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09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属于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架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与冷却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一侧与第一通风管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与第二通风管对应的一端相连通。该储能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电机、扇叶、第一通风管、第一连接管、冷却管和第一循环管,该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冷却管和第一循环管的相互配合,使得气流在经过冷却管时可以急速降温,导致冷却后的气流可以与该电池模组内的热气进行快速中和,从而提高了该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模组
,具体为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智能微网等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其中储能部分是整套系统的核心,也是将新能源与传统电网结合的桥梁,大容量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电网调压调频、电力应急、电源备用、输电系统稳定保障、负荷平衡、平抑新能源波动、保护输电系统稳定和削峰填谷等各种场合,现有的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电能的转化和流动从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将大量热量从电池模组内排出,容易导致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烧毁的情况,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电能的转化和流动从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将大量热量从电池模组内排出,容易导致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烧毁的情况,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架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与冷却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侧与第一通风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与第二通风管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盒对应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盒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冷却盒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第二连接管内和冷却管内均设置有换热片,所述第一通风管与第一连接管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循环管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与第二连接管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循环管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相对的一端与同一个外壳的两侧相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盒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料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内壁的下表面与放置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盒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的正面与把手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与盖板对应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该储能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电机、扇叶、第一通风管、第一连接管、冷却管和第一循环管,气流通过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进入至冷却盒内,由于冷却管内填充有冷却液,气流在经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过程中,由于换热片的作用,使得冷却液内的冷气可以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的气流进行混合,从而达到气流冷却的效果,该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扇叶和第一通风管的相互配合,可以加快该电池模组内的气流和外界气流的交换,进而提高了该电池模组散热的效率,且该电池模组通过冷却管和第一循环管的相互配合,使得气流在经过冷却管时可以急速冷却,使得冷却后的气流可以与该电池模组内的热气进行快速中和,从而提高了该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该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量过高导致烧毁的情况。
[0015]2、该储能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盖板和固定块,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盖板进行快速开启和关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该电池模组内的电池进行检查和更换,防尘网可以将外界的杂物和灰尘进行阻挡,从而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该电池模组内部对其元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把手便于工作人员携带该电池模组,从而提高了该电池模组的便携性。
[0016]3、该储能电池模组,通过设置放置盒和隔板,可以将电池进行分隔,避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距离过近导致烧毁的情况,进料管可以将冷却液填入至冷却管内,使得冷却管内的温度始终可以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盖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扇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冷却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换热片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壳、2电机、3扇叶、4第一通风管、5第二通风管、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冷却盒、9冷却管、10第一循环管、11第二循环管、12进料管、13固定架、14防尘网、15放置盒、16隔板、17把手、18盖板、19固定块、20换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架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架1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机2,两个电机2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3,外壳1的下表面与冷却盒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外壳1的一侧与第一通风管4对应的一端相连通,外壳1的另一侧与第二通风管5的一端相连通,第一通风管4的另一端与冷却盒8对应的一侧相连通,第二通风管5的另一端与冷却盒8的另一侧相连通,冷却盒8内设置有冷却管9,冷却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
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6内、第二连接管7内和冷却管9内均设置有换热片20,第一通风管4与第一连接管6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6与第一循环管10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第二通风管5与第二连接管7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7与第二循环管11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循环管10和第二循环管11相对的一端与同一个外壳1的两侧相连通。
[0025]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冷却盒8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料管12,外壳1内壁的下表面与放置盒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放置盒15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16,通过设置进料管12,可以将冷却液填入至冷却管9内,使得冷却管9内的温度始终可以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放置盒15和隔板16,可以将电池进行分隔,避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距离过近导致烧毁的情况。
[0026]具体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外壳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外壳1的正面与把手17的背面固定连接,把手17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垫,外壳1内壁的一侧与盖板18对应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盖板18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尘网14,可以将外界的杂物和灰尘进行阻挡,从而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该电池模组内部对其元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把手17,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架(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架(1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机(2),两个电机(2)输出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扇叶(3),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与冷却盒(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一侧与第一通风管(4)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外壳(1)的另一侧与第二通风管(5)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4)的另一端与冷却盒(8)对应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5)的另一端与冷却盒(8)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冷却盒(8)内设置有冷却管(9),所述冷却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6)内、第二连接管(7)内和冷却管(9)内均设置有换热片(20),所述第一通风管(4)与第一连接管(6)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与第一循环管(10)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5)与第二连接管(7)相对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平韩贵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安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