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68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包括依次弹性连接的第一夹臂、间隔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第一夹臂和间隔夹臂之间设为夹持左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一夹持位;间隔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设为夹持右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二夹持位;所述第三夹臂长度大于第二夹臂,第三夹臂超出第二夹臂的部分朝向第一夹臂设有抵靠第一夹臂的抵靠段,抵靠段与第一夹臂之间设为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在封闭卵圆孔的同时,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夹持房间隔心肌膜起到整体稳定夹合器械的效果。起到整体稳定夹合器械的效果。起到整体稳定夹合器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为位于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异常通道,其具体原因是房间隔没有相互贴合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心肌膜交叉重叠的斜行通道。该通道会使静脉系统的血栓随着血流到左心,继而可引起脑梗、偏头痛。近年来,其潜在危害使得学界对其越来越重视,治疗越来越积极。目前,针对PFO主流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封堵器行经皮(股静脉)封堵术。
[0003]现有技术所用的封堵器均为镍钛合金编织的双盘细腰“工”字形的结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广泛证实。但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的病人多为年轻病人,后期并发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等疾病概率很高,这些并发疾病可采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二尖瓣夹合等经股静脉再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进行微创介入的手术进行治疗。由于现有技术的封堵器网格密集,在植入人体后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隔,从而不可能以较小代价通过穿刺房间隔将鞘管(φ3

9mm)送入左心房。患者丧失房间隔这一介入通道,也就丧失了微创介入治疗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等疾病的机会。其次,目前封堵器体积较大,裸露在心脏腔内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本身就可引起栓塞的并发症,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设计一种植入物少、不影响后续房间隔穿刺的PFO封闭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物少、不影响后续房间隔穿刺的PFO封闭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包括依次弹性连接的第一夹臂、间隔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第一夹臂和间隔夹臂之间设为夹持左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一夹持位;间隔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设为夹持右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二夹持位;所述第三夹臂长度大于第二夹臂,第三夹臂超出第二夹臂的部分朝向第一夹臂设有抵靠第一夹臂的抵靠段,抵靠段与第一夹臂之间设为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分别夹持左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以及右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从而拉紧封闭卵圆孔,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夹持房间隔心肌膜起到稳定夹合器械整体的效果。所述第一夹臂、间隔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同时或任一设置镂空。
[0006]上述特殊的夹臂造型,由于贴合位置的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滑移晃动的可能。通过镂空设计配合上述夹臂造型,能在夹持时一定程度上挤压镂空中的组织,从而配合形成固定避免晃动,增加固定力的同时还能为上述整体较大的造型提供减重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与间隔夹臂的连接结构设为弧形的第一弹性连接段,第一夹持位的夹持力在成型时,由第一弹性连接段的半径和弧度来控制,第一弹性连接段的弧形半径设为0.5~2mm,圆心角设为90~210度,第一夹臂与间隔夹臂之间的预定型夹角为10~30度。与之类似的,所述间隔夹臂与第二夹臂的连接结构设为弧形的第二弹性连接段,第
二夹持位的夹持力在成型时,由第二弹性连接段的半径和弧度来控制。可以根据病灶影像选取不同的弧形段半径、圆心角、预定型夹角,可确保夹合器械对卵圆窝位置的心肌膜有最好的夹合效果。
[0008]本处所指的预定型夹角,是指两夹臂末端相触或其延伸线相触位置的夹角。预定型夹角的存在,使得在夹持时能形成相对平行的结构,提升夹持的稳定性、摩擦力,降低应力不均对组织的损伤。第一弹性连接段、第二弹性连接段设置为弧形形状,在对组织压夹时,提供了相对钝化的接触面进一步降低组织损伤。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臂设有朝远离第一夹臂末端方向反折的短夹臂,所述第二夹臂长度大于间隔夹臂,第二夹臂超出间隔夹臂的部分与短夹臂相互抵靠形成夹持右心房侧房间隔心肌膜的第三夹持位。
[0010]可选的,所述抵靠段设为第三夹臂超出第二夹臂的部分中心切割预定型出凸设的支撑件,支撑件抵靠第一夹臂。或者所述抵靠段设为第三夹臂超出第二夹臂的部分朝向第一夹臂翻折出弧形抵靠段;弧形抵靠段抵靠第一夹臂。弧形抵靠段或者支撑件均是形成所述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的可选方式之一。
[0011]优选的,所述抵靠段朝向朝向第一夹臂的侧面设有倒刺,以便提高夹持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和短夹臂内嵌设有显影环。在器械植入过程中,结合DSA影像,通过两个显影环的相对位置确认器械在卵圆窝处的放置角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臂和短夹臂的连接处嵌设有显影环。使得夹合器械植入过程中,明确指示出该显影点位于右房时,即可确保器械右房内结构正确释放于合适的位置。
[0014]本处所指的显影环,实践中可采用显影囊、显影块等形式简单替换,但环状结构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器械摆放的角度。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臂设有朝远离第一夹臂末端的方向反折的短夹臂,所述第二夹臂与第三夹臂的连接结构设为弧形的第三弹性连接段,所述第三弹性连接段抵靠所述短夹臂形成夹持右心房侧房间隔心肌膜的第三夹持位。
[0016]短夹臂配合其他夹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器械的牢固性,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器械在夹持释放过程中确认释放的位置,操作中在左房夹合部释放出鞘管后,通过输送杆的释放力量变化以及通过轻轻回撤输送杆,确认释放效果,从而避免将间隔夹臂也释放到左房出现夹持失误。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三弹性连接段的圆心角设为优角,第三弹性连接段抵靠在短夹臂上形成线状接触抵靠,即第三夹持位为线状接触夹持。线状接触夹持以便在避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提高第三夹持位的夹持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朝向间隔夹臂的侧面或者所述间隔夹臂朝向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设有倒刺,以便提高夹持稳定性。
[0019]本申请优点在于,该夹合器械植入卵圆孔上未闭合的心肌膜,可以顺应重叠的心肌膜结构,在左房侧设置有专门的夹持位夹持左下侧的心肌膜,在右房侧设置有专门的夹持位夹持右上侧的心肌膜。左右两侧的夹持位可独立设置,同时器械整体植入后极为稳定。该器械在有效闭合PFO的同时,植入物大大减少,血栓风险更低,不影响后续的房间隔穿刺,为后续实施房间隔穿刺介入手术保留了通道。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可能实现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图1所示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收纳在输送鞘管内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可能实现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5为图4所示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可能实现结构示意图三;
[0026]附图标记:左房夹合部1;短夹臂1

