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92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属于称重传感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称重传感器本体,称重传感器本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开设有称重空腔,称重空腔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双层真空连接体,双层真空连接体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载端,加载端位于双层真空连接体内部的下方,使得称重传感器应变片被密封安装在称重空腔内,不会因其所处的热环境或冷环境而影响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的工作精度,且对应变片进行隔热保温,有效防止称重传感器因碰撞而导致的损毁或精度下降问题应变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载端,固定端不会倾斜摩擦,保证不会改变受力,提高输出称重信号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称重传感器
,特别涉及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热辐射环境(如:厨房灶台或燃气灶、烤箱、微波炉、电饭煲、蒸锅、豆浆机、食品加工生产线等)和制冷设备环境(如:冰箱、制冷机、冷库等)条件下,由于传感器壳体多是采用金属铸体制成,热传导或制冷比较快,会使壳体内的称重传感器应变片在短时间内温差过大,导致传感器输出信号产生温漂,即使对输出信号做二次处理,偏离度依然很大。至今,称重传感器依然没有紧凑、坚固和有效的隔热办法。
[0003]目前,通常是使用隔热涂料来实现传感器壳体的隔热的,但传感器涂料层经不住磕碰和磨蹭,涂料很容易脱落,而且需要涂抹的涂料厚度较大,有的涂料要求涂抹厚度在0.3~1cm,温度降幅最高可达70℃,涂料也容易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皲裂,从而导致壳体的隔热效果下降,更不方便壳体的移动或接触、碰撞、磨蹭。另外,也有采用耐高温隔热布或隔热垫来实现传感器隔热的,由于隔热布或隔热垫与壳体不是一个整体,一旦脱离隔热布或隔热垫,或隔热布或隔热垫出现漏洞,壳体的隔热效果就快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本体,所述称重传感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称重空腔,所述称重空腔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双层真空连接体,所述双层真空连接体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应变片,所述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载端,所述加载端位于双层真空连接体内部的下方,所述加载端的上端嵌入安装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上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隔热套的上端安装有倒扣空杯状支脚,所述倒扣空杯状支脚内部的顶端和隔热套之间设置有隔热棉,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螺纹连接有隔热下盖,所述隔热下盖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线管道,且传输线管道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隔热下盖的外部,所述传输线管道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传输线,所述传感器传输线的上端与称重传感器应变片固定连接。
[0006]为了保证不会改变受力,提高输出称重信号的准确性,作为本技术的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端的下端与隔热下盖的上端之间存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径向尺寸为0.7mm~1.0mm。
[0007]为了有效实现传感器的隔热保温,作为本技术的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优选的,所述壳体由耐高温的硬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该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使得称重传感器应变片被密封安装在称重空腔内,不会因其所处的热环境或冷环境而影响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的工作精度,且对应变片进行隔
热保温,有效防止称重传感器因碰撞而导致的损毁或精度下降问题;
[0010]2.该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固定端的下端与隔热下盖的上端之间存有空隙,空隙的径向尺寸为0.7mm~1.0mm,这个间隙是为了防止固定端倾斜且接触摩擦到弹性体,保证不会改变受力,提高输出称重信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的结构图。
[0013]图中,1、称重传感器本体;101、壳体;102、隔热套;103、倒扣空杯状支脚;104、隔热棉;105、双层真空连接体;106、称重空腔;107、隔热下盖; 108、固定端;1081、传输线管道;109、传感器传输线;2、称重传感器应变片; 201、加载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6]请参阅图1

2,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本体1,称重传感器本体1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的下端开设有称重空腔106,称重空腔106 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双层真空连接体105,双层真空连接体105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载端201,加载端201位于双层真空连接体105内部的下方,加载端201的上端嵌入安装有隔热套102,隔热套102的上端贯穿壳体101并延伸至壳体101的外部,隔热套102的上端安装有倒扣空杯状支脚103,倒扣空杯状支脚103内部的顶端和隔热套102之间设置有隔热棉104,壳体101内部的下方螺纹连接有隔热下盖 107,隔热下盖107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端108,固定端10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线管道1081,且传输线管道1081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隔热下盖107的外部,传输线管道1081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传输线109,传感器传输线109的上端与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固定连接。
[0017]本实施例中:加载端201是称重传感器的受力点,隔热套102和加载端201 是一个联体的空腔铸体,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安装在称重空腔106内,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位于加载端201和固定端108之间,隔热套102嵌入安装在加载端201的上方,隔热套102提高加载端201的隔热性能,加载端201安装在双层真空连接体105的开口端处,固定端108内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贯通的传输线管道1081,传感器传输线109贯穿传输线管道1081,传感器传输线109的一端与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连接,传感器传输线109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隔热结构外部的控制板,使得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被密封安装在称重空腔106内,不会因其所处的热环境
或冷环境而影响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的工作精度,且对应变片进行隔热保温,有效防止称重传感器因碰撞而导致的损毁或精度下降问题。
[0018]其中:称重传感器的应变片和传感器传输线109处于0

70℃工作温度,热辐射到壳体101和隔热套102的外围环境温度可达300℃以上,壳体101、隔热套102和固定端108形变很小,额定载荷:0.2~5kg;工作温度和存储温度均为 0to+170℃;综合精度:0.5%;灵敏度:0.45
±
0.1mV/V;零漂:0.5%FS;蠕变:0.5%FS;本申请可以应用到燃气灶每个炉头的锅具支架4个底座的支点下面,也可以应用到烤箱的烤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称重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本体(1)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的下端开设有称重空腔(106),所述称重空腔(106)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双层真空连接体(105),所述双层真空连接体(105)的下方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所述称重传感器应变片(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载端(201),所述加载端(201)位于双层真空连接体(105)内部的下方,所述加载端(201)的上端嵌入安装有隔热套(102),所述隔热套(102)的上端贯穿壳体(101)并延伸至壳体(101)的外部,所述隔热套(102)的上端安装有倒扣空杯状支脚(103),所述倒扣空杯状支脚(103)内部的顶端和隔热套(102)之间设置有隔热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天岩杜波段凯高亮亮岳晓虎李昌黄黎明洪祥元杨洋暴东宁梁智凯周志民董墨侯安良李焯李树强贾飞戎雪骐郭从欣
申请(专利权)人: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