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及其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59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及其制作方法,法兰盘开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外周侧环绕有多个连接孔,限位套的一端套紧在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另一端沿轴线方向朝外延伸,一限位套未连接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同轴固定在一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另一限位套未连接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滑动穿过另一法兰盘的贯通孔,并连接有环形挡片,环形挡片的外形结构大于对应的贯通孔结构,且小于各连接孔所在圆的结构,并且通过抗拉层的制作‑抗压层的制作‑稳压层和防火层的制作‑保护层的制作‑安装法兰盘等步骤,完成对整个建筑隔震柔性管道的制作,进而克服现有柔性管道连接困难、耐压性能偏低,受拉变形后无法回弹至原始状态,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隔震,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抗震技术,主要在隔震层安装隔震支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但对于穿越隔震层的管道、管线等连接部位的处理普遍较差,不能避免重要设备管线在地震中的破坏,进而引起次生灾害,严重影响震后建筑的持续性,无法保障震后建筑功能的持续性。2018年8月1日实施的《jg/t541-2017建筑隔震柔性管道》规定了适用于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中金属软管一般适用于给水管、空调管、消防管、蒸汽管、燃气管、医疗气体等管道,导致管道介质的输送需要较大压力。目前,现有的金属柔性管道耐压性能偏低,受拉变形后无法回弹至原始状态,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灾害环境,例如火灾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克服现有柔性管道连接困难、耐压性能偏低,受拉变形后无法回弹至原始状态,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包括柔性管道本体和成对设置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外周侧等间隔环绕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两端开口并均配套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另一端沿所述柔性管道本体轴线方向朝外延伸,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同轴固定在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另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滑动穿过另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并同轴连接有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的外形结构大于对应的所述贯通孔结构,且小于各所述连接孔所在圆的结构。

3、优选的,与所述法兰盘滑动配合的所述限位套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段及滑动段,所述连接段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且其截面结构大于对应所述法兰盘贯通孔的结构,所述滑动段的截面结构小于所述连接段,并滑动穿过对应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所述环形挡片连接在所述滑动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端部。

4、优选的,所述柔性管道本体包括与管道内介质接触且提供位移补偿的抗拉层,所述抗拉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起承压作用的抗压层,所述抗压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能够回弹的稳压层,所述稳压层的外周侧套接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起管道加强和屏蔽作用的保护层,所述限位套套紧在所述保护层的外周侧。

5、优选的,所述抗拉层为金属波纹管。

6、优选的,所述抗压层采用尼龙、钢丝、不锈钢的一种或多种制作而成。

7、优选的,所述稳压层采用天然橡胶、阻燃橡胶、复合橡胶的一种或多种制作而成。

8、优选的,所述防火层采用防火石棉、防火布、防火涂层的一种或对多种制作而成。

9、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不锈钢网套。

10、还提供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抗拉层的制作:根据柔性管道本体的实际尺寸和形状,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向波纹管坯料内腔充压,同时沿波纹管轴向机械压缩,制备得环型金属波纹管;

12、抗压层的制作:根据柔性管道本体的设计要求,确定不锈钢丝的直径和每股不锈钢丝的数量,将每股不锈钢丝呈90度直角交叉编织成管状,且与柔性管道本体轴线呈45度夹角,形成不锈钢金属网套,并缠绕于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外面;

13、稳压层和防火层的制作:在不锈钢金属网套表面涂刷橡胶粘合剂,并包裹天然橡胶和石棉阻燃层,天然橡胶和石棉阻燃层的厚度由柔性管道本体的直径大小决定,并经过140℃~150℃高温,硫化90分钟,使天然橡胶和石棉阻燃层与所述不锈钢金属网套套达到紧密粘合的状态;

14、保护层的制作:选用另一所需不锈钢金属网套,将所述不锈钢金属网套在所述防火层外侧;

15、安装法兰盘:将加工完成的柔性管道本体两端均嵌入于对应的限位套中,将各所述限位套固定于法兰盘的贯通孔内。

16、优选的,在安装法兰盘步骤中,将一所述限位套焊接连通在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将另一所述限位套滑动穿过另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并在所述限位套的端部同轴焊接结构大于对应所述贯通孔的环形挡片。

17、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在装配柔性管道本体的过程中,先将与限位套固定的法兰盘与相应的建筑管道连接,拉动柔性管道的另一端与另一对应的建筑管道相连接,由于后连接的法兰盘与对应的限位套滑动配合,使得其能够适应两不同轴或者成角度的建筑管道,具体将活动的法兰盘与对应的建筑管道端部螺栓连接后,在螺栓的预紧作用下,柔性管道本体能够顺应两不同轴的建筑管道,保证连接的便捷性,避免了柔性管道本体刚度过大,不易折弯与两建筑管道相匹配的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管道装配困难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管道本体和成对设置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外周侧等间隔环绕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两端开口并均配套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另一端沿所述柔性管道本体轴线方向朝外延伸,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同轴固定在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另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滑动穿过另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并同轴连接有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的外形结构大于对应的所述贯通孔结构,且小于各所述连接孔所在圆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法兰盘滑动配合的所述限位套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段及滑动段,所述连接段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且其截面结构大于对应所述法兰盘贯通孔的结构,所述滑动段的截面结构小于所述连接段,并滑动穿过对应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所述环形挡片连接在所述滑动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道本体包括与管道内介质接触且提供位移补偿的抗拉层,所述抗拉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起承压作用的抗压层,所述抗压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能够回弹的稳压层,所述稳压层的外周侧套接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起管道加强和屏蔽作用的保护层,所述限位套套紧在所述保护层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层为金属波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层采用尼龙、钢丝、不锈钢的一种或多种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层采用天然橡胶、阻燃橡胶、复合橡胶的一种或多种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采用防火石棉、防火布、防火涂层的一种或对多种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不锈钢网套。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法兰盘步骤中,将一所述限位套焊接连通在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将另一所述限位套滑动穿过另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并在所述限位套的端部同轴焊接结构大于对应所述贯通孔的环形挡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管道本体和成对设置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外周侧等间隔环绕有多个连接孔,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两端开口并均配套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另一端沿所述柔性管道本体轴线方向朝外延伸,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同轴固定在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处,另一所述限位套未连接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端部滑动穿过另一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并同轴连接有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的外形结构大于对应的所述贯通孔结构,且小于各所述连接孔所在圆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法兰盘滑动配合的所述限位套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段及滑动段,所述连接段套紧在所述柔性管道本体的外周壁上,且其截面结构大于对应所述法兰盘贯通孔的结构,所述滑动段的截面结构小于所述连接段,并滑动穿过对应所述法兰盘的贯通孔,所述环形挡片连接在所述滑动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道本体包括与管道内介质接触且提供位移补偿的抗拉层,所述抗拉层的外周侧套接有起承压作用的抗压层,所述抗压层的外周侧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伟王同彪赵江山刘建平郭建明张龙张浩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