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80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包括:带空腔的弹性囊体,弹性囊体为圆柱形,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周围神经能够在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至少缠绕一圈;和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囊体的空腔流体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其中流体从所述注射口流入所述弹性囊体的空腔内,使得所述弹性囊体径向扩张。通过缠绕多圈,能够获得更长延长量的周围神经。得更长延长量的周围神经。得更长延长量的周围神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

技术介绍

[0002]周围神经损伤后,断端受破坏而碎裂,即使是切割伤,虽然无组织缺损,两神经断端也会回缩相距1~2cm。如果早期修复,仍然可以将神经部分牵拉,予以直接缝合。一旦延误手术时间,在二期修复时,切除神经瘤,就会形成更大的缺损,一般缺损在3cm上,断端很难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直接缝合。目前临床上常常需要做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的缺损。神经移植的方法很多,包括自体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异种神经移植、非神经组织移植和人工神经移植。所有这些方法中除自体神经移植以外,其余各种方法均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免疫排斥反应等。而自体神经移植也存在两处神经吻合口及供区皮肤感觉障碍等不足的问题。由于周围神经自身具有一定的延长性,经过神经断端的缓慢延长,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
[0003]中国技术专利201020626121.4报道了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其延伸的方法是通过半球形球囊的扩张来延长神经,但是存在结构不够简单、操作不够方便且神经延长不足等问题,故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更长地延长神经的延长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形的周围神经延长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包括:
[0007]带空腔的弹性囊体,弹性囊体为圆柱形,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周围神经能够在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至少缠绕一圈;和
[0008]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弹性囊体的空腔流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其中流体从注射口流入弹性囊体的空腔内,使得弹性囊体径向扩张。
[0009]凹槽为用于容纳神经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均匀设置在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
[0010]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弹性囊体的端表面上设置有入口,导管的一端与入口连接从而与弹性囊体流体连通。
[0012]弹性囊体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用于将周围神经固定在弹性囊体上。
[0013]弹性囊体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弹性囊体的端表面上,用于将周围神经固定在弹性囊体上。
[0014]导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流入弹性囊体的空腔中的流体的量。
[0015]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6]1.通过缠绕多圈,能够获得更长延长量的周围神经;
[0017]2.结构小巧,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周围神经延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0021]1 弹性囊体
[0022]2 导管
[0023]3 凹槽
[0024]4 入口
[0025]5 阀门
[0026]6 注射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8]周围神经缺损临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

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牵张拉拢后进行直接缝合。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0029]周围神经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质使得神经干具有一定限度的抗张性,一定范围内延长神经不会对造成神经损伤。经过神经延长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适合周围神经缓慢均匀延长的周围神经延长器
[0030]最初的神经延长是通过对延长神经断端进行简单机械拉伸,这种方法易造成神经损伤,而且延长后的神经也易产生回缩。随后,有学者采用皮肤或软组织扩张器进行神经延长的实验研究,虽然能够达到神经延长的效果,但其在延长神经的有效固定、神经延长的精确量化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缺陷,我们设计研发了周围神经延长器,延长器采用球囊结构对神经干进行均匀延长,通过向球囊注水使球囊扩张,进而利用球囊扩张的张力使固定于球囊表面的待延长神经获得均匀延长。这种延长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机械牵拉造成的神经损伤,更重要的可以完成多次、缓慢、均匀的延长,从而有效达到用神经自体延长的长度
修复断端缺损的目的。周围神经的可延长性及神经缺损修复范围。
[0031]周围神经对快速/缓慢延长的耐受性
[0032]首先,我们对周围神经对单次快速延长耐受性进行研究。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在单次快速延长时,神经在10%延长率内耐受性较好,当延长率超过20%时将会对延长神经不可逆的损伤。随后,我们在周围神经慢性延长耐受性的研究中发现:当进行缓慢神经延长(延长速度1mm/天)时,神经在27.0%延长率内耐受性较好,延长率超过 37.5%时可导致对延长神经不可逆的损伤。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周围神经对慢性延长的耐受性远优于一次性的急性延长,对于较小的神经缺损可以采用单次快速延长,而对于较大的神经缺损,则可采用慢性延长。
[0033]近端神经和远端神经的延长极限及神经缺损修复范围。
[0034]采用神经延长技术修复神经缺损时,近端和远端神经均可进行延长。而两端神经在神经修复后再生过程中,两者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却是完全不同。因此近端和远端神经在对神经延长的耐受性上存在差异。而两者神经可延长的极限,决定了神经延长修复神经缺损的可修复范围,为此我们对近端神经和远端神经的延长极限及神经缺损修复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0035]在近端、远端神经的单次快速延长耐受极限进行研究中,我们发现近端神经单次快速延长率极限为10%,而远端神经单次快速延长率极限为20%,由此明确了周围神经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围神经延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空腔的弹性囊体,所述弹性囊体为圆柱形,所述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周围神经能够在所述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至少缠绕一圈;和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囊体的空腔流体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其中流体从所述注射口流入所述弹性囊体的空腔内,使得所述弹性囊体径向扩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围神经延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用于容纳神经的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均匀设置在所述弹性囊体的外周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周围神经延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