1;第一夹臂1

2;第一弹性连接段1

3;间隔夹臂2;右房夹合部3;第二弹性连接段3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弹性连接的第一夹臂(1

2)、间隔夹臂(2)、第二夹臂(3

2)和第三夹臂(3

4);第一夹臂(1

2)和间隔夹臂(2)之间设为夹持左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一夹持位;间隔夹臂(2)和第二夹臂(3

2)之间设为夹持右房卵圆窝位置心肌膜的第二夹持位;所述第三夹臂(3

4)长度大于第二夹臂(3

2),第三夹臂(3

4)超出第二夹臂(3

2)的部分朝向第一夹臂(1

2)设有抵靠第一夹臂(1

2)的抵靠段,抵靠段与第一夹臂(1

2)之间设为房间隔心肌膜夹持位;所述第一夹臂(1

2)、间隔夹臂(2)、第二夹臂(3

2)和第三夹臂(3

4)同时或任一设置镂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1

2)与间隔夹臂(2)的连接结构设为弧形的第一弹性连接段(1

3),第一夹持位的夹持力由第一弹性连接段(1

3)的半径和弧度来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1

2)与间隔夹臂(2)之间的预定型夹角为10~3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夹臂(2)与第二夹臂(3

2)的连接结构设为弧形的第二弹性连接段(3

1),第二夹持位的夹持力由第二弹性连接段(3

1)的半径和弧度来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卵圆孔未闭夹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1

2)设有朝远离第一夹臂(1

2)末端方向反折的短夹臂(1

1),所述第二夹臂(3

2)长度大于间隔夹臂(2),第二夹臂(3

2)超出间隔夹臂(2)的部分与短夹臂(1

1)相互抵靠形成夹持右心房侧房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敏胡柏成罗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傲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