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581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属于井下支护的技术领域,包括单元支架和单元支架搬运车;单元支架上设置有铲板孔和夹紧孔,夹紧孔与铲板孔连通且位于铲板孔之上;单元支架搬运车上设置有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包括承载台、支架铲板、旋转轴和翻转驱动部;支架铲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槽,限位槽的侧壁内滑动插接有夹紧块,支架铲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支架铲板是否在铲板孔中插接到位的检测机构;夹紧块配有自动伸缩机构,自动伸缩机构用于在检测机构检测到支架铲板插接到位后使夹紧块伸出插入夹紧孔中,与夹紧孔紧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限制单元支架沿垂直于支架铲板方向窜动,能够有效保证支架搬运过程的安全性。架搬运过程的安全性。架搬运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支护的
,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超前支架是煤矿开采中重要的支护设备,传统的超前支架一般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普通超前支护支架和单元支架。其中,单体液压支柱需人工搬移,费时费力,人力成本高;普通的超前支护支架采用前架、后架交替支撑,互为支点,再利用推移千斤顶推架拉架交替前进,这种支架体积庞大,运输安装存在难度,对巷道顶板地质条件有较高要求,且在巷道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顶板存在反复支撑,加重了对顶板的破坏,影响工作面的快速推进。单元支架因其强度较高,避免了单体支柱因冲击地压而易折断伤人的弊端;同时,与常规超前支架相比,单元支架没有反复支撑顶板的弊病,每次对顶板只支护一次,对防止顶板破碎具有优势。
[0003]使用时,单元支架分为两列支护在巷道两边,中间为人行通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位于最后的单元支架需要不断地向前边工位进行转移,以实现对巷道的超前支护。目前已有的单元支架搬运车有CN112390195A公开的一种矿用叉装式单元支架搬运车,CN114803960A公开的一种矿用防爆电池驱动新能源单元支架搬运车,这类单元支架搬运车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单元支架在搬运过程中会沿着垂直于起重插板的方向窜动;
[0005]2、叉架板通过旋转油缸安装在悬臂梁的前端,旋转油缸作为精密仪器,维护不易,检修困难;
[0006]3、为了实现
±
90
°
,需要在叉架板的后面设置用于容纳悬臂梁的容纳槽,结构复杂;
[0007]4、当叉架板旋转至
±
90
°
时,叉架板位于旋转油缸两侧的部分分别处于悬空状态和被悬臂梁支撑的状态,当与单元支架插接时,两部分受力不均匀,叉架板容易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解决
技术介绍
所述问题。
[0009]上述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包括单元支架和单元支架搬运车;单元支架上设置有铲板孔和夹紧孔,夹紧孔与铲板孔连通且位于铲板孔之上;单元支架搬运车上设置有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包括承载台、支架铲板、旋转轴和翻转驱动部;承载台上滑动设置有齿条;两个所述支架铲板通过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转动安装在承载台上,旋转轴上设置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翻转驱动部驱动齿条左右滑动使旋转轴旋转,实现支架铲板左右翻转;支架铲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槽,限位槽的侧壁内滑动插接有夹紧块,支架铲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支架铲板是否在铲板孔中插接到位的检测机构;夹紧块配有自动伸缩机构,自动伸缩机构用于在检测机构检测到支架铲板插接到位后使夹紧块伸出插入夹紧孔中,与夹紧孔紧贴。
[0010]进一步地,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还包括承载架Ⅰ、承载架Ⅱ、竖向驱动部和横向驱动部;承载架Ⅱ由竖向驱动部驱动沿承载架Ⅰ上下滑动;承载台包括横移连接架以及设置在横移连接架前方的翻转平台,横移连接架与承载架Ⅱ滑动连接,由横向驱动部驱动沿承载架Ⅱ左右滑动;支架铲板、旋转轴、齿条和翻转驱动部均设置在翻转平台上。
[0011]进一步地,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还包括伸缩支腿和支腿翻转部;伸缩支腿转动安装在承载架Ⅰ的两侧,由支腿翻转部驱动向下翻转支撑在地面上或向上翻转收拢在承载架Ⅰ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承载架Ⅰ上设置有两道开口相对的竖向凹槽;承载架Ⅱ包括前架和固定在前架后面的后架;后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Ⅰ和限位轮Ⅱ,限位轮Ⅰ的轮轴沿左右方向布置,限位轮Ⅱ的轮轴沿前后方向布置,后架滑动嵌合在承载架Ⅰ内,限位轮Ⅰ和限位轮Ⅱ位于竖向凹槽内。
