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59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及其制造方法,汽车发光格栅包括第一格栅组件、第二格栅组件,第一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格栅面板、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第一导光板处于第一容置部的内侧面,第一光源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底边缘设置;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二格栅面板、第二导光板、第二光源,第二导光板处于第二容置部的内侧面,第二光源沿第二导管板的侧边缘设置;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喷涂层,第一喷涂层能够遮光,第一喷涂层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光线传播到第一喷涂层时,光线无法穿过,当光线传播到透光区域时,光线能够穿过。在不发光的情况下,避免观察到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的差别,提升视觉效果。觉效果。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格栅可以避免水箱、发动机舱内的部件受到撞击,由于汽车格栅设置在汽车的前端,对于汽车的整体美观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传统汽车外饰上,汽车格栅和前保险杠均为较单纯的塑料制品,不具有个性化显示的功能,同时,汽车格栅、前保险杠如需做发光效果,需要新增外露零件,如发光饰条、灯具等零件,会使整车的成本大幅提高。当内部设置发光元器件时,在不发光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观察到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的明显差别,视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及其制造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发光格栅,汽车发光格栅包括第一格栅组件、第二格栅组件,所述第一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格栅面板、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所述第一格栅面板包括第一容置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底边缘,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容置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成角度,所述第一导光板处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光源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底边缘设置;所述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二格栅面板、第二导光板、第二光源,所述第二格栅面板包括第二容置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侧边缘,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侧边缘,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弯折部用于连接车牌架,所述第二导光板处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第二导管板的侧边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喷涂层,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喷涂层,所述第一喷涂层能够遮光,所述第一喷涂层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各所述透光区域用于使光线穿过。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光源发光,光线向上传播到第一导光板上,当光线通过第一导向板传播到第一喷涂层时,光线无法穿过,当光线通过第一导向板传播到透光区域时,光线能够穿过,从而使第一容置部上形成设定的发光图案;第二光源发光,光线从第二导光板的侧边缘传播到第二导光板上,当光线通过第二导向板传播到第二喷涂层时,光线无法穿过,当光线通过第二导向板传播到透光区域时,光线能够穿过,在第二容置部上形成发光图案。在不发光的情况下,避免观察到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区域的差别,提升视觉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面板呈弧面形状,所述第一导光板呈弧面形状,所述第一导光板贴合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格栅面板呈平面形状,所
述第二导光板呈平面形状,所述第二导光板贴合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
[0007]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组件还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处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
[0008]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组件还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处于所述第二格栅面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
[0009]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组件还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与所述第四弯折部内侧面连接,所述密封壳体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内,所述密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导光板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缘处于所述密封壳体内,所述第二镂空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光源的线路穿过。
[0010]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壳体包括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密封盖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盖上,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盖上,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四弯折部内侧面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四弯折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
[0013]本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面板、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喷涂层,所述第二喷涂层包括透光车身色漆层、透明清漆层,所述透明清漆层覆盖在所述透光车身色漆层上。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制造方法,包括:
[0015]向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喷涂遮光黑漆形成第一喷涂层;
[0016]将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置于第一温度的热风下干燥第一时长;
[0017]在第一喷涂层镭雕出透光的区域或图案;
[0018]在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外侧面依次喷涂透明PP底漆、透光车身色漆、清漆;
[0019]将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置于第二温度的热风下干燥第二时长。
[002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遮光的黑漆喷涂在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喷涂层阻挡光线的传播,遮光黑漆在喷涂后进行干燥,保证第一喷涂层附着牢固,由于透光区域在第一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上镭雕形成,从第一个格栅面板、第二格栅面板的外侧面上难于观察出透光区域与不透光处的差别,提升视觉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发光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发光格栅A

A截面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发光格栅B

B截面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发光格栅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的控制流程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1.第一格栅面板;102.第一导光板;103.第一光源;104.第一容置部;105.第一弯折部;106.第二弯折部;107.第一底板;
[0029]201.第二格栅面板;202.第二导光板;203.第二光源;204.第二容置部;205.第三弯折部;206.第四弯折部;207.第二底板;
[0030]301.第一密封盖;302.第二密封盖;303.透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格栅组件,所述第一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格栅面板、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所述第一格栅面板包括第一容置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底边缘,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容置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成角度,所述第一导光板处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光源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底边缘设置;第二格栅组件,所述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二格栅面板、第二导光板、第二光源,所述第二格栅面板包括第二容置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侧边缘,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侧边缘,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弯折部用于连接车牌架,所述第二导光板处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第二导管板的侧边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喷涂层,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喷涂层,所述第一喷涂层能够遮光,所述第一喷涂层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各所述透光区域用于使光线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呈弧面形状,所述第一导光板呈弧面形状,所述第一导光板贴合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格栅面板呈平面形状,所述第二导光板呈平面形状,所述第二导光板贴合所述第二格栅面板的内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组件还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处于所述第一格栅面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组件还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格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有维刘文虎郑建存李楚耿齐梦
申请(专利权)人:四维尔丸井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