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66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绿茶粗茶为原料,结合间歇微波预处理以及传统冲泡方式,最大程度保留绿茶原汁原味且产量与传统的茶杯热水冲泡方式对比,绿茶茶汤粉得率提高一倍。按照国标GB/T 18798.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且被世界公认为一种有益无害的健康饮料,从茶的养生成分来看,“茶多酚”作为一种茶叶所特有的重要养生物质,对人体的体质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压醒脑、减少牙垢形成、改善肠道菌群生态、抗血栓、降血脂等保健功能。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叶深加工得以充分实现,绿茶以绿茶粉的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绿茶粉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传统绿茶粉加工主要是通过冷冻之后,对绿茶进行机械粉碎,这样的绿茶颗粒比较大,在后面提取工序中,提取的效率不佳。现有的绿茶超微粉,水溶性较差,不利于人体的吸收。夏秋茶原料的老嫩不一,传统茶叶预处理中工艺随意性较大,温度又难以掌控,又因夏秋茶原料叶质偏老,纤维素含量高,含水量低,干燥过程中持续的高温使茶叶内含成分受到破坏,现有的微波干燥技术其干燥速度较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更快,将物料置于微波炉中连续干燥,没有间歇时间,物料可以在短时间快速脱水,但是,由于干燥过程升温过快,易超过其耐热温度而影响产品质量,所得的传统绿茶粉色泽黄褐,滋味苦涩,溶解性较差。所以制备一种工序简单易控,营养成分容易溶解出来的茶粉极有必要。
[0004]茶多酚的传统摄入方式以饮茶为主,中国人饮茶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虽然“每日一杯茶”的理念促进了健康饮茶习惯的推进,但是,传统茶叶饮用方法主要是以冲泡为主,耗时较长且茶叶中有益物质浸出率低,同时不同冲泡程度下的茶多酚含量不同,人们通过饮茶所摄入的茶多酚具有不确定性。现代人体体质健康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即在于走向标准化,比如说食盐、糖类等的日常摄入量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已经通过定量摄入管理等走向规范化,从而有利于健康管理的社会化普及。当前阶段,我国茶文化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定量化等新特点。将茶多酚作为一种直接的、单独的要素与体质健康管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健康生活。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在无添加任何化学助剂的条件下,制作出了简易快捷的茶汤替代品——绿茶茶汤粉,并通过产品茶多酚含量测定实验,茶多酚占本产品含量的45.68%,为本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茶多酚的构成成分包含30多类的酚类物质,其中最为主要的成分为儿茶素,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含量高达80%。调研知对于调节免疫的推荐量为每日最小摄入量为240mg,预防机体氧化损伤的剂量为每日250~800mg儿茶素。结合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健康人体儿茶素摄入量进行茶粉用量计算并采取合适的分装,本产品注重“适量”原则和“适度”原则等,通过现代药学科技的发展将茶多酚的量产化推广开来,集中发挥茶多酚元素的摄入价值,告别传统茶文化中的定量摄入不足的问题,使得普通人群能在繁忙工作之余,便捷地达到健康、时尚的饮用目的。
[0005]当前粗茶的市场需求较小,附加值低,大部分茶区仅生产春茶,夏秋茶资源大量浪费。本专利技术以粗茶为原材料,应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保留产品最佳口感,扩大粗茶的市场需求,提高粗茶的经济效益,促进茶叶产业链的延伸。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茶叶中有益活性成分摄入量不易控制而造成日常饮用量过多或过少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与健康人群日常茶叶饮用量及茶多酚推荐摄入量为依据,计算出茶粉的实际日常用量。通过对茶叶原料进行间歇微波预处理以及热水浸提等技术,使得茶叶中的活性成分被有效提取出来,且提取过程中并未添加其它化学助剂,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产品饮用也更加健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文献调研确定健康人群日常茶叶消费量,冲泡方式与冲泡时间;
[0009](2)选取日常茶叶饮用量5g,300ml热水冲泡3次;
[0010](3)收集并合并茶汤,经过滤、旋转蒸发浓缩、真空干燥后得到茶粉;
[0011](4)通过与原茶叶质量相比,计算出该茶叶水提物的得率;
[0012](5)测定该茶叶水提物的茶多酚含量;
[0013](6)依据文献调研评估茶粉的实际日常用量。
[00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按照国标GB/T 18798.4

2013中的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
[0015]作为优选,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以绿茶粗茶为原料,通过间歇微波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绿茶茶汤粉末;
[0017](2)绿茶茶汤粉末经热水浸提后,过滤,收集滤渣,重复浸提两次,过滤,合并三次茶汤;
[0018](3)茶汤经旋转蒸发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真空干燥得到绿茶茶汤粉;
[0019](4)通过与原茶叶粉末质量相比,计算出该茶叶水提物的得率;
[0020](5)最后经真空避光包装得到本产品;
[0021]所述的步骤1挑选无霉变、无枝干等杂物的绿茶粗茶叶,平铺于托盘中进行间歇微波干燥,微波频率2450MHZ,微波功率600

800W,间歇比2.0,干燥至茶叶含水率为4%

6%,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经粉碎后过100目筛,称取50g绿茶茶汤粉末。
[0022]所述的步骤(2)中为沸水浸提(料液比1:20),浸提4小时,重复浸提两次。
[0023]所述步骤(3)中旋转蒸发温度为60℃,旋蒸至原滤液体积的1/8

1/20。
[0024]所述步骤(3)中真空干燥温度为45℃。
[0025]本专利技术以健康人群日常茶叶饮量及茶多酚推荐摄入量为依据,评估茶粉的实际用量,极具参考和推广价值。
[0026]本专利技术将微波间歇干燥技术应用于茶叶的预处理工序中,其干燥速度较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更快、干燥更加均匀、香气损失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保健成分和天然本色,有利于茶叶后续的精深加工。传统微波干燥技术,没有间歇时间,物料可以在短时间快速脱水,但是,由于干燥过程升温过快,易超过其耐热温度而影响产品质
量。通过有效增加间歇这一步骤,与传统微波干燥技术相比具有高效、节能特性,在间歇时间内,物料内部热量填补表面蒸发消耗的能量,使物料温度梯度减小且整体温度降低,能有效防止过热或烧伤,能充分脱除茶叶中水分,有效防止过热及局部焦糊,保证原料后续加工的品质。
[0027]本专利技术有效改善茶产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许多茶区仅生产春茶,缺少夏秋茶高值利用模式和技术,造成夏秋茶资源大量浪费。粗茶就是在夏季节采摘的茶叶,本专利技术以粗茶为原材料,通过有效技术加工路线生产茶粉,保留产品最佳口感,有效扩大粗茶的利用市场。
[0028]本专利技术所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文献调研确定健康人群日常茶叶消费量,冲泡方式与冲泡时间;(2)选取日常茶叶饮用量5g,300ml热水冲泡3次;(3)收集并合并茶汤,经过滤、旋转蒸发浓缩、真空干燥后得到茶粉;(4)通过与原茶叶质量相比,计算出该茶叶水提物的得率;(5)测定该茶叶水提物的茶多酚含量;(6)依据文献调研评估茶粉的实际日常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按照国标GB/T 18798.4

2013中的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绿茶粗茶为原料,通过间歇微波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绿茶茶汤粉末;(2)绿茶茶汤粉末经热水浸提后,过滤,收集滤渣,重复浸提两次,过滤,合并三次茶汤;(3)茶汤经旋转蒸发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真空干燥得到绿茶茶汤粉;(4)通过与原茶叶粉末质量相比,计算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娟骆怡萍章毅驰陈广丰许东梅周星宇李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