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37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包括风道主体外壳和导风板;子风道,所述子风道包括第一储能变流器风道、交流柜风道、充电终端风道、充电桩主机风道和第二储能变流器风道,所述子风道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透气格栅,所述透气格栅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的排风口处;通过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腔体分割成不同的风道主体分区,实现了所述子风道直接与所述风道主体相连通,将各个子风道汇集在一起排风,提升了储能集装箱电气室的排风效率且集成式的风道结构设计解决了储能集装箱内部结构复杂,风道难以布置的问题。布置的问题。布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能集装箱电气室内部集成了交流柜、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终端以及充电桩主机设备等,是一种集成化储能装置,其能够应用于一些电站、学校、工厂和科研机构等电负荷需求较大的场合。
[0003]储能集装箱电气室内部的交流柜、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终端以及充电桩主机设备在工作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传统的降温方式为利用储能集装箱电气室内部各组件自带的排风口或者排风管道进行排风降温,但由于交流柜、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终端以及充电桩主机设备等设备的位置距离储能集装箱的排风口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造成了各组件自带的排风口或者排风管道无法直接将风向指向外部排风口,使得交流柜、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终端以及充电桩主机设备的排风充斥了整个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不利于控制储能集装箱电气室的整体温度和各个组件的排风降温;如果对各个组件的排风口或者排风管道进行单独改进使其与储能集装箱的排风口相连接,又会出现各个组件的风道互相交叉,造成储能集装箱内部结构复杂,风道难以布置等问题。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储能集装箱电气室排风效率低且各组件风道之间互相交叉难以布置的问题。r/>[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0007]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包括风道主体外壳和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分布于所述风道主体外壳内,通过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的腔体分割为若干具有进风口的风道主体分区,且各个所述风道主体分区均与所述风道主体的排风口相连通;
[0008]子风道,所述子风道包括第一储能变流器风道、交流柜风道、充电终端风道、充电桩主机风道和第二储能变流器风道,所述子风道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且各个所述子风道的排风口分别与所述风道主体分区的进风口对应连接,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分别与对应设备连接;
[0009]透气格栅,所述透气格栅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的排风口处。
[0010]可选地,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的腔体分割成具有不同形状的所述风道主体分区。
[0011]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风道主体具有相同材质。
[0012]可选地,所述风道主体为镀锌钢板,且所述镀锌钢板的厚度≥1mm。
[0013]可选地,所述子风道的分布形式包括交错排布、平行排布、环状排布或直线排布中的一种。
[0014]可选地,所述风道主体与所述子风道垂直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风道主体的进风口均分布于所述风道主体的底部。
[0016]可选地,所述子风道的排风口与所述风道主体分区的进风口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插销连接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7]可选地,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与对应设备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插销连接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8]可选地,所述透气格栅为开口大小可调节的百叶窗结构或所述透气格栅为网板结构。
[0019]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分割为若干个所述风道主体分区且与子风道的所述排风口对应连接,使得各组件的排风口直接与集装箱的排风口相连接,提高了集装箱电气室的排风效率。
[0021]2、通过集成式的风道设计,避免了交流柜、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终端以及充电桩主机设备各组件之间的风道互相交叉,解决了储能集装箱内部结构复杂,风道难以布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的后视图。
[0024]图3显示为本技术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中风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元件标号说明
[0026]10
ꢀꢀꢀꢀꢀꢀꢀꢀꢀꢀꢀꢀꢀꢀꢀꢀꢀꢀꢀꢀꢀ
风道主体
[0027]101
ꢀꢀꢀꢀꢀꢀꢀꢀꢀꢀꢀꢀꢀꢀꢀꢀꢀꢀꢀꢀ
风道主体外壳
[0028]102
ꢀꢀꢀꢀꢀꢀꢀꢀꢀꢀꢀꢀꢀꢀꢀꢀꢀꢀꢀꢀ
导风板
[0029]20
ꢀꢀꢀꢀꢀꢀꢀꢀꢀꢀꢀꢀꢀꢀꢀꢀꢀꢀꢀꢀꢀ
子风道
[0030]201
ꢀꢀꢀꢀꢀꢀꢀꢀꢀꢀꢀꢀꢀꢀꢀꢀꢀꢀꢀꢀ
第一储能变流器风道
[0031]202
ꢀꢀꢀꢀꢀꢀꢀꢀꢀꢀꢀꢀꢀꢀꢀꢀꢀꢀꢀꢀ
交流柜风道
[0032]203
ꢀꢀꢀꢀꢀꢀꢀꢀꢀꢀꢀꢀꢀꢀꢀꢀꢀꢀꢀꢀ
充电桩主机风道
[0033]204
ꢀꢀꢀꢀꢀꢀꢀꢀꢀꢀꢀꢀꢀꢀꢀꢀꢀꢀꢀꢀ
充电终端风道
[0034]205
ꢀꢀꢀꢀꢀꢀꢀꢀꢀꢀꢀꢀꢀꢀꢀꢀꢀꢀꢀꢀ
第二储能变流器风道
[0035]30
ꢀꢀꢀꢀꢀꢀꢀꢀꢀꢀꢀꢀꢀꢀꢀꢀꢀꢀꢀꢀꢀ
透气格栅
[0036]401
ꢀꢀꢀꢀꢀꢀꢀꢀꢀꢀꢀꢀꢀꢀꢀꢀꢀꢀꢀꢀ
第一储能变流器风道主体分区
[0037]402
ꢀꢀꢀꢀꢀꢀꢀꢀꢀꢀꢀꢀꢀꢀꢀꢀꢀꢀꢀꢀ
交流柜风道主体分区
[0038]403
ꢀꢀꢀꢀꢀꢀꢀꢀꢀꢀꢀꢀꢀꢀꢀꢀꢀꢀꢀꢀ
充电桩主机风道主体分区
[0039]404
ꢀꢀꢀꢀꢀꢀꢀꢀꢀꢀꢀꢀꢀꢀꢀꢀꢀꢀꢀꢀ
充电终端风道主体分区
[0040]405
ꢀꢀꢀꢀꢀꢀꢀꢀꢀꢀꢀꢀꢀꢀꢀꢀꢀꢀꢀꢀ
第二储能变流器风道主体分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2]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气室中提高排风效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至少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包括风道主体外壳和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分布于所述风道主体外壳内,通过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的腔体分割为若干具有进风口的风道主体分区,且各个所述风道主体分区均与所述风道主体的排风口相连通;子风道,所述子风道包括第一储能变流器风道、交流柜风道、充电终端风道、充电桩主机风道和第二储能变流器风道,所述子风道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且各个所述子风道的排风口分别与所述风道主体分区的进风口对应连接,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分别与对应设备连接;透气格栅,所述透气格栅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的排风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将所述风道主体的腔体分割成具有不同形状的所述风道主体分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风道主体具有相同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艳涛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