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89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包括主体及突出部;主体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突出部围绕电芯轴向均匀布设在通孔内,各突出部均间隔设置,相邻突出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各突出部远离设置在通孔内壁一端的端部相互间隔并围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各第一间隙相连通,各突出部上放置电芯;顶出机构可相对于主体沿电芯轴向移动,顶出机构朝向主体的端部可穿过通孔并将电芯顶出通孔外;随行模采用若干突出部布设在通孔内,再通过顶出部穿过间隙将电芯顶出,使顶出部与整个电芯的底部接触,避免了顶出电芯的受力位置不在电芯底部中间,可能造成电芯位置偏移或者一侧翘起导致测高不准确的问题。侧翘起导致测高不准确的问题。侧翘起导致测高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纽扣电池的电芯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批量生产,在整个生产线中包括进出料、剔料补料、电芯测电测高测内阻以及预充电等多个工序,同时在这个工序生产流程中,多个电芯呈矩阵装载在随行模具上,并随同随行模具在各工序之间移动。
[0003]随行模具上矩阵会开设若干通孔,通孔底部形成台阶,纽扣状的电芯就放置在通孔内并搁在台阶上。当电芯随同随行模具移动到测高工序时,为了对电芯的高度,或者说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高设备具有一顶出机构,顶出机构会从通孔底部穿过通孔向上移动,并将电芯顶出模具通孔,然后上方检测单元向下移动并压覆在电芯上表面,从而实现对电芯的测高工序。
[0004]但在实际上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由于电芯是搁在通孔的台阶上的,因此顶出机构与电芯底部的接触面积小于电芯底端面面积;又由于通孔的内径会大于电芯的外径,导致顶出机构从底部穿过通孔顶起电芯时,难以保证顶出机构顶起电芯的受力点正好位于电芯的中间,而且电芯的底部边缘是曲面,这就造成顶出机构顶起电芯时,电芯可能发生位置偏移或者电芯的一侧受力较大而翘起,进而导致电芯测高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用于解决现有的顶出机构端部与电芯底端面接触面较窄且接触部位难以保证在正中间,可能导致电芯被顶出后发生位置偏移或者一侧翘起,造成测高工序不准确的问题。<br/>[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随行模可移动至顶出机构上方,包括主体及突出部;主体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可放置纽扣电池的电芯;若干突出部围绕电芯轴向均匀布设在通孔内,各突出部一端设置在通孔内壁上且另一端朝向另一突出部延伸,各突出部均间隔设置,相邻突出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各突出部远离设置在通孔内壁一端的端部相互间隔并围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各第一间隙相连通,各突出部上放置电芯;顶出机构可相对于主体沿电芯轴向移动,顶出机构朝向主体的端部可穿过通孔并将电芯顶出通孔外。
[000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顶出机构包括座体及第一顶出部;座体可在外部驱动下相对于主体沿电芯轴向移动,座体朝向主体的端面上设置若干第一顶出部;若干第一顶出部均随座体同步移动,各第一顶出部可一一对应的穿过各第一间隙并同时抵持电芯将电芯顶出通孔。
[0008]更进一步优选的,各第一顶出部与通孔内壁的间距不大于电芯外周面与通孔内壁的间距,使若干第一顶出部的径向断面组合成的形状的最大直径不小于电芯的径向直径。
[0009]更进一步优选的,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出部,第二顶出部设置在座体上并位于
若干第一顶出部中间,第二顶出部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顶出部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二顶出部随座体与若干第一顶出部同步移动,第二顶出部可穿过第二间隙并与若干第一顶出部同时抵持电芯将电芯顶出通孔。
[0010]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中间部,中间部设置在通孔内并位于第二间隙内,中间部同时与各突出部朝向另一突出部延伸的一端相连接,电芯放置在中间部及各突出部组成的结构上。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中间部上开设有穿孔;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出部,第二顶出部设置在座体上并位于若干第一顶出部中间,第二顶出部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顶出部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二顶出部随座体与若干第一顶出部同步移动,第二顶出部可穿过穿孔并与若干第一顶出部同时抵持电芯将电芯顶出通孔。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若干突出部围绕电芯轴向中心对称布设或者沿电芯径向镜像对称布设。