[0013]进一步地,竖向驱动部为升降油缸;承载架Ⅰ包括左右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两个侧板的顶板、底板和后板,竖向凹槽设置在两个侧板的内侧,后板用于与单元支架搬运车的主机架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升降油缸下连接耳;承载架Ⅱ的后架包括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侧板的顶板,限位轮Ⅰ和限位轮Ⅱ设置在两个侧板的外侧,顶板上设置有升降油缸上连接耳;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油缸下连接耳和升降油缸上连接耳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支腿翻转部为支腿油缸;承载架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支腿油缸上连接耳和伸缩支腿连接耳;伸缩支腿与伸缩支腿连接耳转动连接,伸缩支腿上设置有支腿油缸下连接耳;支腿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支腿油缸上连接耳和支腿油缸下连接耳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前架的顶面、前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横向凹槽;横移连接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的翻转平台安装板,顶板的底面和底板的顶面设置有限位轮Ⅲ,翻转平台安装板的后面设置有限位轮Ⅳ,限位轮Ⅲ的轮轴沿上下方向布置,限位轮Ⅳ的轮轴沿前后方向布置,顶板上的限位轮Ⅲ滑动嵌合在前架顶面的横向凹槽内,底板上的限位轮Ⅲ滑动嵌合在前架底面的横向凹槽内,限位轮Ⅳ滑动嵌合在前架前面的横向凹槽内;翻转平台设置在翻转平台安装板的前面。
[0016]进一步地,翻转平台上还设置有旋转轴安装座,旋转轴安装座对称设置在齿条的两侧;旋转轴与旋转轴安装座转动连接;翻转驱动部为翻转油缸,通过伸缩驱动齿条左右滑动。
[0017]进一步地,横向驱动部为横向设置在前架内的双出杆油缸,两侧的活塞杆均与前架的两侧连接,缸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链轮,链轮的轮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位于上侧的链轮通过上链条连接,位于下侧的链轮通过下链条连接,上链条和下链条的前面通过前连接块与翻转平台安装板的后面连接,上链条和下链条的后面通过后连接块与后架连接。
[0018]进一步地,单元支架搬运车包括还包括主机架、乳化液系统和行走机构;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和乳化液系统均布置在主机架上,行走机构布置在主机架的两侧;乳化液系统用于为单元支架补液以及接受单元支架的回液;单元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乳化液系统连接的快插阀。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在单元支架上增设夹紧孔,且夹紧孔与铲板孔连通且位于铲板孔之上,在支架
铲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槽,在限位槽的侧壁内滑动设置夹紧块,当支架铲板在铲板孔中插接到位后,夹紧块伸出插入夹紧孔中且与夹紧孔紧贴,限制单元支架沿垂直于支架铲板方向窜动,能够有效保证支架搬运过程的安全性;
[0021]2、支架铲板和旋转轴采用翻转驱动部、齿轮和齿条驱动左右翻转,翻转驱动部采用直线油缸,结构简单,后期易于维护和检修;
[0022]3、支架铲板和旋转轴无需设置用于容纳悬臂梁的容纳槽,结构简单;
[0023]4、当支架铲板旋转至左侧或右侧与单元支架插接时,两个支架铲板受力均匀,旋转轴不易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支架和单元支架搬运车;所述单元支架上设置有铲板孔和夹紧孔,夹紧孔与铲板孔连通且位于铲板孔之上;所述单元支架搬运车上设置有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所述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包括承载台、支架铲板、旋转轴和翻转驱动部;所述承载台上滑动设置有齿条;两个所述支架铲板通过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转动安装在承载台上,旋转轴上设置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翻转驱动部驱动齿条左右滑动使旋转轴旋转,实现支架铲板左右翻转;所述支架铲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槽,限位槽的侧壁内滑动插接有夹紧块,支架铲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支架铲板是否在铲板孔中插接到位的检测机构;所述夹紧块配有自动伸缩机构,自动伸缩机构用于在检测机构检测到支架铲板插接到位后使夹紧块伸出插入夹紧孔中,与夹紧孔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还包括承载架Ⅰ、承载架Ⅱ、竖向驱动部和横向驱动部;所述承载架Ⅱ由竖向驱动部驱动沿承载架Ⅰ上下滑动;所述承载台包括横移连接架以及设置在横移连接架前方的翻转平台,横移连接架与承载架Ⅱ滑动连接,由横向驱动部驱动沿承载架Ⅱ左右滑动;支架铲板、旋转轴、齿条和翻转驱动部均设置在翻转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夹紧剪叉式搬运装置还包括伸缩支腿和支腿翻转部;所述伸缩支腿转动安装在承载架Ⅰ的两侧,由支腿翻转部驱动向下翻转支撑在地面上或向上翻转收拢在承载架Ⅰ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承载架Ⅰ上设置有两道开口相对的竖向凹槽;承载架Ⅱ包括前架和固定在前架后面的后架;后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Ⅰ和限位轮Ⅱ,限位轮Ⅰ的轮轴沿左右方向布置,限位轮Ⅱ的轮轴沿前后方向布置,后架滑动嵌合在承载架Ⅰ内,限位轮Ⅰ和限位轮Ⅱ位于竖向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井下支护及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竖向驱动部为升降油缸;承载架Ⅰ包括左右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两个侧板的顶板、底板和后板,竖向凹槽设置在两个侧板的内侧,后板用于与单元支架搬运车的主机架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升降油缸下连接耳;承载架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刘玉波谢学斌闫殿华李莉郑毅闫飞王琦周凯张银星赵鑫李瑞媛马联伟张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