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导光板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57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置导光板,所述前置导光板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点,网点包括内凹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反射层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反射层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还设置有吸光层,吸光层位于所述网点的最外层以吸收环境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置导光板内部传输的光遇到网点内的反射层时,光线会被反射向前置导光板的第二面方向,由于有反射层的阻挡,不会有光线进入到前置导光板的上方而影响显示的对比度。而对于环境光的入射,遇到凹槽网点时,凹槽最上面的吸光层吸收掉入射到网点区域的环境光,不会反射环境光,因此不会影响显示的对比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置导光板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导光板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功耗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户外的产品上,例如公交站台显示屏。其工作原理为:环境光进入反射式液晶显示器面板后穿过液晶层,到达底部的反射层再被反射出液晶面板,通过控制液晶的穿透率来实现灰阶与颜色的显示功能。该方案是直接利用环境光作为光源,而液晶显示器只是负责调节液晶的显示灰阶,因此工作的功耗非常的低,适合户外的场景使用,如果环境光较弱时,例如晚上,则无法显示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增加一个前置的导光板光源。当环境光光线不足时,如图1所示,前置的导光板1a把侧边的LED光源12a发出的光部分取出来提供给反射式液晶显示器2a显示。由于现有的前置光源所用的导光板1a,其网点11a通常都是通过丝印工艺把胶水和一些扩散粒子印刷在导光板1a的表面,如箭头c所示,当光线在导光板内部全反射传播时,遇到网点11a就会发生折射和散射,只有部分的光,如箭头d所述,可以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参与显示,其余的光,如箭头e所示,直接离开导光板1a的上表面,不参与显示,这就降低了整个显示系统的光学效率,提高了功耗,同时这些直接离开导光板1a的光线成为了杂散光,也降低了显示的对比度。其次,如图2所示,当环境光照射时,这些网点11a会把部分环境光,如箭头b所示,直接反射回去,这些反射回去的光与显示的光线混合在一起,会降低显示的对比度。最后,由于导光板1a的网点11a在显示像素的正上方,它会遮挡像素,因此为了降低这种遮挡效应,网点11a的尺寸要远小于像素尺寸。而目前的导光板网点印刷工艺,只能把网点11a尺寸做小到50微米左右,再往小的网点11a尺寸演进就非常困难,而对于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来说,随着其分辨率的提升,像素尺寸在逐渐的往50微米的尺寸靠近,因此对网点的尺寸微缩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导光板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影响显示对比度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置导光板,所述前置导光板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点,所述网点包括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反射层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反射层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还设置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网点的最外层以吸收环境光。
[0005]优选地,所述凹槽呈半球状。
[0006]优选地,所述凹槽在导光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小于10微米。
[0007]优选地,所述凹槽与反射层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
壁,所述缓冲层朝向反射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
[0008]优选地,所述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
[0009]优选地,所述吸光层的颜色为黑色。
[001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方面的前置导光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前置导光板内部传输的光遇到网点内的反射层时,光线会被反射向前置导光板的第二面方向,由于有反射层的阻挡,不会有光线进入到前置导光板的上方而影响显示的对比度。而对于环境光的入射,遇到凹槽网点时,凹槽最上面的吸光层吸收掉入射到网点区域的环境光,不会反射环境光,因此不会影响显示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安装有导光板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了LED光源的光路。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安装有导光板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了环境光照射网点时的反射光路。
[0014]图3至图5为本技术前置导光板的制造流程图,图3展示了形成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展示了在凹槽内依次形成缓冲层、反射层、保护层和吸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展示了去除光刻胶后的前置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为本技术前置导光板的中的LED光源的光路图以及环境光照射网点时的光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7]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置导光板10,所述前置导光板10具有第一面11以及与第一面11相对的第二面12,所述第一面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点2,所述网点2包括内凹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内设有反射层23,所述反射层23覆盖所述凹槽21的内壁,所述反射层23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反射层23的保护层24,所述保护层24上还设置有吸光层25,所述吸光层25位于所述网点2的最外层以吸收环境光。
[0018]具体的,所述前置导光板10的材质为玻璃,所述反射层23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为银,所述保护层24的材质为二氧化硅。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置导光板10也可以为其他透明材质,所述反射层23也可以为其它金属材质,例如铝,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0019]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置导光板10内部传输的光h遇到网点2内的反射层23时,光线会被反射向前置导光板10的第二面12方向,由于有反射层23的阻挡,不会有光线进入到前置导光板10的上方而影响显示的对比度。而对于环境光g的入射,遇到凹槽21网点2时,凹槽21最上面的吸光层25会吸收掉入射到网点2区域的环境光g,不会反射环境光g,因此不会影响显示的对比度。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呈半球状,该球状凹槽21的设置可以使得更多
的光被反射向前置导光板10的第二面12方向,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小能耗。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在导光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小于10微米。所述凹槽21使用黄光蚀刻工艺刻蚀,凹槽21的尺寸可以做到10微米以下,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网点2对于像素的遮挡效应。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与反射层23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22,所述缓冲层22覆盖所述凹槽21的内壁,所述缓冲层22朝向反射层23的一面为光滑表面,通过缓冲层22的设置,可以把凹槽21的不平滑的表面修饰成平滑的表面,本技术缓冲层22通过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凹槽21内形成,缓冲层22把凹槽21的不平滑的表面修饰成平滑的表面,以提高反射层23电镀的成功率,所述缓冲层22的材料可以选择二氧化硅。
[0023]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层25的材质为黑色,用于吸收经过网点2的环境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光层25的材质可以为黑色墨水等,具体的颜色不限,只要能够吸收环境光即可。
[0024]参考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前置导光板10的制备工艺如下:
[0025]S1,在前置导光板10的第一面11制作图案化的光刻胶层3后,使用化学蚀刻制作出凹槽21,所述凹槽21呈半球状,直径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导光板具有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点,所述网点包括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反射层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反射层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还设置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网点的最外层以吸收环境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半球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导光板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充柳昌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密芯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