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联接的减震器系统的扭振阻尼器和包括该扭振阻尼器的动力系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129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阻尼能够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的可驱动轴(2)的旋转不规则性的扭振阻尼器(1),所述扭振阻尼器包括:阻尼装置(3),所述阻尼装置在从所述轴(2)到输出轴(4)的扭矩流中具有设置成用于接收扭矩的初级侧(5)和设置成用于将所述扭矩传递至所述输出轴(4)的次级侧(6);以及减震器系统(8),所述减震器系统能够经由联接组件(7)联接至所述阻尼装置(3)。所述联接组件(7)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在所述减震器系统(8)与所述阻尼装置(3)之间产生至少部分操作性连接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释放所述操作性连接,并且所述减震器系统(8)支承在所述阻尼装置(3)的所述次级侧(6)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用于将扭矩从连接至驱动源的曲轴(2)传递至输出轴(13)的动力系(11),所述动力系包括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扭振阻尼器,所述扭振阻尼器在扭矩流中布置在所述曲轴(2)与所述输出轴(13)之间。在所述曲轴(2)与所述输出轴(13)之间。在所述曲轴(2)与所述输出轴(13)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可联接的减震器系统的扭振阻尼器和包括该扭振阻尼器的动力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阻尼可以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的可驱动轴的旋转不规则性的扭振阻尼器,该减振阻尼器包括: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在从轴到输出轴的扭矩流中具有设置成用于接收扭矩的初级侧和设置成用于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的次级侧;以及减震器系统,该减震器系统可以经由联接组件联接至阻尼装置,联接组件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在减震器系统与阻尼装置之间产生至少部分操作性连接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释放所述操作性连接。

技术介绍

[0002]可分离式离心摆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例如,DE 10 2017 204 558 A1公开了一种扭振阻尼器、即离心摆,其具有阻尼装置和可以经由联接组件连接至阻尼装置的减震器系统。联接组件可以设置成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用于进行用以建立减震器系统的结构单元与阻尼装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操作性连接的切换过程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用于进行用以取消减震器系统的结构单元与阻尼装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操作性连接的切换过程。联接组件一方面具有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载荷在每种情况下触发联接组件的切换过程,并且另一方面,联接组件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该调节装置,联接组件可以设置在联接组件的两个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换句话说,DE 10 2017 204 558 A1公开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位于离心摆与离合器盘之间的分离离合器(摩擦离合器)通过控制装置被启动。通过驱动器盘与毂凸缘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行启动。
[0003]另一个文件、即DE 10 2017 130 831 A1也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机动车辆发动机的驱动轴联接至机动车辆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的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具有:对置板,该对置板用于引入扭矩;离合器盘,该离合器盘可以以摩擦配合的方式与对置板按压在一起以用于将扭矩消散至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离心摆,该离心摆可以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在对置板与离合器盘之间沿轴向方向旋转,以用于对扭矩中的旋转不规则性进行扭振阻尼,其中,离心摆在摩擦离合器的闭合状态下以摩擦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联接在对置板与离合器盘之间、特别地被按压在对置板与离合器盘之间。由于可以被按压在对置板与离合器盘之间的离心摆,用于变速器输入轴的扭振阻尼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切换,使得振动阻尼的动力系的简单构型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在DE 10 2017 130 831 A1中,离心摆可以通过主离合器致动而关闭。
[0004]在DE 10 2014 223 477 A1中公开了离心摆的另一示例。振动阻尼器单元、特别是用于将机动车辆发动机的驱动轴联接至机动车辆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的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设置有:毂、特别是用于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的毂;阻尼器系统、特别是盘状阻尼器,其用于对所引入的扭矩中的扭转振动进行阻尼,其中,阻尼器系统具有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毂的主凸缘和可以相对于主凸缘至少旋转有限范围的次凸缘,并且其中,次凸缘经由斜坡系统支承在主凸缘上,以用于通过改变斜坡系统的轴向范围而使次凸缘相对于主凸缘轴向移位;扭振阻尼器、特别是离心摆,扭振阻尼器在毂上安装成
使得其可以相对旋转,以用于通过产生抵抗旋转不规则性中的一个旋转不规则性的恢复扭矩而对旋转不规则性进行阻尼,其中,扭振阻尼器在斜坡系统的关闭位置中通过由次凸缘施加的摩擦力以摩擦配合的方式联接至毂,并且在斜坡系统的打开位置中与毂断开联接。通过在低扭矩的情况下将扭振阻尼器与次凸缘的低接触压力断开联接并且在高扭矩的情况下将扭振阻尼器与次凸缘的高接触压力以摩擦配合的方式联接,扭振阻尼器的质量惯性矩可以在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联接至减振器单元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切换过程期间被分离,使得可以以低的磨损水平和小的安装空间需求实现机动车辆的动力系中的扭转振动的衰减。
