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28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层、显示基板与第二遮光层;显示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像素,所述显示基板上位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像素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透光区;光检测器,所述光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光检测器邻近所述第三透光区设置。在检测过程中,指纹反射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与第三透光区进入光检测器,通过遮光层可以减少杂光对光检测器的干扰,提高光检测器的检测可靠性。测器的检测可靠性。测器的检测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方案有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超声波式利用屏下超声波模块来检测指纹褶皱凸起(皮肤)和凹陷(空气)之间的不同密度,从而构建出一个3D图形,跟已经存在终端上得细腻系做对比,但因其无法穿过空气层,使其应用受限制。目前的屏下指纹识别多采用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这种方案借助OLED屏幕的自发光特性,手指在光源照射下,用微透镜将其投射在电荷耦合器件上,进而形成脊线呈黑色、谷线呈白色的数字化的可被设备算法处理的多灰度指纹图像。目前显示模组中,像素发出的光经过周围结构的反射容易进入指纹识别模组,使得指纹模组受到杂光的干扰,影响指纹的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模组中指纹识别模组易受到杂光干扰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05]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层、显示基板与第二遮光层;
[0006]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像素,所述显示基板上位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透光区;
[0007]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像素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区;
[0008]所述第二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透光区;
[0009]光检测器,所述光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光检测器邻近所述第三透光区设置。
[0010]其中,所述第三透光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所述第三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面积。
[0011]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在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面积。
[0012]其中,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和/或
[0013]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和/或
[0014]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
[0015]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10μm;和/或
[0016]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4μm且小于或等于12μm;和/或
[0017]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6μm。
[0018]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分布有所述像素,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所述第一透
光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0019]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缘区域。
[0020]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
[0021]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

20μm。
[0022]其中,在平行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

20μm。
[0023]其中,所述像素包括:
[0024]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呈阵列分布;
[0025]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像素所处的行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处的行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像素所处的列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处的列交替分布,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第一像素在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行方向上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的发光波长不同,所述第一透光区位于相邻的第二像素之间。
[0026]其中,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行和列呈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波长不同,所述第一透光区位于相邻的子像素之间。
[002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基板上位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透光区,所述光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光检测器邻近所述第三透光区设置。在检测过程中,指纹反射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与第三透光区进入光检测器,使得光检测可以感测光线以进行指纹识别。通过第一遮光层可以遮挡外部其他区域的光线进入光检测器,阻挡像素发出的光经过电极反射回来的杂散光进入透光区,通过第二遮光层可以阻挡显示基板上以及周围的走线反射的光线进入光检测器,通过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可以遮挡反射光进入光检测器,同时指纹反射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区进入光检测器,减少杂光对光检测器的干扰,提高光检测器的检测可靠性,通过光检测器可以有效识别指纹。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显示区的分布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第一遮光层、像素定义层与第二遮光层的设置示意图;
[0033]图5为指纹识别时的一个示意图;
[0034]图6为像素的分布示意图;
[0035]图7为像素与第三透光区的相对位置分布示意图;
[0036]图8为第二遮光层上第三透光区的分布示意图;
[0037]图9为第一透光区与第一开口的分布示意图;
[0038]图10为第一透光区与第二开口的分布示意图;
[0039]图11为第一显示区在第一遮光层与像素定义层交叠时的示意图;
[0040]图12为第二显示区在第一遮光层与像素定义层交叠时的示意图;
[0041]图13为第一显示区在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交叠时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
[0043]第一遮光层10;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滤光层13;
[0044]第二遮光层20;
[0045]显示基板30;第一显示区301;第二显示区302;
[0046]第一透光区41;第二透光区42;第三透光区43;
[0047]第一像素31;第二像素32;
[0048]第一子像素321;第二子像素322;
[0049]像素定义层33;背板34;
[0050]像素电路层35;触控层36;
[0051]平坦层37;光学胶层38;平坦层39;光学胶层40;
[0052]光检测器50;
[0053]盖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层、显示基板与第二遮光层;其中,所述显示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像素,所述显示基板上位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像素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遮光层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透光区;光检测器,所述光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光检测器邻近所述第三透光区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所述第三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在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10μm;和/或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4μm且小于或等于12μm;和/或所述第三透光区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6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丽黄建邦刘长波何林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