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释放载体组合物、CO释放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声动力诱导CO释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651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O释放载体组合物、CO释放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声动力诱导CO释放的方法,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CO释放载体组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CO气体;所述表面活性剂包裹CO气体;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稳定剂的摩尔比为1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释放载体组合物、CO释放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声动力诱导CO释放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CO释放载体组合物、CO释放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含有CO释放载体组合物或CO释放载体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一种声动力诱导CO释放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氧化碳(CO)一直被作为一种有毒物质进行研究。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具有高亲和力(其强度是O2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的220倍),会干扰氧气向组织的输送,一旦CO与血红蛋白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占据总血红蛋白含量的50%

60%,人体就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抑制等致命后果。因此,CO一直背负污名。
[0003]近年来,这种偏见发生了变化。1968年,Tenhunen等人发现血红素加氧酶(HO)是负责血红素催化、诱导细胞内CO产生的限速酶,提示高浓度的COHb不一定会干扰血液的携氧能力。自此,CO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系统中的一种多功能信号分子,与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目前,大量研究已证明CO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血管舒张、抗血栓形成、抗炎、抗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这些有趣的生物活性激发了人们对开发基于CO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兴趣,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炎症、脓毒症、微生物感染和癌症等。
[0004]然而由于难以处理和输送CO气体,其在体内的应用仍然具有很高的挑战性。目前临床中可供使用的CO吸入装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吸入高浓度的CO会导致中毒,且该方法缺乏目标选择性和剂量可控性,将造成全身毒副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氧气水平非常敏感的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0005]为此,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类可释放CO的药物,即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s),这种分子主要由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构成,能够在特定部位释放CO,弥补了CO吸入装置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CO的精准递送。CORMs可以自发地释放CO或通过外源(如光、热)触发、内源性(如H2O2、酶、pH)刺激释放CO。然而,利用CORMs在体内释放CO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CORMs本身来说,CORMs在水中溶解度低、生物亲和性差、金属离子具有潜在的毒性、CO释放半衰期短、难以在深层组织中释放足够的CO;而从CORMs的触发方式来说,现有的触发方式无法兼顾高穿透深度、低组织损伤、高靶向性及可控性。这些困境限制了CORMs在临床中的推广与应用,更阻碍了以CO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的发展。
[0006]因此,亟需一种安全性高、靶向性强、可控性好的CO释放载体,推进CO治疗领域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O气体递送和释放过程中无法兼顾生物安全性、组织穿透深度、可控靶向释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CO释放载体组合物,
及含有该CO释放载体组合物的CO释放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和/或CO释放载体能够与超声动力诱导配合使用,有利于CO在深层组织中的递送,并且能够兼顾生物安全性和可控靶向释放CO。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使用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在生物体内进行CO递送时,将一端亲水的表面活性剂包裹CO气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减少了CO气体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及对非靶向组织的毒副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在生物体内循环较长时间(>3min),从而更容易控制CO仅在目标组织中释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具有生物安全性高、靶向性强、可控性好、组织穿透深度高等优点。
[0009]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O释放载体组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CO气体;所述表面活性剂包裹CO气体;
[0010]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稳定剂的摩尔比为10:1

30。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能够包裹CO气体,一端亲水的,对生物体无毒无害的表面活性剂(例如磷脂),根据CO递送的组织位置和释放时间可以选择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稳定剂为与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增加CO释放载体组合物稳定性的物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表面活性剂的不同进行自由的选择,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CO释放载体组合物,一端亲水的表面活性剂包裹CO气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稳定剂修饰使组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在体内循环较长时间(>3min,优选实施方式中能够>5min,甚至能够达到10min),与超声动力诱导配合使用时能够在深层组织中递送CO。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还包括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与CO气体混合均匀包裹于表面活性剂核心。
[0015]术语“惰性气体”是指进入人体后不容易发生反应的稳定气体,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经肺排出。
[0016]本专利技术中,惰性气体与CO气体混合,增强CO在气核中的稳定性。
[0017]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与CO的体积比为20:1

200。
[0018]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选自全氮气、氩气、全氟乙烷、全氟丙烷、全氟丁烷或六氟化硫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本专利技术上述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惰性气体与CO气体的特定配比即能够实现CO释放载体组合物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CO的负载量并保持或提高稳定性。优选惰性气体与CO的体积比为5:1

20;更优选为3:1

9。优选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稳定剂的摩尔比为10:1

20;优选10:1

10。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磷脂、脂肪酸山梨坦或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中的其他成分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更优选地,所述磷脂选自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C14)、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C18)、二芥酰磷脂酰胆碱(DEPC)、1,2

dipalmitoyl

sn

glycero
‑3‑
phosphocholine(DBPC、C2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脂肪酸山梨坦为脂肪酸
山梨坦

60(Span 60);所述聚山梨酯为聚山梨酯

80(Tween 80)。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为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DMPE

PEG2000)、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DPPE

PEG2000)、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释放载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活性剂、稳定剂CO气体;所述表面活性剂包裹CO气体;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稳定剂的摩尔比为10:1

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与CO气体混合均匀包裹于表面活性剂核心;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与CO的体积比为20:1

200,优选为5:1

20;更优选为3:1

9;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氮气、氩气、全氟乙烷、全氟丙烷、全氟丁烷或六氟化硫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稳定剂的摩尔比为10:1

20;优选10:1

10;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磷脂、脂肪酸山梨坦或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Pluronic F68、Pluronic F108、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2000、磷酸二十六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4.一种CO释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CO释放载体组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O释放载体为在声动力诱导下调控释放CO的载体;优选地,所述CO释放载体的结构为空心球状,优选空心微球或纳球;优选地,所述CO释放载体的球状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CO/惰性气体核

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外壳;优选地,所述CO释放载体的粒径为0.3

6μm,更优选为0.4

2μm。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CO释放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表面活性剂、稳定剂与溶剂A混合接触,得到溶液I;(b)将所述溶液I乳化至均匀,得到溶液II;(c)将所述溶液II与惰性气体和CO气体接触并高速混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乳化采用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雯雨黄硕张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