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帧内模式决策的混合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0828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改进率失真性能的基于小波域帧内模式决策的混合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低复杂度编码,具体包括下列步骤:用传统的帧内编码器对关键帧编码;用加权平均内插生成Wyner-Ziv帧的参考帧;用减法运算生成残差帧;对残差帧进行离散小波变换(DWT);生成小波块;小波块的帧内模式决策;模式信息的熵编码;小波块的帧间SW-SPIHT编码或帧内SPIHT编码。(2)高复杂度解码,具体包括下列步骤:用传统的帧内解码算法对关键帧解码;由运动估计内插法来产生Wyner-Ziv的边信息帧;加权平均内插生成解码端的参考帧;用减法运算生成解码端的残差帧;对残差帧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模式信息的熵解码;应用LBS进行运动估计生成更精确的边信息;小波系数的精细重构;逆离散小波变换(IDWT)和用加法运算恢复原始像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基于帧内模式决策的混合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Ⅰ.低复杂度编码,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读取设定值l、T↓[1]、T↓[2]、T↓[3]:其中l是一个图像组即GOP所包含的所有图像帧的个数,T↓[1]和T↓[2]是时间相关性判断准则的门限值、T↓[3]是空间相关性判断准则的门限值,然后读取GOP+1个图像值; (2).对关键帧的H.264/AVC帧内编码,生成H.264帧内码流,然后发送到解码端; (3).对关键帧的H.264/AVC帧内解码; (4).生成当前Wyner-Ziv帧的参考帧W↓[re],具体方法是利用公式 W↓[re]=αK′↓[j]+βK′↓[j+1] (1) 其中,K′↓[i]和K′↓[i+1]分别为当前Wyner-Ziv相邻的前一个和下一个已解码的关键帧;α=1-r/l,β=1-α,其中r为当前编码帧与前一个关键帧K′↓[i]之间的距离,即帧数,l表示这个图片组(GOP)中所有帧的个数; (5).生成残差帧:残差帧是指当前要编码的Wyner-Ziv帧w与其参考帧的差值,即残差帧D=W-W↓[re];(6).对残差帧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对D=W-W↓[re]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即DWT,输出小波图像C↓[d]; (7).对小波图像产生小波块; (8).对每个小波块进行帧内模式决策编码的判断:每个小波块,利用公式(2)(3)计算其时间相关性参数E↓[LL]、空间相关性参数ρ↑[2],在条件1:E↓[LL]≥T↓[1]或条件2:T↓[2]≤E↓[LL]<T↓[1]且ρ↑[2]≤T↓[3]满足时,其编码模式参数设定为1,其余情况下编码模式参数设定为0; 其中,时间相关性参数计算根据当前小波块的低频能量E↓[LL]: E↓[LL]=*(C↓[i]↑[LL])↑[2] (2) C↓[i]↑[LL]是小波块最低频小波带LL↑[(3)]的第i个小波系数,N↓[LL]是LL↑[(3)]中所有系数的总数; 空间相关性参数计算是基于当前小波块高频率系数的方差,如式(3): ρ↑[2]=1/N*|C↓[i]|↑[2]-(1/N*C↓[i])↑[2] (3) 其中C↓[i]表示第i个高频系数,N是所有高频系数的总数; (9).模式码流的熵编码:对所有小波块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扫描其编码模式,形成模式码流,对模式码流进行熵编码,发送到解码端; (10).对小波块进行编码:对每个小波块,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红李志宏张雄郑义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