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339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中层结构、位于中层结构上端面上的上层结构,中层结构包括金刚石的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左右两侧的P+源区,上层结构包括形成于其中一个P+源区上端面上的源极金属层、形成于另一个P+源区上端面上的漏极金属层、形成于N型衬底上端面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端面上的栅极金属层,源极金属层与栅极金属层之间、以及栅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之间均具有沟槽,MOSFET器件还包括与上层结构对称的设置在中层结构下端面上的下层结构。该器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过程简单,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小。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小。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石作为超宽禁带半导体,其卓越的电气性能、耐压特性、导热特性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当下金刚石器件还主要集中在纵向功率器件研究领域。金刚石纵向功率器件主要存在结构、制造工艺过程复杂,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较大,散热性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制造工艺过程简单,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较小,散热性好。
[0004]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包括中层结构、位于中层结构上端面上的上层结构,所述中层结构包括金刚石的N型衬底、形成于所述N型衬底左右两侧的P+源区,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形成于其中一个所述P+源区上端面上的源极金属层、形成于另一个所述P+源区上端面上的漏极金属层、形成于所述N型衬底上端面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端面上的栅极金属层,所述源极金属层与所述栅极金属层之间、以及所述栅极金属层和所述漏极金属层之间均具有沟槽,所述MOSFET器件还包括与所述上层结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中层结构下端面上的下层结构。
[0005]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的厚度均为30

50um。
[0006]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栅极绝缘层厚度为300

800nm。/>[0007]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栅极金属层的厚度为3

5um。
[0008]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MOSFET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层结构和/或下层结构上的阻挡层。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在n型衬底上方,化学气相淀积第一阻挡层,第一阻挡层上涂抹光刻胶,对n型衬底左右两端部上的光刻胶进行部分曝光,利用光刻溶液去除曝光处光刻胶进而刻蚀第一阻挡层形成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对n型衬底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源区;
[0011]步骤2:在p+源区上方采用物理气相淀积形成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淀积厚度为30~50μm;
[0012]步骤3:利用酸性溶液去除第一阻挡层及光刻胶层,在n型衬底上方,化学气相淀积第二阻挡层,第二阻挡层上涂抹光刻胶,通过对光刻胶的第一通孔部分曝光,利用光刻溶液去除曝光处光刻胶进而刻蚀第二阻挡层,形成第二通孔。通过第二通孔区域对n型衬底进行栅极绝缘层淀积形成栅极绝缘层;
[0013]步骤4:利用酸性溶液去除第一阻挡层及光刻胶层,在漂移层上形成第三阻挡层,并对第三阻挡层蚀刻形成源区金属通孔,通过源区金属通孔对栅极金属区淀积,形成栅极
金属层;
[0014]步骤5:在上层结构上化学气相淀积形成最终阻挡层,对器件的外露的端面进行保护;
[0015]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6:在中层结构的下端面上重复步骤2~4形成下层结构,并在下层结构上化学气相淀积形成最终阻挡层。
[0016]另一种优选方式,步骤1中,离子注入时的掺杂浓度为2*10^18cm
‑3~6*10^18cm
‑3。
[0017]另一种优选方式,步骤2中,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均采用金靶材。
[0018]另一种优选方式,步骤3中,栅极绝缘层利用物理气象淀积形成,淀积材料为Al2O3,淀积厚度为300~800nm。
[0019]另一种优选方式,步骤4中,栅极金属层利用物理气象淀积,淀积材料为金,淀积厚度为3~5μm。
[0020]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一、该P型MOSFET器件应用领域为中低压功率器件,器件耐压特性主要依靠金刚石本身禁带宽度和击穿特性,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中低压领域耐压特性;
[0022]二、该器件采用了横向结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过程简单,受工艺不稳定性影响小;
[0023]三、该器件采用了上下对称栅结构,有良好的栅控能力;
[0024]四、该器件对称栅结构形成的导电通道位于器件上下表面,可以实现良好的散热特性;
[0025]五、该器件源极和漏极完全对称,在应用时可以对称使用,提高了器件的使用便利性;
[0026]六、该器件在上下表面分别有单独的MOSFET结构,其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MOSFET结构损坏对另外一个导电机制没有影响,只是电流能力下降一半,器件可以继续降额使用,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n型衬底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步骤1后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步骤2后的示意图;
[0030]图4是步骤3后的示意图;
[0031]图5是步骤4后的示意图;
[0032]图6是步骤6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6,最终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包括中层结构、位于中层结构上端面上的上层结构,中层结构包括金刚石的N型衬底、形成于N型衬底左右两侧的P+源区,上层结构包括形成于其中一个P+源区上端面上的源极金属层、形成于另一个P+源区上端面上的漏极金属层、形成于N型衬底上端面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端面上的栅极金属层,源极金属层与栅极金属层之间、以及栅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之间均具有沟槽,MOSFET
器件还包括与上层结构对称的设置在中层结构下端面上的下层结构,以及形成于上层结构和/或下层结构上的阻挡层。其中,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的厚度均为30

50um。栅极绝缘层厚度为300

800nm。栅极金属层的厚度为3

5um。
[0034]上述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1:在n型衬底上方,化学气相淀积第一阻挡层,第一阻挡层上涂抹光刻胶,对n型衬底左右两端部上的光刻胶进行部分曝光,利用光刻溶液去除曝光处光刻胶进而刻蚀第一阻挡层形成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对n型衬底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源区,掺杂浓度为2*10^18cm
‑3~6*10^18cm
‑3;
[0036]步骤2:在p+源区上方采用物理气相淀积形成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淀积厚度为30~50μm,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均采用金靶材;
[0037]步骤3:利用酸性溶液去除第一阻挡层及光刻胶层,在n型衬底上方,化学气相淀积第二阻挡层,第二阻挡层上涂抹光刻胶,通过对光刻胶的第一通孔部分曝光,利用光刻溶液去除曝光处光刻胶进而刻蚀第二阻挡层,形成第二通孔。通过第二通孔区域对n型衬底进行栅极绝缘层淀积形成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利用物理气象淀积形成,淀积材料为Al2O3,淀积厚度为300~800nm;
[0038]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包括中层结构、位于中层结构上端面上的上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结构包括金刚石的N型衬底、形成于所述N型衬底左右两侧的P+源区,所述上层结构包括形成于其中一个所述P+源区上端面上的源极金属层、形成于另一个所述P+源区上端面上的漏极金属层、形成于所述N型衬底上端面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端面上的栅极金属层,所述源极金属层与所述栅极金属层之间、以及所述栅极金属层和所述漏极金属层之间均具有沟槽,所述MOSFET器件还包括与所述上层结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中层结构下端面上的下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金属层和漏极金属层的厚度均为30

5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层厚度为300

8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金属层的厚度为3

5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OSFET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层结构和/或下层结构上的阻挡层。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基于金刚石的P型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n型衬底上方,化学气相淀积第一阻挡层,第一阻挡层上涂抹光刻胶,对n型衬底左右两端部上的光刻胶进行部分曝光,利用光刻溶液去除曝光处光刻胶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苌凤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芯苏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