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813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属于爆破技术领域,包括在炮孔内部从下至上分布的空气隔离器、爆药包和填塞物,空气隔离器包括气膜以及与气膜可拆卸连接的气管,气膜的两端均安装有护架,多个护架间隔环绕在气膜的两端,且多个护架之间不相互连接,气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加气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爆破时能有效地调节能量封布,减少对岩石的损伤,尽量的保障爆破面的平整,同时有效地减少装药量,降低对周围建筑物地振动效应。降低对周围建筑物地振动效应。降低对周围建筑物地振动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属于岩土爆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岩土开挖一般采用深孔台阶爆破,为控制爆破根底,常用增加超深、孔底扩壶、炮孔底部装入高密度高威力炸药等方法来解决。然而炮孔长度越大,炮孔底部岩石的夹制作用越大。
[0003]当岩石内部炸药爆炸后,爆炸能量传入底部岩石的比例增加,底部的破坏范围扩大,影响着工作面的修整、钻孔工序以及下一次爆破作业填塞质量。
[0004]此外,核电站、水电站等构筑物建基面保护层的开挖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建基面是主体和基岩衔接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问题。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对岩体的损伤控制,尽可能降低对建基面岩体的损伤扰动,另一方面又要减少超挖、欠挖,提高爆破作业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0005]因此设计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减少对周围岩石的损伤,能大幅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底部的破坏范围扩大,影响着工作面的修整、钻孔工序以及下一次爆破作业填塞质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8]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包括在炮孔内部从下至上分布的空气隔离器、爆药包和填塞物,所述空气隔离器包括气膜以及与气膜可拆卸连接的气管,所述气膜的两端均安装有护架,多个护架间隔环绕在所述气膜的两端,且多个护架之间不相互连接,所述气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加气嘴。
[0009]优选的,所述护架的外侧安装有多个防滑柱。
[0010]优选的,所述加气嘴的出气口安装有防滑套,所述气膜的顶部安装有出气口,出气口上安装有位于气膜内部的弯曲状连气嘴。
[0011]优选的,所述连气嘴为锥形且在连气嘴的锥形端上安装有密封套。
[0012]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的装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1: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方案钻孔,保证炮孔地长度、直径符合要求,装药前对炮孔进行校验,检查孔内是否存在落石情况,在炮孔底部放置空气隔离器,在放置空气隔离器时,通过连接在气膜上的气管,通过气泵和气管向气膜的内部预先充入空气,通过压力表的控制,向空气间隔器充入气体,使气膜整体保持形状;
[0014]步骤2:然后放入爆药包和填塞物,在放入爆药包和填塞物的时候,不断的向气膜
的内部补入空气,使气膜膨胀并与孔壁接触,保持形状,并通过护架与孔壁的接触,减少气膜的形变,压力达到后,稍微用力拉一下和空气间隔器相连的气管,将其和充气接头分离。
[0015]优选的,在步骤1中,气压为0.07Mpa~0.15Mpa。
[0016]优选的,在步骤2中,一次性向气膜的内部充气,使气膜膨胀并与孔壁接触。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当炸药爆炸时爆轰波首先与空气接触,空气柱受到强冲击扰动,形成具有陡峭波头的空气冲击波,在未扰动的空气中传播,降低了作用在炮孔壁上的冲击应力峰值,相应地延长应力波地有效作用时间;当空气冲击波碰到岩石介质表面时,入射波前的气体质点速度立刻变为零,继而形成反射冲击波,反射波压力急剧增大,对孔口方向岩石产生强烈冲击使其破碎;而且有效调节能量分布,控制爆破作用,使得炸药能量最大限度地耗散在对岩石地均匀破碎上,减少对岩石地过度损伤;此外与原来地装药结构相比,装药量减少,降低了对周围建筑物地振动效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炮孔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示意图;
[0019]图2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隔离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隔离器膨胀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气管和加气嘴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加气嘴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护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气膜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装药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图7中放大图。
[0026]图中:1、填塞物;2、爆药包;3、空气隔离器;4、气膜;5、护架;6、气管;7、加气嘴;8、防滑套;9、连气嘴;10、防滑柱;11、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包括在炮孔内部从下至上分布的空气隔离器3、爆药包2和填塞物1,空气隔离器3包括气膜4以及与气膜4可拆卸连接的气管6,气管6的通过连接气泵等向气膜4的内部充气,通过气膜4使炮孔内形成空气柱;
在炮孔底部进行一定空气间隔长度装药爆破,当炸药爆炸时爆轰波首先与空气接触,空气柱受到强冲击扰动,形成具有陡峭波头的空气冲击波,在未扰动的空气中传播,降低了作用在炮孔壁上的冲击应力峰值,相应地延长应力波地有效作用时间;当空气冲击波碰到岩石介质表面时,入射波前的气体质点速度立刻变为零,继而形成反射冲击波,反射波压力急剧增大,对孔口方向岩石产生强烈冲击使其破碎。而且有效调节能量分布,控制爆破作用,使得炸药能量最大限度地耗散在对岩石地均匀破碎上,减少对岩石地过度损伤。此外与原来的装药结构相比,装药量减少,降低了对周围建筑物地振动效应。
[00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气膜4的两端均安装有护架5,多个护架5间隔环绕在气膜4的两端,且多个护架5之间不相互连接,在气膜4膨胀时不会护架5不会对气膜4的膨胀造成阻碍,通过气膜4的膨胀能够使护架5与孔壁接触,通过护架5与孔壁接触后,对孔壁能够施加压力,能够在装填时保障气膜4整体的形状,从而能对空气柱的长度进行限定,减少装填物对气膜4的挤压和变形,护架5的外侧安装有多个防滑柱10,在护架5与孔壁接触时,通过防滑柱10能够有效地增加摩擦力,减少气膜4整体发生形变。
[00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气管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加气嘴7,方便对加气嘴7进行拆卸,加气嘴7的出气口安装有防滑套8,气膜4的顶部安装有出气口,出气口上安装有位于气膜4内部的弯曲状连气嘴9,加气嘴7插入到连气嘴9中与气膜4连通,在加气嘴7插入到连气嘴9中时,防滑套8贯穿连气嘴9并漏出,通过防滑套8能够增加与连气嘴9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包括在炮孔内部从下至上分布的空气隔离器(3)、爆药包(2)和填塞物(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隔离器(3)包括气膜(4)以及与气膜(4)可拆卸连接的气管(6),所述气膜(4)的两端均安装有护架(5),多个护架(5)间隔环绕在所述气膜(4)的两端,且多个护架(5)之间不相互连接,所述气管(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加气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架(5)的外侧安装有多个防滑柱(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气嘴(7)的出气口安装有防滑套(8),所述气膜(4)的顶部安装有出气口,出气口上安装有位于气膜(4)内部的弯曲状连气嘴(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气嘴(9)为锥形且在连气嘴(9)的锥形端上安装有密封套(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的装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周宇峰吴红晓邢豪周林珠茵永康王静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