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04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支模隅撑技术,用于解决隅撑的长度固定影响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隅撑的安装和拆卸耗费较多时间的问题,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包括高支模纵杆、纵向隅撑、高支模横杆和横向隅撑,所述高支模纵杆上表面设有高支模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支脚和下支脚之间的间距大小调节,使由下支脚、卡设壳和上支脚三个结构组成的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长度可进行自由调节,使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长度可根据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更加的方便,不会给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造成困扰,通过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在横向隅撑和纵向隅撑的相互作用下达到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的位置限定。的位置限定。的位置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支模隅撑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隅撑是指梁与檩之间、柱与檩之间的支撑杆,墙面上的叫墙隅撑,屋面上的叫屋面隅撑,亦有人定义为连接钢梁和檩条的接近四十五度方向斜撑,隅撑与钢架构件腹板的夹角不宜大于四十五度;
[0003]现有技术中,隅撑在进行两个高支模杆之间的连接和支撑过程中,多采用对应长度大小的隅撑与高支模杆进行连接,隅撑的长度大小固定,高支模架的高度较高,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部分高支模架出现细微偏差时,固定长度的隅撑难以安装至两个高支模杆之间,给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造成不便;工作人员在高支模架上进行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之间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安装过程中,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两端安装在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上时均需要进行多个螺杆的安装,使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安装和拆卸耗费较多的时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上支脚和下支脚之间的间距大小调节,使由下支脚、卡设壳和上支脚三个结构组成的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长度可进行自由调节,使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长度可根据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更加的方便,不会给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造成困扰,通过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在横向隅撑和纵向隅撑的相互作用下达到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的位置限定,解决隅撑的长度固定影响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隅撑的安装和拆卸耗费较多时间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包括高支模纵杆、纵向隅撑、高支模横杆和横向隅撑,所述高支模纵杆上表面设有高支模横杆,所述高支模纵杆上表面靠近所述高支模横杆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所述高支模横杆下表面靠近所述高支模纵杆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所述纵向隅撑和所述横向隅撑均由下支脚、卡设壳和上支脚三个结构组成,所述下支脚上端设有卡设壳,所述卡设壳上端设有上支脚,所述下支脚和所述上支脚内部靠近所述卡设壳的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空腔内壁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螺杆,所述连接杆内部对应所述螺杆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设壳通过转动套转动连接,所述卡设壳外侧壁一侧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支脚和所述上支脚靠近所述卡设壳的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卡设壳外侧壁一侧一体成型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两侧开
设有螺栓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杆靠近所述空腔内部的两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卡设壳内部对应所述连接杆位置处开设有滑动孔。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高支模纵杆和所述高支模横杆外侧壁对应所述纵向隅撑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高支模纵杆和所述高支模横杆外侧壁对应所述横向隅撑位置处连接有连接脚,所述横向隅撑上所述下支脚和所述卡设壳对应所述连接脚位置处均开设有嵌合槽,嵌合槽内部连接有挂钩。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位于上支脚内部空腔内的连接杆一端的活动,使上支脚和下支脚之间的间距大小可进行调节,由下支脚、卡设壳和上支脚三个结构组成的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长度可进行自由调节,调节后通过螺杆的转动进行收紧,使纵向隅撑和横向隅撑的长度可根据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更加的方便,不会给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造成困扰;
[0014]2、通过纵向隅撑的两端开设在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上的卡槽内部后,通过横向隅撑上挂钩与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外侧连接脚上挂钩的连接,使横向隅撑在收紧过程中对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进行拉动,使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在横向隅撑和纵向隅撑的相互作用下达到高支模纵杆和高支模横杆的位置限定。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脚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隅撑内部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空腔内部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脚结构图;
[0021]图中:1、高支模纵杆;2、纵向隅撑;3、高支模横杆;4、横向隅撑;51、转动座;52、支撑脚;53、引导槽;54、转动套;55、螺杆;56、螺栓孔;57、安装板;58、空腔;59、限位块;510、连接杆;511、螺纹槽;61、卡槽;62、连接脚;7、下支脚;8、卡设壳;9、上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包括高支模纵杆1、纵向隅撑2、高支模横杆3和横向隅撑4,高支模纵杆1上表面设有高支模横杆3,高支模纵杆1上表面靠近高支模横杆3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2,高支模横杆3下表面靠近高支模纵杆1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2,纵向隅撑2和横向隅撑4均由下支脚7、卡设壳8和上支脚9三个结构组成,
下支脚7上端设有卡设壳8,两个卡设壳8通过转动套54转动连接,卡设壳8外侧壁一侧一体成型有安装板57,安装板57上表面两侧开设有螺栓孔56,转动后的两个卡设壳8可通过安装板57上的螺栓孔56内部放置螺栓后利用螺母进行连接固定,卡设壳8外侧壁一侧连接有转动座51,转动座5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脚52,支撑脚52在转动座51的作用下可进行角度的转动调节,转动座51为球形万向转动座,支撑脚52可进行长度的调节,卡设壳8上端设有上支脚9,下支脚7和上支脚9靠近卡设壳8的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53,引导槽53呈倾斜状态,使卡设壳8在安装至上支脚9和下支脚7中间过程中更加便于进行安装,下支脚7和上支脚9内部靠近卡设壳8的一侧开设有空腔58,空腔58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10,连接杆510靠近空腔58内部的两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59,连接杆510的两端通过限位块59的限制无法与上支脚9和下支脚7发生脱离的情况,卡设壳8内部对应连接杆510位置处开设有滑动孔,空腔58内壁远离连接杆510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螺杆55,连接杆510内部对应螺杆55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511;
[0025]现有技术中,隅撑在进行两个高支模杆之间的连接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包括高支模纵杆(1)、纵向隅撑(2)、高支模横杆(3)和横向隅撑(4),所述高支模纵杆(1)上表面设有高支模横杆(3),所述高支模纵杆(1)上表面靠近所述高支模横杆(3)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2),所述高支模横杆(3)下表面靠近所述高支模纵杆(1)两侧均连接有纵向隅撑(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隅撑(2)和所述横向隅撑(4)均由下支脚(7)、卡设壳(8)和上支脚(9)三个结构组成,所述下支脚(7)上端设有卡设壳(8),所述卡设壳(8)上端设有上支脚(9),所述下支脚(7)和所述上支脚(9)内部靠近所述卡设壳(8)的一侧开设有空腔(58),所述空腔(58)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10),所述空腔(58)内壁远离所述连接杆(510)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螺杆(55),所述连接杆(510)内部对应所述螺杆(55)位置处开设有螺纹槽(5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设壳(8)通过转动套(54)转动连接,所述卡设壳(8)外侧壁一侧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俊开金义章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立宇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