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式除碳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91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4
本申请涉及材料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包括:炉体和穿过所述炉体设置的传送带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接入所述炉体,并调节所述炉体的温度;氧化气体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条接入所述炉体内的送气管道,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通入氧化气体;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顶部,用于抽出炉体内的气体,所述抽气装置使所述炉体内保持为负压状态。该传送带式除碳炉,通过传送带装置输送纤维复合材料,并在传送带的输送过程中,利用送气管道喷出氧化性气体来氧化纤维复合材料中的残碳,可以大规模、连续化、低成本、低能耗地对热解反应完成的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除碳操作,具有良好的除碳效果。除碳效果。除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送带式除碳炉


[0001]本申请涉及材料回收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

技术介绍

[000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模量高,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建筑及桥梁加固等领域。2018年,我国复合材料总产量为430万吨,预测在2023年将达到556万吨左右,已先后超过德国、日本居世界第2位。但随着国内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合理处理复合材料废弃物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热固性树脂为主,在自然条件下不可以降解。废弃的玻璃钢风机叶片、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量资源浪费。目前我国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还没有进入工业化。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日本、德国、英国等少数几个公司有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回收产业。
[0003]如今,行业内通常利用热解法对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回收。针对热解反应后附着在纤维上的残碳,并没有专门的除碳设备。现有的除碳操作,通常在热解炉内完成,即在纤维复合材料热解反应完毕后,继续进行除碳操作。这样,导致每一次热解、除碳的周期过长,极大地限制了生产能力提高,无法实现连续除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
[0005]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包括:
[0006]炉体和穿过所述炉体设置的传送带装置;
[0007]温度控制装置,接入所述炉体,并调节所述炉体的温度;
[0008]氧化气体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条接入所述炉体内的送气管道,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通入氧化气体;
[0009]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顶部,用于抽出炉体内的气体,所述抽气装置使所述炉体内保持为负压状态。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
[0011]网带,所述网带上具有多个透气孔:
[0012]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网带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运动;
[0013]所述送气管道接入所述网带的下方,并向着所述网带的所在方向输送所述氧化气体。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送气管道包括:
[0015]若干根主路管道,所述主路管道自所述炉体外部接入所述炉体;
[0016]至少两根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沿所述网带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喷气口。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0018]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内壁,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炉体内部空间;
[0019]所述主路管道穿过所述加热室并经由所述加热室加热。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主路管道至少有部分在所述加热室内折叠为S形。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室内,并与所述第一电加热装置通信连接。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0023]第二电加热装置,所述第二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内;
[0024]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装置通信连接。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并检测炉内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抽气装置和/或所述氧化气体输送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抽气装置和/或所述氧化气体输送装置通过控制气体的流量以调节所述炉体内的压力。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
[0027]出料管道,连接在所述炉体上;
[0028]所述网带经所述出料管道伸出所述炉体外;
[0029]所述出料管道与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在10
°
至35
°
范围内。
[003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传送带式除碳炉,通过传送带装置输送纤维复合材料,并在传送带的输送过程中,利用送气管道喷出氧化性气体来氧化纤维复合材料中的残碳,可以大规模、连续化、低成本、低能耗地对热解反应完成的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除碳操作,具有良好的除碳效果。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相关的附图做出简单介绍。可以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中未提及的许多其他的技术特征和连接关系等。
[003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的炉体结构截面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的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0036]1、炉体;2、传送带装置;21、网带;22驱动机构;3、送气管道;31、主路管道;32、支路管道;4、加热室;41、第一电加热装置;5、抽气出口;51、风机;52、单向阀;6、抽气管道;7、出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8]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行业内通常利用热解法对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回收。针对热解反应后附着在纤维上的残碳,并没有专门的除碳设备。现有的除碳操作,通常在热解炉内
完成,即在纤维复合材料热解反应完毕后,继续进行除碳操作。这样,导致每一次热解、除碳的周期过长,极大地限制了生产能力提高,无法实现连续除碳。
[0039]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独立于热解炉,可以大规模、连续化、低成本、低能耗地对热解反应完成的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除碳操作。
[0040]实施方式一
[0041]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参见图1和图2结合所示,传送带式除碳炉,包括:
[0042]炉体1和穿过所述炉体1设置的传送带装置2;
[0043]温度控制装置,接入所述炉体1,并调节所述炉体1的温度;
[0044]氧化气体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条接入所述炉体1内的送气管道3,用于向所述炉体1内通入氧化气体;
[0045]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1顶部,用于抽出炉体1内的气体,所述抽气装置使所述炉体1内保持为负压状态。
[0046]本申请中的炉体1作为该传送带式除碳炉的框架结构,一方面为各个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另一方面,还作为除碳操作所需的空间,与外界隔离,为除碳操作提供独立的操作空间,以确保除碳顺利进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炉体1可以设置为卧式结构,底部设置有各种支撑梁、支撑柱等各种用于支撑炉体1的支撑构件。另外,本申请中的炉体1可以在外部包裹保温材料,避免内部热量流失,降低能源损耗,还可以隔绝内部热量,避免因意外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式除碳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穿过所述炉体设置的传送带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接入所述炉体,并调节所述炉体的温度;氧化气体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条接入所述炉体内的送气管道,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通入氧化气体;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顶部,用于抽出炉体内的气体,所述抽气装置使所述炉体内保持为负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式除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网带,所述网带上具有多个透气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网带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送气管道接入所述网带的下方,并向着所述网带的所在方向输送所述氧化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式除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道包括:若干根主路管道,所述主路管道自所述炉体外部接入所述炉体;至少两根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沿所述网带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喷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式除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内壁,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炉体内部空间;所述主路管道穿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奎戴永珍张瀚鹏丁文江朱悦钱敬殷杰林仁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治实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