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46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1
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包含基板、基板上的光感件层、基板上的光角控制层与透光层。光感件层具有光感件。光角控制层具有第一遮光层及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具有与光感件部分重叠的透光区。透光层位于光感件层之上。透光层具有与光感件及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的凸部。第二遮光层设置于凸部的顶面及侧面,第二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形成朝向凸部的另一侧面的开口,且于垂直投影于基板上,透光区的一部分邻近于开口的投影面积小于透光区的另一部分远离于开口的投影面积。开口的投影面积。开口的投影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0001]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学感测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多元化应用的可能,凡智能型手环、搭载指纹辨识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甚至是具有光学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都可见其踪迹。尽管这些商品所搭载的感测技术采用的光源、感测元件以及检测标的有所不同,但如何提高光学感测的灵敏度却是相关厂商所必须解决的共同难题。
[0003]举例来说,在现有的指纹辨识技术中,当光线照射在手指指纹上时,指纹的高低起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射光场。因此不同的指纹样貌会被感测元件所分辨出来。指纹辨识装置上通常具有一层保护层。然而当保护层太厚时,可能会影响到指纹辨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包含基板、光感件层、光角控制层与透光层。光感件层设置于基板上。光感件层具有至少一光感件,光感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光感层,且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至少一读取元件。光角控制层设置于基板上。光角控制层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层及一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具有至少一透光区与光感件部分重叠。透光层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光感件层之上。透光层具有至少一凸部与光感件及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第二遮光层设置于凸部的顶面及部分侧面,第二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形成朝向凸部的另一部分侧面的开口,且于垂直投影于基板上,透光区的一部分邻近于开口的投影面积小于透光区的另一部分远离于开口的投影面积。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垂直投影于该基板上,位于顶面且邻近开口的第二遮光层的边缘延伸过邻近开口的透光区一侧的第一遮光层的边缘。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垂直投影于基板上,位于顶面且邻近开口的第二遮光层的一边缘切齐邻近开口的透光区一侧的该第一遮光层的一边缘。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光区的一部分连通透光区的另一部分。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垂直投影于基板上,透光区的投影形状包含平躺T形、半梯形、梯形、三角形、阶梯形、多边形其中至少一个。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特征辨识装置还包含保护层,覆盖于光角控制层及基板上。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特征辨识装置还包含透光盖板,其包含触控板、显示面板与保护板其中至少一个。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层设置于凸部的部分侧面不平行于光感层。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连接以形成朝向凸部的另一部分侧
面的开口。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层的一部分在凸部之外与第一遮光层的一部分连接以形成朝向凸部的另一部分侧面的开口。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层不与光感件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个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实质上大于或等于光感件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部与透光区重叠。
[0018]综上所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的透光区可用于吸收较少的小角度光与较多的大角度光,以提升指纹的辨识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0020]图2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0021]图3A至图3E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垂直投影于基板时,图1的区域M中的透光区与第二遮光层的相对位置。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50:指纹
[0024]100: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0025]105:背光模块
[0026]110:基板
[0027]120:光感件层
[0028]122:光感件
[0029]122A:第一电极
[0030]122B:第二电极
[0031]122C:光感层
[0032]130:光角控制层
[0033]132:第一遮光层
[0034]132A:透光区
[0035]132AA:部分
[0036]132AB:部分
[0037]132AC:部分
[0038]132E:边缘
[0039]134:第二遮光层
[0040]134E:边缘
[0041]136:介电层
[0042]140:透光层
[0043]142:凸部
[0044]142A:顶面
[0045]142B:侧面
[0046]142C:侧面
[0047]144:开口
[0048]150:读取元件
[0049]160:保护层
[0050]170:透光盖板
[0051]D1:第一距离
[0052]L1:光
[0053]L2:光
[0054]M:区域
[0055]M12:遮光导电材
[0056]M14:反射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使熟悉本公开所属
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公开,下文特列举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0058]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可用于提升对于生物特征(例如指纹)的辨识能力与清晰度。举例而言,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可吸收较少小角度入射光与较多大角度入射光,以增加生物特征的对比。具体而言,可通过调整用于吸收入射光的透光区的形状来调整小角度入射光与大角度入射光的收光比例。当使用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时,使用更厚且还具有保护力的保护玻璃时,生物特征辨识装置仍能足够清楚地辨识生物特征。
[0059]图1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100的横截面视图。生物特征辨识装置100可设置于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锁等),并用于辨识人体的生物特征,例如指纹50。生物特征辨识装置100包含背光模块105、基板110、光感件层120、光角控制层130与透光层140。背光模块105可位于基板110下,并用于提供光线以反射生物特征。光感件层120设置于基板110上。光感件层120具有至少一个光感件122。为了简化附图,图1中仅示意一个光感件122,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光感件122,例如2个以上。光感件122包含第一电极122A、第二电极122B及位于第一电极122A与第二电极122B之间的光感层122C,且第一电极122A或第二电极122B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至少一个读取元件150。读取元件150可例如是薄膜晶体管,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读取元件150是以顶栅极的型态为例,但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包含:一基板;一光感件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光感件层具有至少一光感件,该光感件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及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光感层,且该第一电极或该第二电极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至少一读取元件;一光角控制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光角控制层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层及一第二遮光层,其中,该第一遮光层具有至少一透光区与该光感件部分重叠;以及一透光层,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光感件层之上,其中,该透光层具有至少一凸部与该光感件及该第一遮光层部分重叠,该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凸部的一顶面及部分侧面,该第二遮光层与该第一遮光层形成朝向该凸部的另一部分侧面的一开口,且于垂直投影于该基板上,该透光区的一部分邻近于该开口的投影面积小于该透光区的另一部分远离于该开口的投影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其中,于垂直投影于该基板上,位于该顶面且邻近该开口的该第二遮光层的一边缘延伸过邻近该开口的该透光区一侧的该第一遮光层的一边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其中,于垂直投影于该基板上,位于该顶面且邻近该开口的该第二遮光层的一边缘切齐邻近该开口的该透光区一侧的该第一遮光层的一边缘。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尚玮刘耿瑜王硕宏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