[0005]此外,WO 2018/215018 A1示出了另一种具有扭矩限制器的扭振阻尼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系内的离合器盘。该扭振阻尼器具有以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的输入部件以及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布置成使得其可以抵抗弹簧装置的作用绕旋转轴线旋转有限的程度。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借助于凸轮机构布置有至少两个传递扭矩的中间元件,使得所述至少两个传递扭矩的中间元件可以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时径向移位,其中,凸轮机构的构型和/或弹簧装置的设计导致驱动扭矩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存在相对旋转时形成关于扭转角的扭转特性曲线,该扭转特性曲线具有阻尼级和邻近于阻尼级的末端级,其中,阻尼级表示驱动扭矩关于扭转角的阻尼能力,并且末端级包括驱动扭矩关于扭转角的扭矩限制。
[0006]例如,DE 10 2018 108 049 A1也示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该离合器盘具有可以绕旋转轴线旋转并具有摩擦衬片的输入部件、也可以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出部件、以及将输入部件联接至输出部件的摇杆阻尼器,其中,摇杆阻尼器还具有连接至输入部件的第一凸缘区域、连接至输出部件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凸缘区域在有限的角度范围内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二凸缘区域、以及两个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各自经由带槽的导引装置以运动的方式联接至两个凸缘区域,并且其中,弹簧单元与带槽的导引装置相互作用,当凸缘区域相对于彼此旋转时,使得中间部件朝向彼此的相对运动被弹簧单元抑制,其中,摩擦装置布置在弹簧单元的弹簧元件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具有下述效果:摩擦装置在中间部件的第一相对运动范围内产生比在中间部件的偏离第一运动范围的第二相对运动范围内更高的摩擦力,所述摩擦力抑制中间部件的相对运动。
[0007]此外,WO 2019/158148 A1公开了摩擦离合器的示例,该摩擦离合器具有离心摆、毂和共用旋转轴线。在这种情况下,离心摆具有至少一个凸缘和多个摆质量,其中,摆质量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缘上,使得这些摆质量可以至少相对于旋转轴线以及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凸缘沿着径向方向移动,离心摆是可切换的并且可以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毂,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凸缘和毂可以经由在周向方向上形状配合的第一连接件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0008]此外,因此已知的是,在手动变速器处于切换过程期间时,离合器盘的质量惯性矩的大小对切换过程有影响。在较大的质量惯性矩(离合器盘和离心摆的质量惯性矩>>离合器盘的质量惯性矩)的情况下,切换舒适度、切换力、同步时间或同步元件上的载荷可能更加关键。如果离心摆在变速器的切换期间断开联接,则不会出现离心摆的附加质量惯性矩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或优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减振器。因此,特别地,应当提供一种扭振阻尼器,其能够在不中断主离合器的功能或对主离合器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与附加的减震器系统一起操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分离式减震器系统应当设置成在阻尼装置的离合器盘中生成/产生主摩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一种通用装置来实现,其中,减震器系统支承在阻尼装置的次级侧上。
[0011]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减震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阻尼能够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的轴(2)的旋转不规则性的扭振阻尼器(1),所述扭振阻尼器包括:阻尼装置(3),所述阻尼装置在从所述轴(2)到输出轴(4)的扭矩流中具有设置成用于接收扭矩的初级侧(5)和设置成用于将所述扭矩传递至所述输出轴(4)的次级侧(6);以及减震器系统(8),所述减震器系统能够经由联接组件(7)联接至所述阻尼装置(3),其中,所述联接组件(7)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在所述减震器系统(8)与所述阻尼装置(3)之间产生至少部分操作性连接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释放所述操作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系统(8)支承在所述阻尼装置(3)的所述次级侧(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由于所述阻尼装置(3)的驱动器盘(16)与毂盘(20)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所述联接组件(7)能够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振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组件(7)被设计为通常断开接合的联接件。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扭振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组件(7)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中将所述减震器系统(8)以摩擦的方式联接至所述阻尼装置(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振阻尼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组件(4)被设计为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兰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