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48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设备和池体数量多,导致反应装置占地面积大,且配备的水泵等设备增加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入,而且废水在经过水泵提升易导致絮体破碎,影响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的问题,包括:收集箱、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所述收集箱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收集箱的空腔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所述收集箱右侧设有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废水转移方式简单,无需使用提升泵进行转移,避免混凝絮凝后的废水絮体破碎,提高了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且极大地降低了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资,降低废水反应装置的动能消耗,大大减少了系统运行费用。费用。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反应装置为每一物化处理的步骤分别配备单一池体、提升泵、液位控制装置以及加药装置等设备。处理流程复杂,难以操作。现有废水反应装置在使用时:1、设备和池体数量多,导致反应装置占地面积大,操作麻烦,处理流程长,抗冲击负荷能力低,增加了人工控制的工作量;2、配备的水泵等设备增加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入,系统动能消耗高,提高了运行费用;3、混凝絮凝后的废水在经过水泵提升至下一反应池时,易导致絮体破碎,影响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4、沉淀池内的污泥会附着在底部内壁上,不容易向外排出,影响污泥的排出效率。
[000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和池体数量多,导致反应装置占地面积大,且配备的水泵等设备增加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入,而且废水在经过水泵提升易导致絮体破碎,影响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收集箱、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所述收集箱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收集箱的空腔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所述收集箱右侧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后侧设有气缸。
[0007]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均为敞口槽,且PH调节槽顶部端口前侧设有进水口,并且絮凝槽顶部端口与沉淀池连接处设有上水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内均设有搅拌组件,且PH调节槽内设有PH探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沉淀池端口中间位置设有出水堰,沉淀池前侧设有上清液出水口,且上清液出水口与出水堰相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槽为梯形截面空腔结构,且沉淀槽前侧排泥口,沉淀槽空腔内设有两处导向杆,且两处导向杆呈平行方式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前侧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前端设有推板,并且推板为梯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滑动贯穿沉淀槽后部侧壁,且推板与沉淀槽底壁和侧壁相接触,并且导向杆滑动贯穿推板。
[0013]有益效果:
[0014]1、由于收集箱的空腔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槽、反应槽、混凝槽和絮凝槽,通过将槽体组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设备、池体的数量,减少占地面积大,降低处理难度,提高废水反应装置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降低了人工控制的工作量。
[0015]2、PH调节槽内设有PH探头,便于控制废水反应条件,一体化反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反应需求配备PH探头等传感装置,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0016]3、废水从进水口进入PH调节槽,然后依次漫流至反应槽、混凝槽、絮凝槽和沉淀池,沉淀池上清液溢流至沉淀池中间出水堰,并由上清液出水口排出,本装置中废水转移方式简单,无需使用提升泵进行转移,避免混凝絮凝后的废水絮体破碎,提高了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且极大地降低了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资,降低废水反应装置的动能消耗,大大减少了系统运行费用。
[0017]4、本装置由气缸提供动力,通过伸缩杆驱使推板沿导向杆前后滑动,能够利用推板对沉淀槽内壁附着的污泥进行刮除,同时保证沉淀槽内的污泥排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沉淀池和沉淀槽剖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收集箱剖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沉淀槽和气缸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4]1、收集箱;101、PH调节槽;102、反应槽;103、混凝槽;104、絮凝槽;105、进水口;106、上水口;107、搅拌组件;108、PH探头;2、沉淀池;201、出水堰;202、上清液出水口;3、沉淀槽;301、排泥口;302、导向杆;4、气缸;401、伸缩杆;402、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收集箱1、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收集箱1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收集箱1的空腔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收集箱1右侧设有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设有沉淀槽3;沉淀槽3后侧设有气缸4,通过将槽体组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设备、池体的数量,减少占地面积大,降低处理难度,提高废水反应装置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降低了人工控制的工作量。
[0029]其中,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均为敞口槽,且PH调节槽
101顶部端口前侧设有进水口105,并且絮凝槽104顶部端口与沉淀池2连接处设有上水口106;
[0030]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内均设有搅拌组件107,且PH调节槽101内设有PH探头108,便于控制废水反应条件,一体化反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反应需求配备PH探头108等传感装置,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0031]沉淀池2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沉淀池2端口中间位置设有出水堰201,沉淀池2前侧设有上清液出水口202,且上清液出水口202与出水堰201相通,废水从进水口105进入PH调节槽101,然后依次漫流至反应槽102、混凝槽103、絮凝槽104和沉淀池2,沉淀池2上清液溢流至沉淀池2中间出水堰201,并由上清液出水口202排出,本装置中废水转移方式简单,无需使用提升泵进行转移,避免混凝絮凝后的废水絮体破碎,提高了废水混凝沉淀的效果,且极大地降低了废水反应装置建造的投资,降低废水反应装置的动能消耗,大大减少了系统运行费用。
[0032]其中,沉淀槽3为梯形截面空腔结构,且沉淀槽3前侧排泥口301,沉淀槽3空腔内设有两处导向杆302,且两处导向杆302呈平行方式分布,并且沉淀槽3的污泥由排泥口301定时排出;
[0033]气缸4前侧设有伸缩杆401,且伸缩杆401前端设有推板402,并且推板402为梯形结构;
[0034]伸缩杆401滑动贯穿沉淀槽3后部侧壁,且推板402与沉淀槽3底壁和侧壁相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收集箱(1)、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所述收集箱(1)为矩形空腔结构,且收集箱(1)的空腔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所述收集箱(1)右侧设有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底部设有沉淀槽(3);所述沉淀槽(3)后侧设有气缸(4)。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均为敞口槽,且PH调节槽(101)顶部端口前侧设有进水口(105),并且絮凝槽(104)顶部端口与沉淀池(2)连接处设有上水口(106)。3.如权利要求1所述废水处理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槽(101)、反应槽(102)、混凝槽(103)和絮凝槽(104)内均设有搅拌组件(107),且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江东刘江海徐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东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