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71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上转轴、下转轴和支架,所述上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下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环形槽,所述上转轴的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限位架与中间的圆形柱相配合,起到了将中间圆形柱与相邻圆形柱形成整体的作用,从而减少装置中间位置因承载重物导致装置下陷的幅度,通过限位杆和双向伸缩杆相配合,起到了将所有圆形柱5形成整体的效果,从而增加装置的承重力,解决因承重较大时容易因为装置下陷而造成损坏和损伤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输送设备是以连续的方式沿着一定的路线从装货点到卸货点输送散装货物和成件货物的机械设备,传统的输送机构只能够定点运输,存在特定性,具有一系列的缺点,从而现代技术中改良出柔性输送机构。
[0003]现有技术中,柔性输送机构通过折叠、形变、伸缩和多方向移动的方向进行设计,虽然提供了方便,但是与传统输送机构相比,柔性输送机构在传输重物时由于多零件均为可活动状态,从而导致承重较大时容易因为装置下陷而造成损坏和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输送机构通过折叠、形变、伸缩和多方向移动的方向进行设计,虽然提供了方便,但是与传统输送机构相比,柔性输送机构在传输重物时由于多零件均为可活动状态,从而导致承重较大时容易因为装置下陷而造成损坏和损伤。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下转轴和支架,所述上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下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环形槽,所述上转轴的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下转轴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下转轴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第二连接轴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第二连接轴外表面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外表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孔,且孔内均贯穿设置有圆形柱,两个所述支架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侧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伸缩杆。
[0006]优选的,多个所述圆形柱其中中间位置的一个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架,且两个限位架的外表面之间与其他圆形柱的外表面呈贴合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圆形柱分别贯穿前后侧两个第一限位板和两个第二限位板外表面的孔,所述圆形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限位块。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双向伸缩杆的外表面均靠近圆形柱的外表面,四个所述限位杆外表面均靠近圆形柱的外表面。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其中靠近支架的四个第一连接轴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外表面与支架的外表面呈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轴其中靠近支架的四个第二连接轴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支架的前后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且活动块的一端与滑槽呈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四个所述固定块的其中一个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座,且电机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固定块的外表面,所述电机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上转轴呈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限位架与中间的圆形柱相配合,起到了将中间圆形柱与相邻圆形柱形成整体的作用,从而减少装置中间位置因承载重物导致装置下陷的幅度,通过限位杆和双向伸缩杆相配合,起到了将所有圆形柱5形成整体的效果,从而增加装置的承重力,解决因承重较大时容易因为装置下陷而造成损坏和损伤的问题。
[0014]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和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送带相配合,起到了所有上转轴和下转轴同步转动的效果,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起到了对所有上转轴和下转轴连接和限位的左右的作用,达到上转轴和下转轴可以调整上下左右间距的目的,从而完成装置可以伸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的前视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的后视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圆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1、上转轴;101、第一连接轴;2、下转轴;201、第二连接轴;
[0021]3、第一传动带;301、第二传动带;4、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5、圆形柱;501、限位架;6、双向伸缩杆;601、限位杆;7、固定块;8、活动块;9、支架;10、滑槽;1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1、下转轴2和支架9,上转轴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01,下转轴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01,上转轴1和下转轴2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环形槽,上转轴1的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301,第一传动带3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下转轴2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第二传动带301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下转轴2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第一连接轴101和第二连接轴201外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第二环形槽,第一连接轴101的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01,第一限位板4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第
二连接轴201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第二限位板401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第二连接轴201外表面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板4与第二限位板401外表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孔,且孔内均贯穿设置有圆形柱5,两个支架9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601,两个限位杆601 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侧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伸缩杆6,多个圆形柱 5其中中间位置的一个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架 501,且两个限位架501的外表面之间与其他圆形柱5的外表面呈贴合设置。
[0025]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所述支架9起到固定和安装本装置的作用,上转轴1和下转轴2起到了传动的作用,第一连接轴101和第二连接轴201起到了安装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01的作用,设置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 301起到所有上转轴1和下转轴2同步跟随转动的目的,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01配合圆形柱5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1)、下转轴(2)和支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01),所述下转轴(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01),所述上转轴(1)和下转轴(2)外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环形槽,所述上转轴(1)的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301),所述第一传动带(3)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下转轴(2)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301)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下转轴(2)外表面位于第一环形槽位置啮合连接,第一连接轴(101)和第二连接轴(201)外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轴(101)的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401),所述第一限位板(4)的一端均与下方右侧第二连接轴(201)外表面位于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401)的一端均与下方左侧第二连接轴(201)外表面第二环形槽位置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4)与第二限位板(401)外表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孔,且孔内均贯穿设置有圆形柱(5),两个所述支架(9)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601),两个所述限位杆(60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侧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伸缩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圆形柱(5)其中中间位置的一个外表面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城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