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63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包括卸料槽、自动加水架、振动筛设置在卸料槽的出料口,用于砂水的一次分离,振动筛包括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出料口;提砂螺旋机与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砂子传送至第一集砂池;旋流分砂机设置在提砂螺旋机靠近振动筛的一端;皮带输送机与第二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将砂石运输至第二集砂池;沉砂池设置在提砂螺旋机的一端,沉砂池用于提砂螺旋机内砂水的二次分离;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二次分离后的污水中的砂石旋流至提砂螺旋机;污水罐用于污水的收集,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水旋流至污水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设计,节省场地空间,降低污水中含砂率,确保污水罐不沉淀。确保污水罐不沉淀。确保污水罐不沉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特别是预拌混凝土对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和混凝土行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广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已经成为混凝土行业共识,绿色生产已成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混凝土生产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废浆和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和粉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环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0003]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固体废料首要是清洗运输车产生的砂石和泥浆。经专用设备进行砂、石分离处理,产生的粗、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预拌混凝土出产中。目前,我国对排放量巨大的废水、废浆和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还不到5%,严重影响了社会、环境和经济健康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包括:
[0005]卸料槽,所述卸料槽的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卸料车位;
[0006]自动加水架,所述自动加水架设置在卸料槽的上方,所述自动加水架的出口朝向所述卸料车位设置;
[0007]振动筛,设置在所述卸料槽的出料口,用于砂水的一次分离,所述振动筛包括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出料口;
[0008]提砂螺旋机,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砂子传送至第一集砂池;
[0009]旋流分砂机,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靠近所述振动筛的一端;
[0010]皮带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将砂石运输至第二集砂池;
[0011]沉砂池,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的一端,所述沉砂池用于所述提砂螺旋机内砂水的二次分离;所述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二次分离后的污水中的砂石旋流至所述提砂螺旋机;
[0012]污水罐,用于污水的收集,所述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水旋流至所述污水罐。
[0013]优选的,所述卸料槽的一侧设置有2个卸料车位,所述卸料车位下方设置有污水槽。
[0014]优选的,所述卸料槽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溜槽,所述第一溜槽的一端与所述卸料槽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振动筛抵接。
[0015]优选的,所述振动筛的第二出料口设置有第二溜槽,所述第二溜槽朝向所述提砂螺旋机的进料口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提砂螺旋机包括第一架体、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螺旋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较高一端的驱动电机,所述筒体上端开口设置,位于较低的一端的筒体上方设置有挡水槽,所述旋流分砂机设置在所述挡水槽的上方。
[0017]优选的,所述提砂螺旋机与所述皮带输送机并排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沉砂池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锥型池和第二锥型池,第一锥型池和第二锥型池的相邻的侧壁设置有过水槽,所述第一锥型池与所述提砂螺旋机连通,所述第二锥型池与所述旋流分砂机连通。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包括:卸料槽、自动加水架、振动筛、提砂螺旋机、旋流分砂机、皮带输送机、沉砂池以及污水罐;自动加水架给搅拌车加水清洗,排放至所述卸料槽内,经所述卸料槽导向至振动筛进行一次分离,分离的砂石经所述皮带输送机输送至第二集砂池,振动筛一次分离之后的砂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提砂螺旋机,所述提砂螺旋机中提砂之后的污水进入所述沉砂池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污水经所述旋流分砂机旋流分砂至污水罐,砂石旋流分砂至所述提砂螺旋机。本技术通过分体式设计,振动筛与提砂螺旋机根据场地分开布置,节省场地空间。分体式大功率设计,满足50辆以上搅拌车正常洗料及整车废料清洗。砂石分离效率高,洗搅拌车残余料达到80T/H。旋流分砂机二次分离细砂,进一步降低污水中含砂率,确保污水罐不沉淀。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0

卸料槽、11

卸料车位、12

第一溜槽、13

污水槽、20

自动加水架、 30

振动筛、31

第一出料口、32

第二出料口、33

第二溜槽、40

提砂螺旋机、41
‑ꢀ
第一集砂池、42

第一架体、43

筒体、44

螺旋轴、45

驱动电机、46

挡水槽、50
‑ꢀ
旋流分砂机、60

皮带输送机、61

第二集砂池、70

沉砂池、71

第一锥型池、72
‑ꢀ
第二锥型池、80

污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参照图1至图3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包括:卸料槽10、自动加水架20、振动筛30、提砂螺旋机40、旋流分砂机50、皮带输送机60、沉砂池 70以及污水罐80;所述卸料槽10的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卸料车位11;所述卸料槽10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上端和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卸料槽10用于承接搅拌车清洗之后的砂石混合污水;所述自动加水架20设置在卸料槽10的上方,所述自动加水架20的出口朝向所述卸料车位11设置;用于给所述卸料车位11的搅拌车加水清洗;所述振动筛30设置在所述卸料槽10的出料口,用于砂
水的一次分离,所述振动筛30包括第一出料口31以及第二出料口32;经过所述振动筛30 一次分离的砂石经过所述第二出料口32,污水经过所述第一出料口31;所述提砂螺旋机40与所述第一出料口31对应设置,用于将砂子传送至第一集砂池41;污水流入所述沉砂池70;所述旋流分砂机50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40靠近所述振动筛30的一端;所述皮带输送机60与所述第二出料口32对应设置,用于将砂石运输至第二集砂池61;所述沉砂池70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40的一端,所述沉砂池70用于所述提砂螺旋机40内砂水的二次分离;所述旋流分砂机50将沉砂池70的二次分离后的污水中的砂石旋流至所述提砂螺旋机40;污水罐80用于污水的收集,所述旋流分砂机50将沉砂池70的污水旋流至所述污水罐8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槽,所述卸料槽的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卸料车位;自动加水架,所述自动加水架设置在卸料槽的上方,所述自动加水架的出口朝向所述卸料车位设置;振动筛,设置在所述卸料槽的出料口,用于砂水的一次分离,所述振动筛包括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出料口;提砂螺旋机,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砂子传送至第一集砂池;旋流分砂机,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靠近所述振动筛的一端;皮带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对应设置,用于将砂石运输至第二集砂池;沉砂池,设置在所述提砂螺旋机的一端,所述沉砂池用于所述提砂螺旋机内砂水的二次分离;所述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二次分离后的污水中的砂石旋流至所述提砂螺旋机;污水罐,用于污水的收集,所述旋流分砂机将沉砂池的水旋流至所述污水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槽的一侧设置有2个卸料车位,所述卸料车位下方设置有污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废弃混凝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海平戴伟斌熊毅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抱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