石微粉的需求呈现成倍递增趋势,然而在人造金刚石微粉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运输装置将人造金刚石微粉进行存储和转运,在成品人造金刚石微粉存储转运过程中,一般使用人工,或者机械手与传输带移位,但是,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方向不同,导致夹持不稳的现象,使金刚石存储盒易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支柱(1);归位机构,设于底支柱(1)一侧,用以金刚石存放盒位置摆正,其中:所述归位机构包括归位导杆块(17)和两组升降调角部件,所述底支柱(1)的一侧安装设置有归位箱(18),两组所述升降调角部件均安装设置于归位箱(18)内,所述归位箱(18)内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0),所述归位导杆块(17)的四角处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限位杆(30)上,且归位导杆块(17)的底部连接于两组升降调角部件上;转向机构,设于底支柱(1)上,用以金刚石存放盒方位的调整,其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上支柱(3),所述上支柱(3)转动连接于底支柱(1)的顶部,所述驱动部件安装设置于底支柱(1)上,且驱动部件连接于上支柱(3);移位机构,设于上支柱(3)上,用以金刚石存放盒位置的调整;以及联动机构,设于底支柱(1)内,且联动机构连接于上支柱(3)内,用以移位机构与归位机构之间的联动,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接收锥齿(26)和第二驱动锥齿(25),所述底支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杆(2),所述连杆(2)的顶部延伸设置于上支柱(3)内,所述第一接收锥齿(26)固定连接于连杆(2)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锥齿(25)固定连接于连杆(2)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调角部件均包括推动组件、调角组件、升降杆(37)、调位斜杆(32)、推位杆(19)和移位槽盘(20),所述推动组件安装设置于归位箱(18)底部,所述推位杆(19)安装设置于推动组件上,所述移位槽盘(20)转动连接于推位杆(19)上,所述升降杆(37)滑动连接于归位箱(18)内,所述调位斜杆(32)转动连接于升降杆(37)上,且调位斜杆(32)滑动连接于移位槽盘(2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块(22)、第二接收锥齿(24)和第二螺纹杆(23),所述底支柱(1)的外表面一侧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底杆(31),所述第二螺纹杆(23)转动连接于底杆(31)内,所述第二接收锥齿(24)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23)的一端,且第二接收锥齿(24)与第二驱动锥齿(25)相互啮合,所述推动块(22)滑动连接于底杆(31)内,且推动块(22)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杆(23)上,所述推动块(22)固定连接于推位杆(19)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金刚石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组件包括调角电机(36)、调角丝杆(33)、调位块(35)和调角板(21),所述升降杆(37)的外表面一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杆(34),所述调角丝杆(33)转动连接于安装杆(34)内,所述调角电机(3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杆(34)上,且调角电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成,汪正辉,贾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时光钻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