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定位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97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定位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穿梭车,其包括第二板组件,第二板组件用于与换电车辆的车身固定;两组第一驱动组件,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板组件的相对于第一方向的两侧,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力的传动端均与第二板组件连接固定,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向相同;设置于基座的第一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第二板组件在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第一导向机构往复移动,第一方向为电池包加解锁的移动方向。两组驱动组件增大第二板组件的承载力,其设置于第二板组件相对于第一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二板组件的移动更加平稳;减小的驱动组件的总体积,减小其在换电穿梭车内的安装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定位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穿梭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定位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穿梭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以替代燃油型汽车。而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电动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由于受充电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目前很多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步采用快速更换电池的模式进行能源补给。
[0003]现有的而在底盘式换电模式中,换电穿梭车常采用来将换电车辆上的电池解锁、取下来放入换电站进行充电,将充满电的电池装上换电车辆上。目前的换电穿梭车在与换电车辆进行换电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种类的换电车辆的电池的质量不同,针对大型车辆而言,例如重卡或轻卡等车型,车体以及载货重量很大,导致大型车辆对电池包的容量需求较高,必须足够大容量的电能才能够支持大型车辆行驶百来公里。例如重卡或轻卡等车型由于电池体积较大,重量重的特性,目前单一种类的换电穿梭车的驱动力无法满足换电车辆对换电穿梭车的驱动机构的要求,使得换电穿梭车的上的电池在换电过程中出现晃动等现象。而现有换电穿梭车的体积较大,不同的换电车辆给予不同的换电空间进行换电,现有的换电穿梭车的体积较大,而换电车辆底盘下部换电的空间和高度有限,越来越不能满足换电车辆小型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电穿梭车与换电车的换电过程中换电穿梭车的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力不稳定且驱动机构体积较大缺陷,提供一种车身定位组件及包含其的换电穿梭车。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换电穿梭车的车身定位组件,用于设置于换电穿梭车上,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包括基座,还包括:
[0007]第二板组件,所述第二板组件用于与换电车辆的车身固定;
[0008]两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组件的相对于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力的传动端均与所述第二板组件连接固定,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向相同;
[0009]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板组件在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电池包加解锁的移动方向。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两组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增大第二板组件的承载力,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板组件相对于第一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二板组件的移动更加平稳;与传
动的采用单组第一驱动组件相比,采用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减小每组第一驱动组件的体积大小,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组件在换电穿梭车内的安装空间,使得第一驱动组件的在换电穿梭车内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板组件。
[0012]在本方案中,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板组件的下方,从而方便与换电车辆的固定;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第二板组件的下方,对第二板组件同时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
[0013]较佳地,每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器、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部;
[0014]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所述传动部且与所述传动部螺纹啮合,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
[0015]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
[001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0017]在本方案中,驱动器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传动部将动力输出轴的转动运动转化为传动部的沿动力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线性运动,传动部连接于第二板组件,保证了第二板组件的移动效率和移动平稳性。
[0018]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包括导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
[0019]在本方案中,两组第一导向机构的设置使得第二板组件的移动更加平稳;通过导轨和滑动部的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板组件在第一导向机构上的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移动更加顺滑,提高移动效率。
[0020]较佳地,两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内侧。
[0021]在本方案中,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两组第一导向机构的内侧,合理地利用了与换电车辆相互固定的第二板组件的空间,减小了换电穿梭车的体积。
[0022]较佳地,所述导轨沿换电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所述导轨由所述换电穿梭车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换电穿梭车的相对的另一侧。
[0023]在本方案中,导轨从换电穿梭车的一侧延伸至换电穿梭车的对侧,使第二板组件的移动起始和终点之间的行程较大,便于适配不同种类的换电车辆。
[0024]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还包括导轨安装座,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导轨安装座上。
[0025]在本方案中,导轨安装座使得导轨的安装更加牢固,进一步保证了移动板在第一导向机构上运行的平稳性。
[0026]较佳地,所述第二板组件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插入所述换电车辆对应的定位孔。
[0027]在本方案中,定位件能够插入电池包中的定位孔,保证了电池包在移动和举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8]较佳地,所述第二板组件上设有两组定位件,所述两组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板组件两侧。
[0029]在本方案中,设置两组定位件,保证了换电车辆与第二板组件相互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0030]较佳地,还包括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和原点检测装置,所述极限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板组件是否到达预设位置,所述原点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板组件是否位于原点位置。
[0031]在本方案中,极限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第二板组件是否到达预设位置,保证了第二板组件的移动的精确度,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移动的精确度,同时提高了换电效率;原点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板组件是否位于原点位置,当第二板组件需要复位时,可以通过原点检测装置来判断是否完成复位,提高了用于放置和移动电池包的车身定位组价的复位的精确度。
[0032]较佳地,所述第二板组件包括叠设的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固定;
[0033]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框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框架伸出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框架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34]在本方案中,相比于其他类型换电穿梭车的框架,本方案的第二板组件,零件数量较少,装配过程更加简单,刚度高,并且第二板组件运动过程中可以避让换电穿梭车的其他结构,使其运动不会发生干涉,在更广阔的空间与电动汽车进行交互,满足不同类型车的换电需要。
[0035]较佳地,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通过一垫块固定,所述垫块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穿梭车的车身定位组件,用于设置于换电穿梭车上,所述车身定位组件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板组件,所述第二板组件用于与换电车辆的车身固定;两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组件的相对于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力的传动端均与所述第二板组件连接固定,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向相同;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板组件在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电池包加解锁的移动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板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器、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所述传动部且与所述传动部螺纹啮合,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包括导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内侧;和/或所述导轨沿换电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所述导轨由所述换电穿梭车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换电穿梭车的相对的另一侧。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还包括导轨安装座,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导轨安装座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件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插入所述换电车辆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板组件上设有两组定位件,所述两组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板组件两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定位组件还包括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和原点检测装置,所述极限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板组件是否到达预设位置,所述原点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板组件是否位于原点位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组件包括叠设的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固定;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两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框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框架伸出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框架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通过一垫块固定,所述垫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固定,所述垫块的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王凯枫凌春雷祝明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