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064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运放U1、三极管Q1和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正脚连接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负脚连接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1正脚接入3.3V电源端;本方案采用PD感光与运放结合;功能模块之间相互隔离,互相不受干扰,对产品结构无要求。能把产品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给产品的组装带来一定的方便性;同时在维护过程中模块化,给维护带来方便。同时也避免了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与此同时,此电路简洁,全部元件采用贴片方式可生产,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主要表现为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能。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能。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输
,具体是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无线数据的传输都是采用有线模块,它们受到连接线的限制,不利于运动模块的连接。在模块运动过程中导线带来极为不便,容易损坏,模块维护不方便。
[0003]1.目前的I2C,串口TTL等通信都是采用有线连接,模块与模块之间电源有干扰可能。2.设备连接线较长,模块太多,相互之间维护不方便。
[0004]3.逻辑电平高低不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运放U1、三极管Q1和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正脚连接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负脚连接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1正脚接入3.3V电源端,负脚连接电阻R2,然后R2接连到连接器的第二脚;运放U1反相输入脚接电阻R1到运放U1的输出脚,建立成负反馈关系,运放U1的2脚接地,5脚连接3.3V电源,电容C2一端连接运放U1的5脚电源脚,电容C2另一端接地,运放U1的1脚连接电阻R7,然后电阻R7再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电阻R3,然后电阻R3连接电源3.3V,同时集电极连接连接器P1的第三脚,连接器P1的1脚为电源输入脚,连接线圈F1和电容C1,经电容C1滤波后,再连接3.3V电源端。<br/>[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运放U1的型号为AD8605。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2为光敏二极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方案采用PD感光与运放结合;功能模块之间相互隔离,互相不受干扰,对产品结构无要求。能把产品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给产品的组装带来一定的方便性;同时在维护过程中模块化,给维护带来方便。同时也避免了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与此同时,此电路简洁,全部元件采用贴片方式可生产,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主要表现为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能;并且,本方案没有开关及电磁转换器件,对其它模块没有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0015]图2为LM317T标准供电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
[0018]请参照图1,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由两块模块组成(即无线模块1和无线模块2),两块模块功能完全相同。无线模块1的VCC,TX,RX,GND接到其中一用户MCU或其它电路的串口,无线模块2的VCC,TX,RX,GND接到用户另外的MCU或其它电路的串口;无线模块1与无线模块2的发光部分与接收部分需要对射,且距离不能太远,他们之间发射与接收需要遮档住环境的光线,以免被环境光或其它光线影响。无线模块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各部分描述如下:1.电路经F1、C1组成滤波后,再供给整个电路工作。2.信号检测:由D2组成光电转换电路,为运放提供微小的电信号的检测信号,3信号驱动:由U1,R1,R7组成,D2信号经U1,R1,R7组成放大电路后,给到三极管提供驱动电压。3.信号输出:由三极管和R3组成。三极管集电极直接输出到串口的接收端。
[0019]其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运放U1、三极管Q1和电容C2;所述二极管D2的正脚连接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负脚连接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1正脚接入3.3V电源端,负脚连接电阻R2,然后R2接连到连接器的第二脚;运放U1反相输入脚接电阻R1到运放U1的输出脚,建立成负反馈关系,运放U1的2脚接地,5脚连接3.3V电源,电容C2一端连接运放U1的5脚电源脚,电容C2另一端接地,运放U1的1脚连接电阻R7,然后电阻R7再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电阻R3,然后电阻R3连接电源3.3V,同时集电极连接连接器P1的第三脚,连接器P1的1脚为电源输入脚,连接线圈F1和电容C1,经电容C1滤波后,再连接3.3V电源端。
[0020]电路工作过程:1.接收端:D2把感应到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经过U1与R1组合把电信号放大(可以调整R1大小来得到实际想要的电压信号大小),然后经过R7驱动三极管Q1的开关状态。当Q1导通时,Q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最后结果是把光信号转变成为高和低的电压变化信号2.发送端:通过连接器P1的2脚经过R2驱动D1发光二极管,得到变化的闪烁信号。当数据从用户的MCU的串口发送端TX发过来时,D1发光二极管会产生亮,灭变化的信号,这样就代表数据的发送。
[002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运放U1的型号为AD8605。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2为光敏二极管。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串口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运放U1、三极管Q1和电容C2;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2的正脚连接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负脚连接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1正脚接入3.3V电源端,负脚连接电阻R2,然后R2接连到连接器的第二脚;运放U1反相输入脚接电阻R1到运放U1的输出脚,建立成负反馈关系,运放U1的2脚接地,5脚连接3.3V电源,电容C2一端连接运放U1的5脚电源脚,电容C2另一端接地,运放U1的1脚连接电阻R7,然后电阻R7再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电阻R3,然后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德致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