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61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属于双块式无砟轨道利用高速铁路天窗期快速维修轨枕的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天窗期(7小时)施工,每两天为一个循环,施工完成1节道床板。针对在天窗期内需要破拆更换的轨枕,根据天窗期做好材料、人员、工装设备的准备,施工时间卡控,施工技术成熟性等方面来确保维修质量,保证天窗期后铁路的正常运营。的正常运营。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块式无砟轨道利用高速铁路天窗期快速维修轨枕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枕铁路线运营期间,在机车车辆不稳定重复荷载作用和自然条件影响下,轨枕会产生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线路修理工作就是要消除日益积累的永久变形,轨枕在产生各种病害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严重的需要进行破拆修复。针对在天窗期内需要破拆更换的轨枕,根据天窗期做好材料、人员、工装设备的准备,施工时间卡控,施工技术成熟性等方面来确保维修质量,保证天窗期后铁路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保证在轨枕出现病害后,通过该方法在天窗期及时快速完成轨枕的破除修复,保证运营期维保工作的顺利。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利用天窗期(7小时)施工,每两天为一个循环,施工完成1节道床板。
[0005]循环第一天:施工准备
‑‑
安装监控系统
‑‑
混凝土凿除
‑‑
枕木过渡段施工
‑‑
钢筋割除
‑‑
垃圾清运
‑‑
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
‑‑
安装轨距拉杆
‑‑
轨道车压道。
[0006]安装监控系统、混凝土凿除、钢筋割除、垃圾清运各工序同时施工。
[0007]循环第二天:施工准备
‑‑
拆除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设备
‑‑
材料运输
‑‑
剩余混凝土凿除
‑‑
钢筋割除
‑‑
垃圾清运
‑‑
铺设土工布
‑‑
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
安装轨枕
‑‑
支立模板
‑‑
精确调整轨枕
‑‑
混凝土浇筑
‑‑
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
‑‑
人员、机具出网
‑‑
安全检查。
[0008]具体方法如下:(1)施工准备:施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场,针对各项工艺进行施工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线作业;配备不小于50kw的发电机与空压机放至桥下空地备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监控;施工时用木板对钢轨四周进行覆盖,覆盖完成后用土工布对木板进行缠绕,施工完成后拆除;(2)凿除道床板:道床板采用风镐凿除,凿除完成后采用木枕替换轨枕(间距40~50cm)并对木枕加固牢靠,调试线型,调试后用轨道车对该区域压道;(3)重铸道床板:道床板拆除木枕、绝缘卡连接钢筋、安装轨枕、立模板、精调轨道、浇筑高强混凝土。
[0009]在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1)根据天窗期时间,本技术需连续两天完成一个施工循环,第一天用时约290分钟,第二天用时约330分钟;
(2)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小时强度达到27MPa,1.5小时强度达到38MPa,2小时强度达到41MPa;(3)枕木过渡段施工,沿线路纵向0.4~0.5m间距设置,横向采用角钢固定限位,枕木与钢轨采用K型分开式扣件固定。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针对在天窗期内需要破拆更换的轨枕,根据天窗期做好材料、人员、工装设备的准备,施工时间卡控,施工技术成熟性等方面来确保维修质量,保证天窗期后铁路的正常运营。
[0011]形成“天窗修”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快速拆换成套施工技术,为以后既有线病害整治提供技术与组织支撑;通过拆换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性能满足行车及施工要求,保证运营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13]图2为枕木限位图。
[0014]其中:1

枕木;2

钢轨;3

角钢;4

锚栓;5

扣件;6

木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6]以某铁路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为例:具体方法如下:(1)施工准备

施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场,针对各项工艺进行施工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培训合格后才能上线作业,作业人员必须采用熟练人员。
[0017]②
施工前桥下平整场地,发电机、空压机、强制搅拌机放至桥下空地备用,施工时强制搅拌机由人工抬至网内施工段纵向两侧并派专人对其看管。
[0018]③
钢筋按设计要求加工,确保各类型数量;道床模板数量(提前打磨);一节道床板轨枕及配件数量,提前检查轨枕质量,并有多余的备用;轨距拉杆数量充足,提前测电阻;碎石(分至方便搬运及计量)、水泥提前储备等;均在栅栏门外就近存放。
[0019]④
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轨枕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对施工地段进行远程监控、监测。
[0020]⑤
施工前对高强混凝土进行强度见证,1小时试件达到27MPa,1.5小时试件达到38MPa,2小时强度达到41MPa。
[0021](2)每循环第一天施工施工准备:人员、机具进网,钢轨保护、接电、连接风管等,(用时10分钟)。
[0022]安装监控系统:在道床板施工地段两侧桥梁栏杆处各设置一个高清摄像头并进行加固、调试,实时对道床板施工段进行监控,(用时30分钟)。
[0023]混凝土凿除:采用风镐凿除混凝土,混凝土凿除预留轨枕及轨枕下混凝土,凿除及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钢轨,确保第二天列车运营,(用时160分钟,与安装监控系统同步)。
[0024]枕木过渡段施工:在填充层上沿线路纵向0.4~0.5m间距设置枕木,枕木规格0.25m(宽)
×
0.26m (高)
×
2.4(长)m,横向采用角钢固定限位,枕木与钢轨采用K型分开式扣件固定到枕木上,木枕下方支垫要求密实、稳固,确保木枕均匀受力,并对木枕加固牢靠,调试线型,调试后用轨道车对该区域压道。枕木过渡施工始终伴随着轨道板拆除施工,轨道板拆除一段枕木就施工一段,转轨道板受力变成木枕受力,与轨道板拆除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
[0025]钢筋割除:采用气割方式,割除上层钢筋及轨枕两侧横向钢筋,(用时约150分钟,与道床板凿除同步)。
[0026]垃圾清运:采用铁锹、扫把、铁耙、编织袋进行清运,(用时约180分钟,与道床板凿除同步)。
[0027]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对轨道进行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设备安装及调试,对实时上传数据进行分析,(用时约20分钟)。
[0028]安装轨距拉杆:安装前对轨距拉杆进行绝缘测试,防止钢轨产生红光带,(用时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窗期快速拆换双块式轨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天窗期施工,每两天为一个循环,施工完成1节道床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准备:(1)施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场,针对各项工艺进行施工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培训合格后才能上线作业,作业人员必须采用熟练人员;(2)施工前桥下平整场地,发电机、空压机、强制搅拌机放至桥下空地备用,施工时强制搅拌机由人工抬至网内施工段纵向两侧并派专人对其看管;(3)钢筋按设计要求加工,确保各类型数量;道床模板数量;一节道床板轨枕及配件数量,提前检查轨枕质量,并有多余的备用;轨距拉杆数量充足,提前测电阻;碎石、水泥提前储备;均在栅栏门外就近存放;(4)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轨枕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对施工地段进行远程监控、监测;(5)施工前对高强混凝土进行强度见证,1小时试件达到27MPa,1.5小时试件达到38MPa,2小时强度达到41MPa;第二步,每循环第一天施工,用时290分钟:(1)施工准备:人员、机具进网,钢轨保护、接电、连接风管,用时10分钟;(2)安装监控系统:用时30分钟;(3)混凝土凿除:采用风镐凿除混凝土,混凝土凿除预留轨枕及轨枕下混凝土,用时160分钟,与安装监控系统同步;(4)枕木过渡段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宏博王建平褚晓晖谷波涛王海员梁卿恺苏雅拉图薛泽民陈银柄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