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94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传动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底部的钻削组件,设置在钻削组件底部的微钻钻头,所述微钻钻头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纤维层,所述加强纤维层的右侧设置有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所述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右侧设置有加强筋层,所述加强筋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纤维层和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设置,对对微钻钻头进行一次加强,然后再配合加强筋层和缓冲垫的设置,进行二次加强,再配合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浇筑金属层和复合层的设置,对其进行三次加强,代替了以往强度过低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微钻钻头的强度,确保了整体的强度。确保了整体的强度。确保了整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削设备
,具体为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径小于3.175mm的钻头,通常称为微型钻头,简称微钻;钻削是孔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钻孔经常在钻床和车床上进行,也可以在镗床或铣床上进行;常用的钻床有台式钻床、立式钻床和摇臂钻床。
[0003]钻削设备是用于打孔的装置,但现有的钻削设备其微钻钻头强度不高,在长时间加工后很容易造成磨损过大的现象,就会使微钻的钻头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其使用寿命。
[0004]因此,需要对钻削微钻头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微钻强度不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具备可以加大微钻强度的优点,解决了微钻强度不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包括底座;
[0007]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传动组件;
[0008]设置在传动组件底部的钻削组件;
[0009]设置在钻削组件底部的微钻钻头;
[0010]所述微钻钻头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纤维层,所述加强纤维层的右侧设置有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所述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右侧设置有加强筋层,所述加强筋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底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为固定连接在底座正面的贴合板,所述贴合板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的内侧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板的背面与贴合板滑动连接,所述齿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顶部延伸至靠近微钻钻头的一侧,所述竖板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内侧与外设工件接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所述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的右侧设置有浇筑金属层,所述浇筑金属层的右侧设置有复合层。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贴合板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齿板的背面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马达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背面与贴合板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贴合板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柱,所述横柱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正面与竖板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横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块,所述竖块的背面与贴合板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钻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首先,通过微钻钻头内部的加强纤维层和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设置,对微钻钻头进行一次加强,然后配合加强筋层和缓冲垫的设置,对微钻钻头进行二次加强,然后再配合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浇筑金属层和复合层的设置,对微钻钻头进行三次加强,达到可以加大强度的效果。
[0019]S2:然后再次启动马达,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旋转,齿轮带动齿板向内侧移动,齿板带动竖板向内侧移动,竖板带动夹紧块向内侧移动,使夹紧块夹紧外设工件,达到可以快速夹紧工件的效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纤维层和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设置,对对微钻钻头进行一次加强,然后再配合加强筋层和缓冲垫的设置,进行二次加强,再配合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浇筑金属层和复合层的设置,对其进行三次加强,代替了以往强度过低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微钻钻头的强度,确保了整体的强度。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贴合板、马达、齿轮、齿板、竖板和夹紧块的设置,能够使工件更加快速的被夹紧,防止出现夹紧速度慢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正视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B处放大结构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的正视剖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立体图。
[0029]图中:1、底座;2、传动组件;3、钻削组件;4、微钻钻头;5、加强纤维层;6、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7、加强筋层;8、缓冲垫;9、贴合板;10、马达;11、齿轮;12、齿板;13、竖板;14、夹紧块;15、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6、浇筑金属层;17、复合层;18、滑槽;19、定位板;20、横柱;21、滑套;22、竖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及钻削方法,包括底座1;
[0032]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传动组件2;
[0033]设置在传动组件2底部的钻削组件3;
[0034]设置在钻削组件3底部的微钻钻头4;
[0035]微钻钻头4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纤维层5,加强纤维层5的右侧设置有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的右侧设置有加强筋层7,加强筋层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8,底座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
[0036]参考图4,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为固定连接在底座1正面的贴合板9,贴合板9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10,马达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1,齿轮1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齿板12,齿板12的内侧与齿轮11啮合,齿板12的背面与贴合板9滑动连接,齿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竖板13,竖板13的顶部延伸至靠近微钻钻头4的一侧,竖板1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块14,夹紧块14的内侧与外设工件接触。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贴合板9、马达10、齿轮11、齿板12、竖板13和夹紧块14的设置,能够使工件更加快速的被夹紧,防止出现夹紧速度慢的现象。
[0038]参考图5,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5,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5的右侧设置有浇筑金属层16,浇筑金属层16的右侧设置有复合层17。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5、浇筑金属层16和复合层17的设置,能够使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的质地更加坚硬,避免出现断裂的现象。
[0040]参考图4,贴合板9正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8,齿板12的背面滑动连接在滑槽18的内部。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滑槽18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包括底座(1);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传动组件(2);设置在传动组件(2)底部的钻削组件(3);设置在钻削组件(3)底部的微钻钻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钻钻头(4)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纤维层(5),所述加强纤维层(5)的右侧设置有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所述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的右侧设置有加强筋层(7),所述加强筋层(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8),所述底座(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外设工件进行夹紧的结构为固定连接在底座(1)正面的贴合板(9),所述贴合板(9)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10),所述马达(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齿板(12),所述齿板(12)的内侧与齿轮(11)啮合,所述齿板(12)的背面与贴合板(9)滑动连接,所述齿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竖板(13),所述竖板(13)的顶部延伸至靠近微钻钻头(4)的一侧,所述竖板(1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块(14),所述夹紧块(14)的内侧与外设工件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层(6)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5),所述碳纤维加强聚合物层(15)的右侧设置有浇筑金属层(16),所述浇筑金属层(16)的右侧设置有复合层(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微钻钻削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舵王鑫阁金鑫肖如刚张好强侯锁霞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