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2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光源装置及照明装置。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内部沿轴向形成容置空间;发光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发光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以及压圈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压圈元件沿轴向抵持发光元件,并且压圈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面接触,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热耦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大大减小了光源装置的外形尺寸同时还使得光源装置具有高效的散热性能。使得光源装置具有高效的散热性能。使得光源装置具有高效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光源装置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激光光学模组中的光学元件包含发热源或因长时间工作受热的元件,在目前的激光光学模组中,发热源的散热结构往往存在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如不能将发热源的热量有效的散发出去,最终会严重影响激光光学模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和照明装置,能够提高光源装置的散热性及减小其结构尺寸。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内部沿轴向形成容置空间;发光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发光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以及压圈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压圈元件沿轴向抵持发光元件,并且压圈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面接触,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热耦合。
[0005]其中,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一螺纹部231,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并且第一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与第二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面接触。
[0006]其中,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
[0007]其中,波长转换元件,设置于发光元件的发光侧,且波长转换元件的一侧与发光元件的发光侧面接触,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转化为白光光束;收集透镜,沿白光光束的光路设置于壳体上,用于收集并出射白光光束。
[0008]其中,透镜支架,沿白光光束的光路设置于壳体上,收集透镜通过透镜支架设置于壳体上;壳体的部分内侧壁沿其径向凸起以形成一安装部,发光元件背离波长转换元件的一侧与安装部抵持并面接触,其中,压圈元件位于安装部与透镜支架之间,发光元件的部分外侧壁沿其径向凸起以形成固定部,压圈元件的一端与固定部抵持并面接触。
[0009]其中,导热结构,设置于波长转换元件和透镜支架之间,且导热结构的一侧与波长转换元件背离发光元件的一侧面接触,导热结构的另一侧与透镜支架的背离收集透镜的一侧面接触,导热结构设置有第一通孔,以使白光光束穿过第一通孔;其中,收集透镜、波长转换元件、透镜支架及发光元件均与第一通孔同轴布置。
[0010]其中,壳体上设置有与发光元件同轴布置的容置槽,收集透镜设置在容置槽内。
[0011]其中,波长转换元件背离发光元件一侧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
[0012]其中,压圈元件位于发光元件背离发光侧的一侧,压圈元件与发光元件背离发光侧的一端抵持并面接触。
[0013]其中,壳体设置有第二通孔,容置槽与容置空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以使白光光束穿过第二通孔;其中,收集透镜、波长转换元件、及发光元件均与第二通孔同轴布置。
[0014]其中,发光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处设置有导热介质或者导热胶。
[0015]其中,第一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与第二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面接触处设置有导热介质或者导热胶。
[00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的光源装置。
[001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发光元件和压圈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用于产生激光光束,且发光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通过面与面的直接接触有效的增加了发光元件向壳体散热速度以及散热面积,进而增加了光源装置的散热效率;压圈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压圈元件沿轴向抵持发光元件,以将发光元件压着固定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其中,压圈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面接触,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热耦合,使得发光元件通过面接触将部分热量传递到压圈元件,同时压圈元件再通过与壳体的外侧壁热耦合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间接的增加了发光元件与壳体之间散热面积,进一步的增加了光源装置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光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2]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合图1分析,图1是本申请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20包括:壳体21、发光元件22和压圈元件23。
[0023]壳体21内部沿轴向形成容置空间211;发光元件22设置于容置空间211内,发光元件22的外侧壁与壳体21的内侧壁面接触;以及压圈元件23,设置于容置空间211内,压圈元件23沿轴向抵持发光元件22,并且压圈元件23与发光元件22之间面接触,压圈元件23的外侧壁与壳体21的内侧壁热耦合。
[0024]具体的,结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分析,壳体21为柱状结构,壳体21的一端内壁沿轴向向内凹陷,以形成单端开口的容置空间211,其中,发光元件22通过开口安装于壳体21的圆柱状容置空间211内。其中,发光元件22为柱状结构,且发光元件22沿其轴向的部分直径
与容置空间211的直径相等或存在配合关系(例如图1所示,发光元件22靠近壳体21开口的一端直径与容置空间211相等或存在配合关系,发光元件22与壳体21同轴并沿轴向嵌设于容置空间211内,其中,发光元件22与壳体21的容置空间211直径相等的部分与壳体21的内侧壁面接触),以使得设置有波长转换元件24的发光元件22配合固定于容置空间211内,进而实现发光元件22的外侧壁与壳体21的内侧壁之间面接触。
[0025]其中,压圈元件23为圆柱状结构,压圈元件23的一端沿轴向抵持在发光元件22背离发光侧的一端,以通过压圈元件23与靠近发光元件22发光侧的壳体21的内侧壁,将发光元件22限制在容置空间211内。同时,压圈元件23的直径与上述壳体21的容置空间211的直径相等或存在配合关系,以使得设置在容置空间211内得压圈元件23的外侧壁与壳体21的内侧壁面接触,从而实现热耦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仅是结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光源装置20进行分析,并不因此而限定本申请光源装置20的结构。
[0026]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光源装置20包括:包括壳体21、发光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沿轴向形成容置空间;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以及压圈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圈元件沿轴向抵持所述发光元件,并且所述压圈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面接触,所述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热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上形成第一螺纹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至少部分螺牙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元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波长转换元件,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侧,且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一侧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侧面接触,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转化为白光光束;收集透镜,沿所述白光光束的光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于收集并出射所述白光光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透镜支架,沿所述白光光束的光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收集透镜通过所述透镜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沿其径向凸起以形成一安装部,所述发光元件背离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一侧与所述安装部抵持并面接触,其中,所述压圈元件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透镜支架之间,所述发光元件的部分外侧壁沿其径向凸起以形成固定部,所述压圈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抵持并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壮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