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78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离心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吸气口具有中心轴线,吸气管将来自上游部件的流体导入离心压缩机中,流体沿与吸气口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进入吸气管。吸气管包括假想的中截面、与离心压缩机连接的下游接口,以及与上游部件连接的上游接口。离心压缩机的吸气口的中心轴线位于中截面上,吸气管具有相对于中截面对称的形状。下游接口的内轮廓为圆形且与吸气口相连接。上游接口的内轮廓包括位于中截面上的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和垂直于中截面的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其中,D1大于D2。本申请通过对上游接口228进行以上设置,可以在满足蒸发器的筒体强度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局部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


[0001]本申请涉及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尤其涉及主要应用于大型冷水机组的制冷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冷水机组中所使用的制冷离心压缩机将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离心压缩机中的叶轮的高速旋转,使得制冷气体获得高速度后将其输送至冷凝器,以使制冷剂进行制冷循环。离心压缩机的呈弯管状的吸气管将蒸发器与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相连接,以使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该吸气管进入蒸发器中。由于吸气管呈弯管状,制冷剂气体在从蒸发器进入吸气管并到达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过程中流向会发生偏转。现有技术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中存在压力损失,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离心压缩机具有吸气口,所述的吸气口具有中心轴线,所述吸气管将来自上游部件的流体导入所述离心压缩机中,所述流体沿与所述吸气口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进入所述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包括假想的中截面、与所述离心压缩机连接的下游接口,以及与所述上游部件连接的上游接口。所述离心压缩机的吸气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中截面上,所述吸气管具有相对于所述中截面对称的形状。所述下游接口的内轮廓为圆形且与所述的吸气口相连接。所述上游接口的内轮廓包括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并包括垂直于所述中截面的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大于所述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
[0004]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上游部件为轴线与所述吸气口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圆筒形,其具有直径D0。所述上游接口的内轮廓的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和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满足:0.55<D1/D0<0.7,D2<0.5
×
D1。所述下游接口的内轮廓的半径R6满足:0.43<R
6max
/D1<0.57。
[0005]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具有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样条曲线,所述中心线满足以下公式:其中,V1,V2,V3,V4满足以下关系:

7e7<V1<

6e7,1100<V2<1300,

2950<V3<

2750,250<V4<270。
[0006]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包括进口段、出口段和过渡段。所述上游接口为所述进口段的端面,所述进口段包括连接部和引导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吸气管与所述上游部件相连接,所述引导部的内轮廓和所述连接部的内轮廓的连接线与所述中截面在内侧交点和外侧交点处相交。所述下游接口为所述出口段的端面。所述过渡段将所述进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相连接。所述吸气管包括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横截面经过所述内侧交点和外侧交点,并且垂直于所述中截面。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与所述下游接口
之间,所述述吸气管至少在所述进口段和所述过渡段上的内轮廓的横截面为长轴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椭圆形。
[0007]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与所述下游接口之间,所述述吸气管的进口段和出口段的内轮廓的横截面在朝向所述下游接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08]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轮廓的横截面在朝向所述下游接口的方向上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0009]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沿着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横截面和下游接口之间的部分等分成五份的四个横截面分别为第二横截面、第三横截面、第四横截面和第五横截面,其中,所述第四横截面为所述过渡段的最大横截面。所述下游接口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6满足:80
°
≤α6≤90
°
。所述第一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1max
和短轴半径R
1min
分别满足:R
1max
=0.5
×
D1,0.9<R
1min
/R
1max
<0.95。所述第二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二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2max
和短轴半径R
2min
分别满足:0.1<α2/α6<0.15,0.68<R
2max
/D1<0.78,0.92<R
2min
/R
2max
<0.98。所述第三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3以及所述第三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3max
和短轴半径R
3min
分别满足:0.25<α3/α6<0.38,0.6<R
3max
/D1<0.76,0.8<R
3min
/R
3max
<0.9。所述第四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4以及所述第四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4max
和短轴半径R
4min
分别满足:0.45<α4/α6<0.6,0.6<R
4max
/D1<0.74,0.84<R
4min
/R
4max
<0.92。所述第五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5以及所述第五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5max
和短轴半径R
5min
分别满足:0.7<α5/α6<0.8,0.45<R
5max
/D1<0.6,0.98<R
5min
/R
5max
<1.05。
[0010]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在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在朝向所述下游接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1]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沿着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横截面和下游接口之间的部分等分成五份的四个横截面分别为第二横截面、第三横截面、第四横截面和第五横截面,其中,所述第四横截面为所述过渡段的最大横截面。所述下游接口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
16
满足:80
°
≤α
16
≤90
°
。所述第一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11min
和短轴半径R
12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离心压缩机具有吸气口,所述的吸气口具有中心轴线,所述吸气管将来自上游部件的流体导入所述离心压缩机中,所述流体沿与所述吸气口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进入所述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包括:假想的中截面,所述离心压缩机的吸气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中截面上,所述吸气管具有相对于所述中截面对称的形状;与所述离心压缩机连接的下游接口,所述下游接口的内轮廓为圆形且与所述的吸气口相连接;以及与所述上游部件连接的上游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接口的内轮廓包括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并包括垂直于所述中截面的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大于所述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部件为轴线与所述吸气口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圆筒形,其具有直径D0;其中,所述上游接口的内轮廓的第一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1和第二方向最大跨越尺寸D2满足:0.55<D1/D0<0.7,D2<0.5
×
D1;并且其中,所述下游接口的内轮廓的半径R6满足:0.43<R
6max
/D1<0.5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具有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中心线;其中,所述中心线为样条曲线,所述中心线满足以下公式:其中,V1,V2,V3,V4满足以下关系:

7e7<V1<

6e7,1100<V2<1300,

2950<V3<

2750,250<V4<2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包括:进口段,所述上游接口为所述进口段的端面,所述进口段包括连接部和引导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吸气管与所述上游部件相连接,所述引导部的内轮廓和所述连接部的内轮廓的连接线与所述中截面在内侧交点和外侧交点处相交;出口段,所述下游接口为所述出口段的端面;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将所述进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相连接;其中,所述吸气管包括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横截面经过所述内侧交点和外侧交点,并且垂直于所述中截面;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与所述下游接口之间,所述述吸气管至少在所述进口段和所述过渡段上的内轮廓的横截面为长轴位于所述中截面上的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与所述下游接口之间,所述述吸气管的进口段和出口段的内轮廓的横截面在朝向所述下游接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轮廓的横截面在朝向所述下游接口的方向上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横截面和下游接口之间的部分等分成五份的四个横截面分别为第二横截面、第三横截面、第四横截面和第五横截面,其中,所述第四横截面为所述过渡段的最大横截面;其中,所述下游接口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6满足:80
°
≤α6≤90
°
;其中,所述第一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1max
和短轴半径R
1min
分别满足:R
1max
=0.5
×
D1,0.9<R
1min
/R
1max
<0.95;其中,所述第二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二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2max
和短轴半径R
2min
分别满足:0.1<α2/α6<0.15,0.68<R
2max
/D1<0.78,0.92<R
2min
/R
2max
<0.98;其中,所述第三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3以及所述第三横截面的长轴半径R
3max
和短轴半径R
3min
分别满足:0.25<α3/α6<0.38,0.6<R
3max
/D1<0.76,0.8<R
3min
/R
3max
<0.9;其中,所述第四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截面的夹角α4以及所述第四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丹苏秀平马小魁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泰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