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85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以及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具有主磁钢和副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的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皆呈环状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音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相互绝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声器件可调节音圈位置,声学性能好。能好。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发声器件作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主要元器件之一,其主要用于将电信号传换成声音信号,也可以用于耳机。
[0003]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
[0004]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音圈需要骨架来进行支撑,骨架固定的结构使得音圈在磁间隙中的位置不能相对于磁路系统进行调整,这样的设计不利于音圈的BL在磁路系统中最大化,影响发声器件的出声效果。
[0005]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音圈位置、以实现音圈BL最大的发声器件。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以及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具有主磁钢和副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的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皆呈环状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音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相互绝缘。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为一体绕制成型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音圈接替于所述第一音圈的绕制结束点继续同轴绕制形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音圈在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被所述主磁钢在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所覆盖。
[0011]优选的,沿垂直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一音圈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音圈的厚度。
[0012]优选的,所述振膜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呈环状的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内周侧的折环部、固定于所述折环部内周侧的球顶,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所述球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透气隔离件,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磁轭,所述主磁钢和所述副磁钢固定于所述磁轭,所述磁轭上相对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隔离件覆盖于所述透气孔上。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中的音圈包括皆呈环状第一音圈和第二音
圈,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音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相互绝缘;通过将第一音圈作为第二音圈的支撑设计,以替代常规的音圈骨架结构,以便于灵活通过调节第一音圈的匝数从而调整第二音圈沿振膜的振动方向在磁间隙中的位置,使得第二段音圈在磁路中BL最大化,有效的提升了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发声器件,1、盆架,2振动系统,21、振膜,211、固定部,212、折环部,213、球顶,22、音圈,221、第一音圈,222、第二音圈,3、磁路系统,31、磁碗,311、透气孔,32、主磁钢,321、第一主磁钢,322、第二主磁钢,33、副磁钢,331、第一副磁钢,332、第二副磁钢, 333、第三副磁钢,334、第四副磁钢,34、磁间隙,35、导磁板,4、导电件,5、极芯,6、透气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同时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盆架1、振动系统2、磁路系统3。
[0023]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磁碗31和收容固定于所述磁碗31的磁钢32和副磁钢33,所述磁钢32与所述副磁钢33间隔形成磁间隙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副磁钢33还包括第一副磁钢331、第二副磁钢332、第三副磁钢333、第四副磁钢334,所述第一副磁钢331、所述第二副磁钢332、所述第三副磁钢333、所述第四副磁钢334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磁钢32的周围,形成所述磁间隙34;
[0024]其中,所述第一副磁钢331和所述第二副磁钢332上盖设有所述导磁板35,所述导磁板35固定于所述盆架1;
[0025]所述磁碗31上还设置有透气孔311,透气隔离件6覆盖于所述透气孔 311上。
[0026]具体的,所述磁钢32还包括第一主磁钢321和第二主磁钢322,所述第一主磁钢321和所述第二主磁钢322之间夹设有所述极芯5。
[0027]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21以及驱动所述振膜 21振动发声的
音圈22,所述音圈22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磁间隙34。
[0028]所述音圈22包括第一音圈221和第二音圈222,所述第一音圈2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21靠近所述磁路系统3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222 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音圈221靠近所述磁路系统3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221与所述第二音圈222相互绝缘。
[0029]所述振膜21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呈环状的固定部211、固定于所述固定部211内周侧的折环部212以及固定于所述折环部212内周侧的球顶213,所述第一音圈221固定于所述球顶213朝向所述磁路系统3的一侧。
[0030]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音圈22由连续的通电导线绕制形成,所述音圈22整体呈中空的圈形结构,且具有高度,所述音圈22通过插设于所述磁间隙34中,所述导电件4与所述音圈22电连接,所述导电件2 与音圈22通电时,通过电磁反应带动所述振膜21实现出声效果,优选的,所述导电件4为FPC。
[0031]所述第一音圈221与所述第二音圈222为一体绕制成型结构。
[0032]所述第二音圈222接替于所述第一音圈221的绕制结束点继续同轴绕制形成,这样的设计使所述第一音圈221充当音圈骨架,所述第一音圈221 形成的骨架结构上继续绕制形成所述第二音圈222,在整个音圈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以及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具有主磁钢和副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的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磁间隙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皆呈环状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音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相互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为一体绕制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圈接替于所述第一音圈的绕制结束点继续同轴绕制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阳令狐荣林周家盛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