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193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设备安装:将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安装于动态汽车衡;S20、设定参数:参数包括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加载力值F、加载脉冲时间t与间隔时间T,将参数输入到控制装置;S30、加载测试:控制装置按照参数控制着动态力源加载装置,使承压底板对动态汽车衡的秤台施加向下的作用力;S40、校准测试:动态汽车衡输出检测重量m,相应地力传感器输出参照重量M,对比检测重量m与参照重量M,得到动态汽车衡的动态称量误差;S50、完成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模拟车辆经过动态汽车衡时的加载情况,控制装置控制着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出,提高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效率。提高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效率。提高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衡校准
,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态汽车衡是一种带有承载器及引道,能够对行驶车辆进行自动称量,并确定车辆总质量和(或)轴载荷,且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同时确定车辆的轴组载荷的自动衡器。
[0003]目前动态汽车衡的动态检定校准是根据检定规程JJG 907《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进行的,采用不同轴型的参考车辆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进行10次试验,并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6次由承载器(秤台)的中心通过;2次由靠近承载器(秤台)的左侧通过;2次由靠近承载器(秤台)的右侧通过。应通过对参考车辆适当地加载或卸载,使参考车辆总质量和轴载荷(若需要)尽可能覆盖动态汽车衡的称量范围,在接近最大秤量Max(不得小于80%Max)、接近最小秤量Min和常用秤量进行动态试验。
[0004]该检定方法存在诸多问题:(1)参考车辆的质量无法覆盖动态汽车衡的称量范围,甚至无法达到动态汽车衡的最小秤量和最大秤量;(2)校准效率低,动态校准至少需要4种轴型的车,每种轴型试验10次,工作量大,效率低;(3)安全性差,动态校准需要在实际道路上进行测试,且最高速度达80km/h,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出安全事故;(4)检定的准确度低,由于是人为控制车辆,因此均无法保证两次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加载位置的一致性,因此无法保证校准过程的重复性和复现性。(5)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路面因素,车辆震动等干扰因素导致动态汽车衡校准过程的不准确性。
[0005]因此研究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处采用真实车辆对动态汽车衡进行校准称为实物动态校准;不使用真实车辆对动态汽车衡进行校准称为非实物动态校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提高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0、设备安装:将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安装于动态汽车衡的基础上,所述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包括承力框架、动态力源加载装置、力传感器、承压底板与控制装置,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壳体所述承力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力传感器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承压底板与所述力传感器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承力框架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承压底板位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上方;
[0009]S20、设定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加载力值F、加载脉冲时间t与间隔时间T,将所述参数输入到所述控制装置;
[0010]S30、加载测试: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所述参数控制着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使所述承压底板对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0011]S40、校准测试:所述动态汽车衡输出检测重量m,相应地所述力传感器输出参考重量M,对比所述检测重量m与所述参考重量M,得到所述动态汽车衡的动态称量误差;
[0012]S50、完成所述动态汽车衡的校准。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还包括车辆的相邻两轴的轴距L、车辆的行驶速度v、动态汽车衡的秤台宽度l,所述加载脉冲时间t等于l/v,所述间隔时间T等于L/v。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还包括车辆的轴型N,N≥2,所述车辆的相邻两轴的轴距具体为L
j
,1≤j≤N

1,N与j都是正整数,所述间隔时间具体为T
j
,T
j
=L
j
/v。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还包括最小加载力值F
min
、最大加载力值F
max
与递增力值F
inc
,所述加载力值F在最小加载力值F
min
与最大加载力值F
max
之间从小到大依次选取。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S10之前,还包括S1;
[0017]S1、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标定:将所述承压底板紧贴刚性地面,调整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入电流值I,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输出加载力值F,由于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加载力值F是由输入电流值I决定,从而得到加载力值F与输入电流值I之间的函数关系F=f(I),将函数关系F=f(I)储存在所述控制装置。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S10之后还包括S11;
[0019]S11、预加载测试: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出轴朝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方向移动一段行程H,直至所述承压底板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间隙为零,初始化控制装置,然后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对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施加适当大小的力值F0,保证所述承压底板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压紧贴合,此时所述力传感器输出参照重量M0,所述动态汽车衡输出检测重量m0,再同时对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动态汽车衡进行清零。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S40之后还包括S41;
[0021]S41、重复性测试:重复S30至S40多次,并记录测试的结果,计算出重复性误差。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S40之后还包括S42;
[0023]S42、偏载测试: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划分为多个加载区域,调整所述承压底板在不同的加载区域,转到S30;当所有的加载区域都测试了,转到S50。
[0024]进一步地,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能在所述承力框架上进行横向与纵向移动。
[0025]进一步地,所述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还包括横向驱动机构与纵向驱动机构,所述横向驱动机构与纵向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6]所述承力框架包括立柱、横梁、支架板、纵梁与支撑板,所述纵梁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纵梁滑动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板与所述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壳体与所述支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支架板的滑动状态,所述纵向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支撑板的滑动状态。
[002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模拟车辆经过动态汽车衡时的加载情况,控制装置控制着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出,动态力源加载装置在加载过程中,动态汽车衡输出检测重量,相应地所述力传感器输出参考重量,通过数据比对,实现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校准无需使用真实车辆,提高对动态汽车衡的校准效率。2、通过更改输入参数,便捷地调整动态力源加载
装置的加载情况。3、通过在控制装置设置测试次数的参数,就能非常便捷高效地进行重复性测试。4、按照在动态汽车衡的加载区域,调节动态力源加载装置在机架的横向与纵向的位置,便于进行偏载测试。
附图说明
[0028]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设备安装:将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安装于动态汽车衡的基础上,所述非实物动态校准系统包括承力框架、动态力源加载装置、力传感器、承压底板与控制装置,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壳体所述承力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力传感器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承压底板与所述力传感器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承力框架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承压底板位于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上方; S20、设定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的加载力值F、加载脉冲时间t与间隔时间T,将所述参数输入到所述控制装置; S30、加载测试: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所述参数控制着所述动态力源加载装置,使所述承压底板对所述动态汽车衡的秤台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S40、校准测试:所述动态汽车衡输出检测重量m,相应地所述力传感器输出参考重量M,对比所述检测重量m与所述参考重量M,得到所述动态汽车衡的动态称量误差; S50、完成所述动态汽车衡的校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车辆的相邻两轴的轴距L、车辆的行驶速度v、动态汽车衡的秤台宽度l,所述加载脉冲时间t等于l/v,所述间隔时间T等于L/v。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车辆的轴型N,N≥2,所述车辆的相邻两轴的轴距具体为L
j
,1≤j≤N

1,N与j都是正整数,所述间隔时间具体为T
j
,T
j
=L
j
/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还包括最小加载力值F
min
、最大加载力值F
max
与递增力值F
inc
,所述加载力值F在最小加载力值F
min
与最大加载力值F
max
之间从小到大依次选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汽车衡的非实物动态校准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征创林硕姚进辉梁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眼镜质量检验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