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14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7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属于机械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既可以有效利用声学黑洞汇聚弯曲波的机理和更好的发挥粘贴阻尼层的能量耗散作用从而提高减振能力,又可以解决声学黑洞技术破坏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减振板结构包括N个高效减振单胞单元N个高效减振单胞单元沿减振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高效减振单胞单元包括上声学黑洞凹坑板、一号阻尼层、一号连接构件、二号连接构件、一号约束层、三号连接构件、四号连接构件、五号连接构件、六号连接构件、二号约束层、二号阻尼层和下声学黑洞凹坑板。二号阻尼层和下声学黑洞凹坑板。二号阻尼层和下声学黑洞凹坑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振动和噪声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振动与噪声问题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汽车等诸多领域当中,振动是导致各种设备中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致使设备损伤萌生和扩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防工业中,剧烈振动与噪声不仅会影响飞机、舰船、坦克等军用设备的仪器精度及使用寿命,也会降低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各工程领域中的振动噪声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而声学黑洞是实现振动被动控制的创新型途径。
[0003]声学黑洞是天文物理学中黑洞概念的声学类比,即射入的弯曲波不能逃离开放区域的边界及内部。声学黑洞效应是利用弯曲波在变厚度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在一维理想情况下(即楔形物厚度剖面沿一定幂律递减并在楔形物尖端厚度消失),入射弯曲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随剖面厚度的递减而最终减小至零,弯曲波永远不会达到楔形物的尖端,因此它永远不会反射回来。如果楔形物未与任何耗散机制耦合,弯曲波将被捕获,并且假设总机械能守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板结构包括N个高效减振单胞单元,N为正整数,N个高效减振单胞单元沿减振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高效减振单胞单元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高效减振单胞单元包括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一号阻尼层(2)、一号连接构件(3)、二号连接构件(4)、一号约束层(5)、三号连接构件(6)、四号连接构件(7)、五号连接构件(8)、六号连接构件(9)、二号约束层(10)、二号阻尼层(11)和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一号阻尼层(2)、一号约束层(5)、二号约束层(10)、二号阻尼层(11)和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且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凹坑面与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的凹坑面相背设置,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与一号约束层(5)之间设有一号连接构件(3)和二号连接构件(4),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下表面与一号连接构件(3)和二号连接构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一号约束层(5)的上表面与一号连接构件(3)和二号连接构件(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一号阻尼层(2)设置在一号连接构件(3)和二号连接构件(4)之间,且一号阻尼层(2)的上表面与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一号阻尼层(2)的下表面与一号约束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一号约束层(5)与二号约束层(10)之间设有三号连接构件(6)和四号连接构件(7),且一号连接构件(3)与三号连接构件(6)上下对应设置,二号连接构件(4)与四号连接构件(7)上下对应设置,一号约束层(5)的下表面与三号连接构件(6)和四号连接构件(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二号约束层(10)的上表面与三号连接构件(6)和四号连接构件(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二号约束层(10)与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之间设有五号连接构件(8)和六号连接构件(9),且三号连接构件(6)与五号连接构件(8)上下对应设置,四号连接构件(7)与六号连接构件(9)上下对应设置,二号约束层(10)的下表面与五号连接构件(8)和六号连接构件(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的上表面与五号连接构件(8)和六号连接构件(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二号阻尼层(11)设置在五号连接构件(8)和六号连接构件(9)之间,且二号阻尼层(11)的上表面与二号约束层(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二号阻尼层(11)的下表面与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多层复合高效减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接构件(3)和二号连接构件(4)靠近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两端设置,且一号连接构件(3)的外侧面与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一端端面共面设置,二号连接构件(4)的外侧面与上声学黑洞凹坑板(1)的另一端端面共面设置,三号连接构件(6)和四号连接构件(7)靠近一号约束层(5)的两端设置,且三号连接构件(6)的外侧面与一号约束层(5)的一端端面共面设置,四号连接构件(7)的外侧面与一号约束层(5)的另一端端面共面设置,五号连接构件(8)和六号连接构件(9)靠近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的两端设置,且五号连接构件(8)的外侧面与下声学黑洞凹坑板(12)的一端端面共面设置,六号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舒瑞徐晓亮吴志静李凤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