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主体包括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板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孔体,第一孔体内设置电芯;第二板体设置在第一板体朝向顶出机构的端面上,第一板体的板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孔体,各第二孔体一一对应的与各第一孔体相连通形成通孔,第二孔体内设置若干突出部。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二孔体内径不小于第一孔体内径。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孔体沿电芯轴向等比例缩径,第一孔体远离第二孔体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一孔体连通第二孔体一端的内径。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随行模采用若干突出部布设在通孔内,再通过顶出部穿过间隙将电芯顶出,使顶出部与整个电芯的底部接触,避免了顶出电芯的受力位置不在电芯底部中间,可能造成电芯位置偏移或者一侧翘起导致测高不准确的问题。
[0018](2)在若干第一顶出部的中间设置一个第二顶出部,若干第一顶出部抵持电芯的靠近边缘位置,而第二顶出部抵持电芯的中部,从而使电芯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顶出机构的顶端面,且对电芯进行测高时,电芯的受力更稳定,避免对电芯造成损伤。
[0019](3)在通孔内设置中间部与各突出部相连接,使电芯能够平稳的放在通孔内,避免电芯在通孔内放置倾斜,造成顶出部在顶出电芯时电芯会发生一侧翘起,进而导致后续测高不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随行模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随行模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随行模的侧剖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随行模的立体爆炸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突出部的另一种布设方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突出部的另一种布设方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突出部的另一种布设方式图。
[0029]图中:1、主体;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01、通孔;102、第一孔体;103、第二孔体;2、突出部;201、第一间隙;202、第二间隙;3、顶出机构;31、座体;32、第一顶出部;33、第二顶出部;4、中间部;40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随行模随着工序生产线可移动至测高工序,并位于顶出机构3上方。
[0033]具体来说,包括主体1及突出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随行模可移动至顶出机构(3)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及突出部(2);所述主体(1)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可放置纽扣电池的电芯;若干突出部(2)围绕电芯轴向均匀布设在通孔(101)内,各所述突出部(2)一端设置在通孔(101)内壁上且另一端朝向另一突出部(2)延伸,各所述突出部(2)均间隔设置,相邻所述突出部(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01),各所述突出部(2)远离设置在通孔(101)内壁一端的端部相互间隔并围成第二间隙(202),所述第二间隙(202)与各第一间隙(201)相连通,各所述突出部(2)上放置电芯;所述顶出机构(3)可相对于主体(1)沿电芯轴向移动,所述顶出机构(3)朝向主体(1)的端部可穿过通孔(101)并将电芯顶出通孔(10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3)包括座体(31)及第一顶出部(32);所述座体(31)可在外部驱动下相对于主体(1)沿电芯轴向移动,所述座体(31)朝向主体(1)的端面上设置若干第一顶出部(32);若干所述第一顶出部(32)均随座体(31)同步移动,各所述第一顶出部(32)可一一对应的穿过各第一间隙(201)并同时抵持电芯将电芯顶出通孔(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顶出部(32)与通孔(101)内壁的间距不大于电芯外周面与通孔(101)内壁的间距,使若干所述第一顶出部(32)的径向断面组合成的形状的最大直径不小于电芯的径向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纽扣电池检测的随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3)还包括第二顶出部(33),所述第二顶出部(33)设置在座体(31)上并位于若干第一顶出部(32)中间,所述第二顶出部(33)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顶出部(32)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二顶出部(33)随座体(31)与若干第一顶出部(32)同步移动,所述第二顶出部(33)可穿过第二间隙(202)并与若干第一顶出部(32)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李斌罗德斌陈炜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汉泰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